启安坪的今昔(副本)

老蛮(李靖凡)

<p class="ql-block">  安化历史的,都知道安化县城的旧址原先设在启安坪,因启安坪地势较低,后来搬到洢水河彼岸。可是对启安坪的来历,鲜有述说者,今读《陶澍全集》,有了个大概认识,故记录下来,以示今天读了点书。</p> <p class="ql-block">安化老县衙首设启安坪。也是叫启宁坪,是安化首升太阳的东方。</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 <p class="ql-block">  启安坪原先叫做“启宁坪”,因先有“启宁寺”才有“启宁坪”,后来今变成今天的“启安坪”。陶澍在《重建启安寺记》中说道:安化本益阳县梅山地。自宋熙宁四年,开上梅为新化县,五年,开下梅为安化县,各建一寺,析年号榜之。新化曰“崇熙”,安化曰“启宁”。原来,斯寺之建是为了纪念“熙宁”建县这一历史功绩。那么后来为什么改称为启安坪呢?陶澍在《寺记》中道出了原由,他新入翰林后归省,与父亲登东华山,发现启安寺破败不堪,父亲曰:“斯寺之兴,实启安化。非徒为苾刍栖息已也。”陶澍遂发愿重修。后来,在他的表亲蒋高攀兄弟的经理下修好了此寺。大门改题“启安寺”,一是为了避道光皇帝名字爱新觉罗·旻宁的讳,二是“以志安邑肇基之迹也”。由此可知,今之启安坪,不过是从道光时期才叫起来的,此之前,应该叫作“启宁坪”。</p> <p class="ql-block">  如果纪念古人在梅城所做的贡献,不能忘记陶必诠父子。陶必诠是主修南宝塔(乾元塔)的一员。为什么要修此塔,陶澍在《重修安化学宫记》里写了原因,主要是有关风水的话题。以前的安化学宫也在启宁坪。宝佑年间,因水患迁今址,先是向南面开门,却对向促窄,故改向东,现在开了三个洞而未开龙门的方向正是朝向东边的。陶必诠修南塔干的是“石补青天,干云就日”的大事。门一改、塔一修,安化果真是人才辈出了,陶澍就是引领安化人才的第一人。看来,祖上积的阴功还真会降临到子嗣上来。风水信不信由你,南塔被电轰去半边后,好像安化没出过什么大人物。而塔修好后,效果真的好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另外,陶氏父子编撰《安化县志》也是下了苦功夫的,这为安化存史功莫大焉。《陶澍全集》里有一篇很短的文章,写的就是章惇开梅山之前翟守素用武力攻破梅山的史实,出自曾巩的文集。有兴趣的人自可开卷一读。1</p> <p class="ql-block">国家保护文物,燕子桥</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启安开发区城区。</p> <p class="ql-block">现启安新区</p> 古代东华山。 <p class="ql-block">古代的福安挢,现在的东门桥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古代东华山的启安寺。</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梅城落霞湾大沙坪</p> <p class="ql-block">新梅城东门公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原东门桥,原福安廊桥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8年拆福安桥,新修梅城公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槭城大桥建成后留下的原去長沙36铺老桥头老河堤老路。</p> <p class="ql-block">新东门大桥建成庆典记念。</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时代北塔河下河边启安荒大沙滩打造启安开发新区。</p> <p class="ql-block">三条大桥东门大桥,红霞桥,富康桥,将老城区连成梅城城区一片。2025年劳训动节重作。</p> <p class="ql-block">启安北富新桥。。</p> <p class="ql-block">李作成故居</p> <p class="ql-block">老蛮见 证了梅城发展史记启安坪。于2024.6.24。组创初犒修改年于2025年立夏日。更改后供在外的老梅城人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