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天晚上,洵阳镇上的瓷器大户韩晓宁一家人正在酣睡,突然外面呐喊声大作,一群训练有素的强人以威猛的势头势不可挡地攻进了瓷器庄。韩晓宁一家人从梦中惊醒还来不及反应,短刀就架在了脖子上,韩晓宁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一家人被劫持着聚集在一块空地上。强盗们一番翻箱倒柜地寻找,找到了五万两银子,这些人还不甘休,他们知道韩晓宁是镇上的商业大户,以匕首逼着韩晓宁索要更多银子,扬言不给银子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韩晓宁被吓得灵魂出窍,眼下全家人保命要紧,韩晓宁在威逼之下,只得在一个保险柜里拿出了二十多万两白花花的两银子。</p><p class="ql-block">那帮人带着二十五万两银子和价值5万两银子的瓷器扬长而去,韩晓宁的瓷器行可以说被洗劫一空。</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人们才知道韩家瓷器行遭到抢劫的事情,大家都是议论纷纷表现得很同情,由于韩晓宁家里平时广结善缘,很多人自发地前来问候和处理后事,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p><p class="ql-block">原来,就在这几年,离洵阳镇八十里外的地方出现了一伙反叛朝廷的叛军,而且势力来越大,这些叛军为了推翻朝廷筹措军费招兵买马壮大实力,经常会打劫有钱的富户,已经有好几家经商大户和财主遭到了打劫。韩晓宁是镇上的富裕户 自然被叛军盯上了,以至被劫了。</p><p class="ql-block">这里要说说韩晓宁的情况。</p><p class="ql-block">韩晓宁从祖父开始至今三代人经营瓷器生意,足足有几十年了,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韩晓宁的父亲韩炳杰,树立了一种良好的经商理念,品行高洁是人人竖起大拇指夸赞的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他生前做过几次大手笔的好事情连当地官府都大加称赞。</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本地出现了百年难遇的蝗灾,蝗虫就像乌云蔽日一般飞来飞去糟蹋庄稼,造成地里颗粒无收,人民都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可以说遍地饥民。在这样的情况下,韩炳杰老板和官府合作,慷慨拨出了两千多两银子买米,在店铺前支起了一个粥摊向饥民施粥,每天都有排着长队的灾民前来领粥,很多饿得奄奄一息的人得到了及时救济避免了饿殍出现,那些灾民在慈善老板韩炳杰面前成片地跪了下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p><p class="ql-block">除了这样的大善举之外,韩炳杰平时帮助过很多人。</p><p class="ql-block">镇上有一个贫穷人家,家主叫韩凯,夫妻俩有四个儿女,上面还有年迈的父母双亲,八口人吃饭没有什么收入,生活很是困难。韩凯就想着要改变这种家庭状况,想找个什么合适的投资项目做生意创造收入。经过一番认真的考察了解后,他发现镇上饮食业有一定的市场,于是就想投资饮食业经商,却苦于手中没有本金,他想尽了一切办法在亲戚朋友那里筹措资金。韩凯没有什么有钱的亲戚,借了一圈下来只是借到了一部分,想开业还差两百多两银子,缺口很大。</p><p class="ql-block">没钱就投资不了生意,韩凯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在万般无奈之下,就想起了韩炳杰,他知道韩炳杰以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而闻名,想从他那里借银子,但是自己和韩炳杰交情不太深,心里也没有把握,只能说是试一下。</p><p class="ql-block">于是在一个晚上韩凯来到了韩炳杰家里,受到了韩炳杰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两个人坐下后,韩凯虽然感到很为难,但是还是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炳杰哥,真的不好意思,我今天是有事情上门求你的!”</p><p class="ql-block">韩炳杰满脸笑容,态度和善地说道:“都是一个街道的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都得互相帮衬着点,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只要我能办得到的我一定会帮忙的!”</p> <p class="ql-block">韩凯还是有点底气不足地说道:“你也知道,我家人多吃饭负担重,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我一直想改变这种状态,通过几天的市场考察,发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那就是饮食业,却苦于没有创业本金,向亲戚朋友借遍了还差一大笔银子,我现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今天来看看您能不能给我解决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韩炳杰听到这样的话,一时陷入了思索之中。</p><p class="ql-block">韩凯生活确实很困难,但是他这个人韩炳杰是了解的,吃苦耐劳很有志向,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好事情,自己应该给予帮助,在最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p><p class="ql-block">韩炳杰虽然乐善好施,但是他帮助人也是有自己的原则的,镇上那些懒惰不求上进的人他也是不会帮的。</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韩炳杰舒展了眉头,语气欢愉地对韩凯说道:“好的,希望你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我可以帮你,你还差多少银子?”</p><p class="ql-block">韩凯明显看出事情有门,心里一阵欣喜,就爽快地说道:“还差两百两银子。”</p><p class="ql-block">韩炳杰当即从家里取出了两百两银子给了韩凯,并鼓励他说:“好好经营生意,希望你这次能够开创一种新局面。”</p><p class="ql-block">韩凯接过韩炳杰雪中送炭的两百两银子,热泪盈眶差点就给韩炳杰跪下了。</p><p class="ql-block">韩凯经过精心筹划后隆重开业了,由于他经营能力比较强而且吃苦耐劳,生意很快进入正轨开始创收,顾客盈门盈利可观,家庭状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成了镇上的富裕户,过上了宽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韩凯清楚地知道,没有韩炳杰雪中送炭两百两银子的帮助,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对韩炳杰非常感激,经常会请韩炳杰到自己的饭馆吃饭喝酒。韩炳杰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情,心里很舒畅。</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一个两百多里外新洲城里的一个丝绸商人顾晓军带着两千多两现银和几个随从来到洵阳镇考察市场想在这里开丝绸店。不料在镇上住宿时,一不小心身上的现银全部被盗,几个人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身上没钱一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困在本地走不了啦,几个人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却没钱买东西吃,一时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怎么办,不管怎么样现在要尽快解决吃饭的问题,顾晓军了解到本地有个大善人叫韩炳杰,为人豪爽仗义义薄云天就像是水浒梁山的小旋风柴进那样乐善好施,于是大家商量一番后,顾晓军亲自上门找到了韩炳杰,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说自己是外地来经商的商人,遇上了意外银子被盗陷入了困境,希望韩炳杰能够施以援手。</p><p class="ql-block">韩炳杰社会阅历很深,从形象上就可以看出对方是个生意人,应该是遇到了困难不是装出来的,于是他脸上还是露出了和善的笑意:“好的,我相信你,这里也经常会发生盗窃之事,我愿意帮你,你需要多少银子?”</p><p class="ql-block">顾晓军听到这话,本来是想要一些银子吃饭或回去的路费就可以了,但是他现在想逗留几天了解一下市场行情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于是想都没多想就脱口而出:“我需要一百两银子。”</p><p class="ql-block">话一出口顾晓军就有点后悔了,几个随从也很惊讶,本来大家是想解决眼前吃饭的燃眉之急,有十两银子就够了。谁知顾晓军一出口就是一百两银子,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提这样的要求,不是狮子开大口吗,说不定人家会拒绝的。</p><p class="ql-block">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韩炳杰经过一番考虑后,很是慷慨地当场拿出了一百两银子给了顾晓军,大家一时都目瞪口呆反应不过来。</p><p class="ql-block">顾晓军得到这一百两银子后,大家先是找了一家餐馆狼吞虎咽饱餐了一顿,然后用这笔宝贵的活动经费对本地市场做出了几天几夜的详细考察,心里就有数了。本地丝绸市场大有可为,无疑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顾晓军敏锐地抓住了商机,几个人火速回转带来了大量的创业资金投资丝绸业。后来的情况果然不出所料,由于他们稳稳地抢到了先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几年下来,顾晓军就成了本地的商业大户。</p> <p class="ql-block">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韩炳杰出手相救,顾晓军好像很看重这份情谊,两人就此成了很好的朋友,顾晓军对韩炳患难相助感激不已。</p><p class="ql-block">镇上还有一个叫唐力德的居民,家里也是比较贫穷,他像韩凯那样也产生了通过经商改变命运的想法,经过市场考察后决定投资鞋帽生意,夫妻俩就到处借本钱。他们有一个5岁的儿子很顽皮。有一次唐力德夫妻俩在外面借钱时,儿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孩子在家里玩火把房子点燃了,燃起了熊熊大火。有个邻居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冲到大火中把孩子救了出来,但是大火却把一栋砖瓦房烧成了残亘断璧一片废墟,一个好好的房子就这么毁了,唐力德夫妻俩生意还没有开始就遭遇了这样的沉重打击,一时都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情况就很揪心了,夫妻俩借到了一笔做生意的本钱,如果要建房子就不能做生意,要做生意就没有房子住。但是夫妻俩还是决定投资生意,建房子的事情从长计议,他们用茅草和几根棍子搭起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寮棚聊以安身,一家人吃饭睡觉都挤在这个小寮棚里,情况堪怜。</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晚上一家人睡得正香时,突然天降大雨,茅房内情况就惨了,到处漏雨根本不能再睡了,夫妻俩就以盆缸接水,衣服都被淋湿了。这还不算完,最后一阵大风猛烈地刮了过来,茅草房就被卷飞了,一家三口人就暴露在狂风暴雨之下,淋得像落汤鸡一样。</p><p class="ql-block">一家人就此居无定所,大人还好一点,孩子太可怜了,大家看着都很同情。</p><p class="ql-block">善良的韩炳杰就看不下去了,他没等对方来求自己,竟然主动地找到了唐力德,送上了20两银子让他建新房子。</p><p class="ql-block">这又是一笔雪中送炭的帮助,当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唐力德一家三口人齐刷刷起跪在了韩炳杰面前感动得痛哭流涕。</p><p class="ql-block">房子终于建起来了,唐力德一家终于居有定所了,夫妻俩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做生意了。</p><p class="ql-block">韩炳杰就此声名远播,成了镇上的活菩萨。</p><p class="ql-block">就这样,韩炳杰做的好事简直数不胜数,几乎每年都会拨出几百两银子从事公益事业和扶危济困,也成了他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p><p class="ql-block">韩炳杰的儿子韩晓宁这时也有10多岁了,按理说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应该也会具备了一种良好的心态。但是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可能是受到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的处世为人有了一种微妙的转变,竟然和父亲在做人方面产生了不同的看法。</p><p class="ql-block">韩晓宁认为这样无休止地用真金白银行善积德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每年大笔的银子支出去让他看着都心疼。因为镇上除了他家之外,其他的商户都不会像自己父亲那样犯傻,生意还不照样做。所以,他认为这笔支出不值得,在一些人那里还落得个沽名钓誉的名声,韩晓宁听到有人在背地里议论这种行为是人傻钱多。</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就劝父亲说:“爸,做生意赚钱也不容易,一笔笔都是血汗钱,每年这样花大笔银子搞慈善不值得,还是不要充这样的冤大头了,你老是帮别人,也没见谁帮过你!”</p><p class="ql-block">父亲听了这样的话,表情有点复杂,他想了很久神情郑重地对韩晓宁说道:“儿子,这好像一个人的天性决定的,看到那些落难之人不知怎么的我心里总是过意不去,自己有这个能力就多做点行善积德的事情吧,人在做天在看,抬头三尺有神灵。我不求别人回报,但求问心无悔,有句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别人怎么做我不管,我还是会一直坚持下去的。”</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情况下,韩晓宁知道难以改变父亲,也只能是摇头叹息。</p><p class="ql-block">父亲韩炳杰胸前佩戴了一块玉佩,韩晓宁知道这块玉佩是有来历的,是爷爷刚刚开始经商时在首饰店里定制的,玉佩圆润大方晶莹剔透非常美观,韩晓宁的爷爷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父亲受他的影响很深。</p> <p class="ql-block">这块玉佩其实就是八个字组成的:乐善好施,诚信经营,这八个字寓意平安吉祥,也成了祖父和父亲经商为人的座右铭。爷爷希望子子孙孙信守这个格言,规规矩矩做生意,踏踏实实做人,保持行善积德的优良品性。祖父去世后,父亲也一直信守了这个格言,为人善良诚实,也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代人生意一直经营得很好。</p><p class="ql-block">这块玉佩造价也不是很高,还不到二两银子,但是寓意深刻。一开始是祖父佩戴在胸前从不离身,后来祖父去世了,就传给了父亲。这就成了家庭的传家宝,也是一种经商为人的理念传递,韩晓宁知道,父亲去世就会传给自己的。</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小时候就知道,这块玉佩是分成两半的,半块是乐善好施四个字,半块是诚信经营四个字,可以拆开也可以合在一起,是两个半圆形,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一个圆形。</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有关这块玉佩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在几年前父亲韩炳杰外出做生意回来,韩晓宁和母亲惊讶地发现,韩炳杰胸前的玉佩只剩下了半块,只留下了诚信经营四个字的残缺半圆,乐善好施那半块不见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感到很奇怪,就疑惑地父亲道:“爸爸,玉佩怎么剩半块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的母亲也以诧异的目光看着老公韩炳杰。</p><p class="ql-block">韩炳杰微微楞了一下,显然不想说明真相,于是语气敷衍地说:“说来话长一时也说不清楚,不见就不见了吧,你们也不要多问了。”</p><p class="ql-block">父亲吞吞吐吐的,韩晓宁就敏锐地觉察到这里有什么事情,就产生了很多联想,会不会被强盗抢劫了,这也不对啊,强盗不会只抢半块吧。那么是不是不小心丢失了,这也说不过去,玉佩契合的很严实不会轻易脱开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父亲一直没有说明真相,这半块玉佩就成了韩晓宁和母亲心中一个难解的谜团。</p><p class="ql-block">却说韩晓宁一直想结束每年几百两银子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施舍,但是父亲一直坚持要这么做,他也是没有办法阻止。</p><p class="ql-block">父亲韩炳杰在60岁那年因病去世,那块玉佩和生意上的事情就全盘地传到了韩晓宁的手中,父亲致死都没有说出半块玉佩的秘密。韩晓宁郑重地佩戴上了那半块玉佩,也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是他对玉佩却有了一种残缺的感觉,心里有点别扭。</p><p class="ql-block">韩晓宁现在可以当家做主了,他就想停止父亲几代人一直坚持下来的乐善好施的施舍行为,但是母亲却有不同的看法,她有点忧虑地说道:“几十年、几代人都坚持下来了,父亲刚刚去世,你说停就停了,这不大好吧。”</p><p class="ql-block">韩晓宁想了想,和母亲商量说:“妈,我是真的觉得这样坚持下去没有必要,我们帮了那么多人,没有得到什么回报。”</p><p class="ql-block">母亲很坦然地说:“行善积德不是图回报的,不然那份善心就变了味道。看到那些需要</p><p class="ql-block">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只要心安理得就够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好像想到什么,心里一动对母亲说:“妈,你看这样可以吗,我想检验一下善心会得到怎么样的反馈,看看那些我们曾经帮助过的人是怎么对待我的。”</p><p class="ql-block">母亲有点纳闷地问道:“你想怎么做?”</p><p class="ql-block">“你听说没有,最近在80多里外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反朝廷的造反组织,有一千多人,他们正在发展队伍筹措粮饷,经常会抢劫大户人家,邻村有一家财主几天前就被这些人抢了,几乎是被洗劫一空,我想这么试探一下······”</p><p class="ql-block">韩晓宁悄悄地对母亲说出了心里的打算。</p><p class="ql-block">母亲立即表示反对:“不行不行,人性不能考验的,你这样做很可能会弄巧成拙的。”</p><p class="ql-block">韩晓宁说:“就这样定了,妈,你这次要听我的。”</p><p class="ql-block">这天晚上,韩晓宁的瓷器行传来了很大的动静,好像是瓷器爆裂的声音,接着又是惨叫连连,明显好像出了什么事情。</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正是午夜时分大家都入睡了,有些人被惊醒了想出来看个究竟,但是这个年代是盗匪横行的年代,很多人早早地关门闭户睡觉了,半夜都不想起来惹麻烦。</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有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立即传遍了全镇。</p><p class="ql-block">原来,本镇瓷器大户韩晓宁遭到了叛军抢劫,被抢走了几十万两银子,那些名贵的瓷器也被抢掠一空,没有抢走的都被砸了。大家纷纷到韩晓宁的瓷器行一看究竟,只见里面翻箱倒柜碎片满地一片狼藉,还好人没有什么事情,只见韩晓宁一家人在一边垂头丧气长吁短叹。</p><p class="ql-block">由于韩晓宁在镇上人缘比较好,大家都自发地前来慰问和收拾残局。</p><p class="ql-block">韩晓宁生意就此遭受重创,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不知如何是好,大家发现他一蹶不振人都消沉了很多。</p><p class="ql-block">看得出来,遭遇这么大的变故后,韩晓宁还是想把生意经营下去,但是他现在从天堂跌落了地狱。由于资金短缺,只得想办法筹借,于是开始找亲戚朋友借钱,他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以前帮助过的人——韩凯。</p><p class="ql-block">韩凯饮食业做得不错,每天几乎是顾客盈门,家里积攒了几千两银子,家庭面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了一栋三层楼房,日子过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韩晓宁来到韩凯家,受到了韩凯的热情接待,韩晓宁满脸愁苦地对韩凯说道:“韩大哥,现在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我的情况你也知道了,家庭惨遭不幸,被抢走了几十万两银子,生意本金短缺,想继续做下去就得筹借资金了,你能不能给我想点办法?”</p><p class="ql-block">韩凯竟然满口答应下来:“行行行,想当初你父亲对我慷慨出手帮助,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现在就给你凑500辆银子!”</p><p class="ql-block">韩凯立即回房间取银子,不料韩凯的妻子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变了脸色,这个女人是个重财轻情的人,自己做生意早起晚睡忙得像狗一样很辛苦赚钱也不容易,这么一大笔银子借出去怕收不回来,他就制止了韩凯不想往外借银子。</p><p class="ql-block">韩凯本来就是一个惧内的气管炎,他对妻子说道:“人家以前对我提供了那么大的帮助,现在人家落难了,不帮一下说不过去吧!”</p><p class="ql-block">妻子对韩凯摆摆手说:“我有办法应付他。”</p><p class="ql-block">韩凯的妻子来到了韩晓宁面前,她勉为其难地对韩晓宁哭穷说:“兄弟,我这几年确实赚了一些钱,但是人多花销大,难处也很多,再加上建了新房子,手头没有什么余钱了,现在做生意周转都困难,实在是不好意思帮不上你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当然知道这是对方在回绝自己,再说什么都没有意思了,心里腾起了一股怒火,愤愤然甩袖离去。</p><p class="ql-block">韩晓宁接着又来到了顾晓军的丝绸店借银子,顾晓军的丝绸店同样经营得不错。</p><p class="ql-block">顾晓军当然知道韩晓宁店铺被劫的事情,料想他很可能会来借银子,但是这也是一个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家伙,赚钱就像貔貅一样只能进不想出,想在他那里借钱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不,顾晓军一大早就借故出门去了,临走时交代伙计说,如果韩晓宁上门借银子,就说老板不在家直接回绝。</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就此吃了了闭门羹,没有借到银子,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又来到了唐力德家。</p><p class="ql-block">唐力德当初在韩晓宁父亲的帮助下建了一栋新房子后经营鞋帽小本生意,由于这个行当竞争激烈利润不是很大。虽然唐力德苦心经营,除了供一家人生活之外没有多大的结余,但是还有一百多两银子的积蓄。唐力德知道韩晓宁遇到了困难,他倒是一个很感恩的人,几乎是倾其所有取出了100两银子全都给了韩晓宁。</p><p class="ql-block">就这样,韩晓宁连借了三家,韩凯和顾晓军那里一两银子都没有得到,只是在唐力德这里借到了100两银子,韩晓宁感到全身如坠冰窖。</p><p class="ql-block">都说人心险恶,可以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事在韩晓宁心里引起了八级地震,产生了从未有过的震撼感。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慷慨付出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让人也太寒心了。这次测试对韩晓宁刺激太大了,感到万分气氛和绝望,差点就把那半块玉佩砸掉了,他再也不会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了。</p> <p class="ql-block">不久,人们都知道这是韩晓宁自导自演考验人性的戏码。</p><p class="ql-block">接下来韩晓宁的心态就有了根本性改变。</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本地又遇上了罕见的大旱灾,而且比上次蝗灾更严重,接连三个月没有下雨,到处是龟裂冒烟的土地,庄稼枯黄无收很多饥民又纷纷前来乞讨,他们像以前一样聚在了韩晓宁的瓷器行前等待韩晓宁施粥。但是人们惊讶地发现,韩老板根本没有施粥的行为,相反对那些饥民冷眼相对进行无情的驱赶,对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灾民表现得无动于衷。</p><p class="ql-block">灾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镇上的人对韩晓宁的作为也都感到很惊讶。</p><p class="ql-block">就这样,韩晓宁在这次大灾面前没有掏一两银子施舍,省下了几千两银子,后来每年都可以省几百两银子。</p><p class="ql-block">几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临近午夜时分,镇上寂静无声,只听到几声更夫打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让韩晓宁万万没想到的是,宁静的黑夜里潜伏着危机,八十里外的朝廷叛军来了个百里大奔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洵阳镇,用木头撞开了自己的瓷器行,他们一窝蜂地涌了进来。韩晓宁猝不及防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差点性命不保,最后连瓷器和现银损失了30多万两银子,基本上是一窝端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只觉得两眼一黑,差点昏死过去。</p><p class="ql-block">韩晓宁遭此横祸,现在是一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由巨富人家成了镇上最贫穷的人,实实在在从天堂跌落了地狱,还怎么做生意。</p><p class="ql-block">前几年的抢劫是自导自演的一出戏,韩晓宁说狼来了狼来了,没想到这次真的狼来了,家产被洗劫一空,几代人做生意创造的巨额财富就这样毁了自己身上,韩晓宁欲哭无泪死的心都有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该怎么办,韩晓宁六神无主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串,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朝廷派出了一支平叛队伍,发誓要剿灭这些祸国殃民的叛军。</p><p class="ql-block">平叛将军叫肖坤,是一个40几岁年富力强很有实战经验的将军。</p><p class="ql-block">平叛部队就驻扎在洵阳镇上,军队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p><p class="ql-block">一天晚上,肖坤将军带着几个随从出了军营视察民情,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韩晓宁的瓷器行,只见瓷器行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p><p class="ql-block">肖坤找到了失魂落魄情绪低落的韩晓宁,想向他了解叛军的情况。</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几乎是带着哭腔对肖坤哭诉道:“大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叛军,我防范严密的瓷器行很快就被他们攻破了,我现在可真被还害惨了,连现银带货物损失了30多万两银子,希望你能尽快剿灭这个杀千刀的叛军为我报仇啊!”</p><p class="ql-block">肖坤安慰韩晓宁说:“这个你放心,为朝廷平叛,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会让你们失望的!”</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只见肖将军眼前一亮,目光就落在了韩晓宁胸前的那半块玉佩上,眼睛都直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发现肖坤眼光有异,他脸色诧异不知何故。</p><p class="ql-block">肖坤呼吸急促,显得激动而不能自已,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p><p class="ql-block">肖坤由于激动声音都变调了,他颤声问道:“请问这块玉佩是你自己的吗!”</p><p class="ql-block">韩晓宁隐约意识到有什么事情,在肖坤注视的目光里,他神情惊疑,慢慢取下了那块玉佩,对肖坤说:“这是我的传家玉佩,从爷爷传到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我。”</p><p class="ql-block">肖坤按捺不住内心激越的情绪,轻轻抚摸着那块玉佩急切地问道:“五年以前,是谁在佩戴这块玉佩?”</p> <p class="ql-block">“五年以前是我的父亲佩戴在身上,可奇怪的是,有一次他从外面做生意回来,这块玉佩就缺了一半,我也问过父亲,他一直没有告诉我详情。父亲前几年去世了,就传给我了。”</p><p class="ql-block">肖坤连连点头:“这就对了,这就对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一脸惊诧地盯着肖坤。</p><p class="ql-block">接下来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肖坤脱下了身上的盔甲,从胸前也掏出了一块块半圆形的玉佩,韩晓宁顿时眼睛瞪圆了,原来就是那半块失踪几年的乐善好施玉佩。</p><p class="ql-block">肖坤两手颤抖着将两块玉佩契合在了一起,就这样,分开几年的玉佩终于团圆了。</p><p class="ql-block">在韩晓宁一家人惊诧不解的目光里,肖坤满含热泪,声音哽咽地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原来,在五年以前,韩炳杰和几个随从带着一大批瓷器品刚刚做了一笔利润丰厚的边境贸易。几个人正带着银子往回赶时,危险却发生了,只听到后面传来一阵人喊马嘶的声音,显得非常热闹,韩炳杰惊慌地回头望去——</p><p class="ql-block">只见一群官兵在后面追赶着一个丢盔卸甲的败军之将狂奔而来,中间相隔一段距离,眼看这个将军就要被追上了,情况十分危险。</p><p class="ql-block">这个奔逃的将军转眼就来到了韩炳杰的身边,韩炳杰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朝廷的军官。</p><p class="ql-block">原来,近来边境很不安宁,邻国的军队经常前来进犯,边境百姓民不聊生,朝廷派出了一支军队前来平息边境兵祸,这支军队的带兵将军叫肖坤。肖坤来到边境后,可能是立功心切有点轻敌,在还没有了解敌情的情况下就贸然向敌军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就中了埋伏,两万多人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个人狼狈地逃了出来。</p><p class="ql-block">肖坤狼狈不堪地来到了韩炳杰身边,惊慌失措地拱了拱手向韩炳杰求救道:“这位老板,我是个败军之将,现在被敌军追得无路可逃,希望你能出手相救,以后定有报答!”</p><p class="ql-block">情况万分危急,韩炳杰也有心出手相救,但是怎么施救呢,韩炳杰有点犯难了。</p><p class="ql-block">后面的军队正呐喊着追了过来。</p><p class="ql-block">韩炳杰顾不得多想了,他看到自己有几个运货的空箱子,立即不顾自身危险把肖坤藏到了一个空箱子里,追兵越来越近了。</p><p class="ql-block">韩炳杰刚刚做成了一笔生意身上有大量的现银,韩炳杰怕银子被那些官兵掠走,于是对手下的一个主管冯清说道:“你带上银子先走,我就在后面断后。”</p><p class="ql-block">冯清很是担忧地说:“韩老板,还是你先走吧,让我来断后!”</p><p class="ql-block">“你带上银子先走吧,我的随机应变能力比你强,不然一个都走不了啦。”</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情况下,冯清只得带上几个人押着银子先走了。</p><p class="ql-block">后面的追兵一窝蜂地追到了面前拦住了韩炳杰一行人,带头的一个将军横眉怒目地逼视着韩炳杰,声色俱厉大喝道:“喂,你看见一个逃命的将军吗。”</p><p class="ql-block">韩炳杰虽然内心很慌乱,但还是极力镇定下来,从容地回答道:“没有,我们一个人都没有看到。”</p><p class="ql-block">“我看你神色有点可疑,是不是把他藏起来了,给我搜。”</p><p class="ql-block">几个兵士就上前搜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一个个箱子都是空的,马上就要搜到藏人的箱子了,韩炳杰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子。</p><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前方不远处出了状况。</p><p class="ql-block">只见前方的山坡后面人欢马嘶,烟尘滚滚,好像藏着千军万马。</p><p class="ql-block">这个敌方将军人马也不多,才几百人,看到前方那样的阵势,也有点害怕了,怕中了埋伏,急令本部人马尽快撤退。</p><p class="ql-block">危险终于消除了,肖坤也成功获救了。</p> <p class="ql-block">原来,冯清往前走了3里路后对韩炳杰很是不放心,于是灵机一动学起了三国时期的张飞搞起了疑兵之计,用几匹马绑着几个树冠来回跑,于是烟尘滚滚造成了千军万马的气势,没想到真的吓退了敌兵救了韩老板和肖坤将军。</p><p class="ql-block">韩炳杰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败军之将肖坤将军,肖坤感激涕零。这时两个人就要分别了,韩炳杰送给了肖坤一匹马和十几两银子,肖坤“普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谢。</p><p class="ql-block">肖坤含着眼泪说:“救命之人恩同再造,以后定有报答,恳请恩人留给我姓名日后方便相见。”</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敌方那边有了很大的动静,危险之地不可久留,韩炳杰和肖坤也来不及细说了,他取下胸前的一块玉佩,掰下了半块给了肖坤语气急切地说:“来不及细说了,等下敌人又要攻来了,这半块玉佩就送给你吧,权当以后见面的信物。”</p><p class="ql-block">两人就这样分别了。</p><p class="ql-block">经此一役之后,肖坤将军成熟了很多,他返回京城后再次率领一支军队前来,以稳打稳扎的方式一举迁灭了敌军,平息了边境兵祸。</p><p class="ql-block">几年下来,肖坤一直以那半块玉佩为线索寻找救命恩人,由于缺乏明朗的线索,韩炳杰做生意的洵阳镇离边境两百多公里,所以他想寻找恩人找了几年都难以如愿,这事也成了他未了的一个心愿。万万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虽然恩人去世了,竟然找到了恩人的儿子。</p><p class="ql-block">肖坤和韩晓宁两个人泪眼相对,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肖坤向叛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嚣张的叛军就此遭遇了覆灭的命运,叛军首领被当场击毙,其余的都做了俘虏。</p><p class="ql-block">肖坤缴获了叛军一百多万两银子。他班师回朝时受到了朝廷隆重的赏赐。肖坤禀明圣上,将韩晓宁被抢掠去的三十多万两银子全都还给了韩晓宁。</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喜出望外,才几天的时间,他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又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银子失而复得,生意又可以做下去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紧紧握住肖坤的双手嚎啕失声,“噗通”一声给恩人跪下了。</p><p class="ql-block">肖坤因为激动也是难以自已,他一把搀扶住情绪失控的韩晓宁,声音哽咽道:“韩老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经历了这一劫,希望你能和你的父辈一样,保持那份诚信经营,乐善好施的初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不枉我这份苦心了!”</p><p class="ql-block">韩晓宁泪流满面,连连点头。</p><p class="ql-block">韩晓宁整整一夜没有入眠,他想了很多很多,对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感到一种深深的忏悔和羞愧,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善心得不到回报,从而违背了父辈的那份纯真的初心,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是感恩的,像韩凯顾晓军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做人还是要像父亲说的那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p class="ql-block">本地还真是天灾频频,不就又发生了罕见的水灾,连下了十多天的暴雨造成大水漫灌,淹没了稻田村庄,很多人又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可以说又是饥民遍地。</p><p class="ql-block">韩晓宁大气地拨出了三千两银子买大米救灾,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他在门前支起了大棚施粥,饥饿的灾民排起了长队。</p><p class="ql-block">韩晓宁会将那份行善积德的初心无条件地保持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