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羊山集血战:铁血鏖兵破敌胆,刘邓雄师定乾坤</p>
<p class="ql-block">1947年盛夏,刘邓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广袤的平原上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这场被誉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前哨战的羊山集战役,以其惨烈的战斗场景和非凡的战略意义,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黄河天险破铁壁</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0日深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张秋镇至临濮集三百里的战线上横渡黄河。正值汛期,河水汹涌澎湃,各纵队以木船、门板为舟,在敌军重炮封锁下奋勇强渡。陈锡联第三纵队作为总预备队,在鄄城地区集结待命,其麾下将士摩拳擦掌,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蒋介石闻讯大惊,急调王敬久率五个整编师组成“十字阵”阻截。敌军沿金乡、六营集、独山集摆开阵势,企图以第66师精锐固守羊山集,形成“头在万福河、尾在羊山集”的钳形攻势。刘邓首长洞若观火,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率先在六营集歼灭敌整32师、70师主力。</p> <p class="ql-block">孤山困兽斗智勇</p>
<p class="ql-block">羊山集北依孤山,地形险要如天然堡垒。敌66师师长宋瑞珂将指挥部设于山顶文昌阁,构筑起立体防御体系:山腰密布子母堡群,山脚设置三道铁丝网,镇内民房皆改造为暗堡。7月13日夜,三纵首攻受挫,突击队刚涉过齐腰深的水障区,便遭三面火力夹击,血染护城河。连日暴雨将战壕化为泽国,战士们泡在血水中与敌对峙。炊事班发明“门板运粮船”,将热食送上前线;卫生员匍匐在浮尸间抢救伤员。陈锡联亲抵前沿,发现数次强攻失利皆因未控制制高点。7月24日,他冒雨率各级指挥员抵近侦察,重新部署六旅合围之策。</p> <p class="ql-block">万炮齐鸣定乾坤</p>
<p class="ql-block">7月27日黄昏,野司调集全部重炮实施四十分钟火力准备。第19团3营长南峰岚率突击队如尖刀直插羊山主峰,与第46团形成钳形攻势。敌以整营兵力发起十二次反扑,阵地上刺刀见红,手榴弹雨点般砸向敌群。战至深夜,我军终将青天白日旗扯下,插上血染的红旗。与此同时,八旅、九旅突入镇内展开巷战。敌师长宋瑞珂困守文昌阁,竟下令焚烧民房制造火障。我军采取“穿墙打洞”战术,用炸药包连破三十余道院墙,直捣敌指挥中枢。28日正午,随着最后一批残敌在打谷场投降,这场持续十五昼夜的血战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 羊山集大捷不仅歼敌1.4万余人,缴获美式榴弹炮、火焰喷射器等精良装备,更粉碎了蒋介石的黄河防线,为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战略通道,成为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刘伯承元帅战后踏勘战场,见山石尽赤,草木焦枯,慨然赋诗:“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p>
<p class="ql-block"> 如今漫步羊山战役纪念园,那尊青铜打造的刺刀雕塑依然寒光凛冽,无声诉说着七十年前那场气吞山河的铁血鏖兵。一条宽阔而整洁的大阶梯通向山顶的一座纪念碑,两侧种植着整齐排列的小灌木丛与高大的树木,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庄严肃穆。这里不仅是对英雄们的缅怀之地,更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的一角,有一份详细的表格文档,记录了许多牺牲于南和县羊山战役中的烈士姓名及其相关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日、参加革命时间等详细资料。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站在名录前,我们不仅感受到深深的敬意,更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是一座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白色建筑物,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并装饰有精美的飞檐翘角;正面悬挂着一块写有“鲁西南战役纪念馆”金色大字的牌匾。纪念馆内详细记录了羊山集战役的全过程,从强渡黄河到最终胜利,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这里陈列着当年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各种文献资料,仿佛将人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