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主题展览“还我青岛”分为“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归程”三个部分。馆内通过大量珍贵文物、档案资料以及运用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化布展手段,再现了自青岛建置至主权回归的艰难历程。以“还我青岛”为主题的对外抗争,成为现代民族意识觉醒的起点,因此而引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的新篇章。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展现一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青岛辖域归属几经变化。新石器时代即有文明出现,属东夷部族。在史前及夏商时期的青岛辖域属莱夷之地,西周时代,属夷国,春秋初期分别为介国、夷国、莱国等的属地。春秋中期齐灭莱,青岛辖域开始通过齐国的统治归流于周,战国时期,青岛辖域大部归于齐之即墨邑管辖。越王勾践灭吴后舍会稽而徙都琅琊,后越国败于楚国,今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带属楚国。</p><p class="ql-block">秦时,青岛辖域西部属全国48郡之琅琊郡,北部属胶东郡。</p><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青岛辖域大致属胶东国、琅琊郡,现市区大部为不其县辖域。汉景帝刘启先后立其子刘彻、刘寄为胶东王,都城设在即墨。东汉光武帝时徙封大司徒阳都侯伏湛为不其侯。</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青岛地域属魏国青州,其中胶州湾东岸的不其等县属东莱郡,西部的黔陬、壮武等县属城阳郡。</p><p class="ql-block">西晋时,胶州湾东岸属青州长广郡、西岸属青州城阳郡,即墨县属北海国。</p><p class="ql-block">十六国时期,青岛地域隶属关系多变,大致先后分别属于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系青州和徐州辖域。</p><p class="ql-block">南朝宋时,青岛地域大部属青州长广郡、北海郡、高密郡。</p><p class="ql-block">北朝北魏时,青岛地域以大沽河为界,东部大都属光州长广郡、西部大都属青州高密郡。</p><p class="ql-block">北齐、北周时,胶州湾东岸属光州长广郡、东莱郡,西岸属胶州高密郡、平昌郡。</p><p class="ql-block">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胶西县(原黔陬县)和琅琊县,均属密州;同年重建即墨县于今址,属莱州,不其县撤并于即墨。隋朝时平度为长广县,仁寿元年(601年),改称胶水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将州一级改为郡,青岛地域属高密、东莱二郡。</p><p class="ql-block">唐代,青岛地域分属河南道莱州(东莱郡)和密州(高密郡)。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胶西县撤并入高密县。</p><p class="ql-block">五代十国时期,青岛地域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仍为河南道莱州、密州管辖范围。</p><p class="ql-block">北宋时,青岛地域属京东东路莱州(胶水县、即墨县)、密州(胶西县)。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复置胶西县,属密州。</p><p class="ql-block">金朝势力南下后,域内各地被金所占,仍分属山东东路莱州和密州管辖。</p><p class="ql-block">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设胶州,辖胶西、即墨(至元二年撤即墨并入掖县和胶水县)、高密三县。元朝时,青岛地域主要属益都路胶州、莱州。</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青岛地域主要属山东莱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胶西县,改置胶州,辖即墨等二县,属莱州府。自明朝初年,明廷先后在青岛地域设立即墨营、灵山卫(下辖胶州所、夏河寨所等)、鳌山卫(下辖雄崖所、浮山所等)等卫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撤胶水县改置平度州,与胶州、即墨县均属莱州府。</p><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青岛地域大部属山东承宜布政使司莱州府之胶州、平度州。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胶澳,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租借青岛后,以打造远东“模范殖民地”为目标,大规模投资经营建设青岛,先后建设了青岛港和胶济铁路,建设了青岛城区,使青岛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超越了已开埠37年的烟台,成为山东第一大商埠;同时,德国还通过胶济铁路和青岛港把整个山东纳入德国的势力范围。</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胶澳。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京政府收回胶澳,辟为商埠,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青岛市。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辖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