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溪口云 唐 张文姬(女)</p> <p class="ql-block"> 溪口云</p><p class="ql-block"> 唐 张文姬(女)</p><p class="ql-block"> 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p><p class="ql-block"> 不复归溪中,还作溪中雨。</p><p class="ql-block"> 注释:</p><p class="ql-block"> 1、溶溶:形容水流盛大、宽广、明净洁白或和暖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2、溪口:指溪流的入口处。</p><p class="ql-block"> 3、云:指云雾。</p><p class="ql-block"> 4、吐:在这里表示云雾从溪口散布出来。</p><p class="ql-block"> 5、不复:不再。</p><p class="ql-block"> 6、还作:变成。</p><p class="ql-block"> 诗意:</p><p class="ql-block"> 溪口蒙蒙的云彩,一团团刚刚从溪中升起。</p><p class="ql-block"> 然而不再回到溪中,却化作了溪中的雨滴。</p><p class="ql-block"> 赏析:</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溪口的云彩变化多端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诗人以溪口的云彩为切入点,描绘了云彩在溪口流动,开始只是静静地漂浮,慢慢地向溪中靠近,仿佛是在向溪水倾诉着自己的心事。这里的“溶溶”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云彩在溪口流动的宽广和柔和,而“溪中吐”则生动地表现了云彩逐渐靠近溪水的动态。 </p><p class="ql-block"> “不复归溪中,还作溪中雨。”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云彩离开溪中后,化作溪水的雨滴的情景。这里的“不复”,表明云彩已经离开了溪水,而“还作”,则描绘了云彩化作雨滴的情景,表现出云彩与溪水之间的密切关系。 </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作者通过描绘云彩的变化,表达了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文学素养。同时,诗中蕴含着一种哲理,即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山水画卷,更是一首蕴含着自然规律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值得我们反复品味。</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文姬:《全唐诗》卷799中载录的唐代女诗人,很有文才,生卒年不详。存诗四首:《溪口云》、《池上竹》、《沙上鹭》、《双槿树》。其诗多为咏物,颇有寄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