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铃铛阁【天津卫三件宝之一】

秉哥

<p class="ql-block">铃铛阁早已焚毁了100多年,但这个名字却长久流传下去,因为由它派生出诸如铃铛阁大街、铃铛阁北胡同、铃铛阁大胡同、铃铛阁西胡同、铃铛阁中学、铃铛阁小学、铃铛阁街道办事处等一系列地名。</p> <p class="ql-block">铃铛阁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初名稽古寺,建自唐代,寺内存有《大藏经》全卷。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建藏经阁,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光绪十八年,铃铛阁失火,藏经阁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p> <p class="ql-block">公元1901年,铃铛阁旧址改办成新式中学——铃铛阁中学。虽然,铃铛阁早已焚毁了100多年,但这个名字却长久流传下去,由它派生出诸如铃铛阁大街、铃铛阁中学等一系列地名。天津民间流传俗语: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七年(1579年),建藏经阁,重檐四出,甚为壮观。阁角装有风铃,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康熙三十八年,住持含光和尚又重修一次,清代文学大师朱彝尊曾为文以记其事,并描述其登临时的感怀:“夕阳在衣,风铃铮然;翔鸟上下,为之目旷神仪。”光绪十八年,不慎于火,延烧及藏经阁,房子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1901年,严范孙、高凌文、王世兰等倡议以稽古书院旧址改办新式中学,创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名为天津普通中学,其沿革为今天津三中,现址为铃铛阁中学,在其校旗校徽上,铃铛作为其主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礼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芥园道南侧,是铃铛阁中学院内的重要建筑。该礼堂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风格独具匠心,正面大理石上镶嵌着民国廿二年河北教育司司长陈宝泉先生所题的“巍巍黉舍,教泽孔长,礼堂再筑,愿寿而康”的祝词,记录着这古老校园的悠久历史和世事沧桑‌。</p> <p class="ql-block">这个飞机✈️设计图案如此精美</p> <p class="ql-block">再回母校拍摄。学友情,深如海!</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这个操场上担任篮球裁判!</p> <p class="ql-block">学校周边发生很大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如今已成为热门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学生时代的回忆是那么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