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姚姚 武汉 22215418</p> <p class="ql-block">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竹,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生活中,把竹子的形态特征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征的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我居住的校园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每每走进竹园,竹园中挺秀青翠的竹,总能给我一种充满正能量和骨气的感觉。也会让我想起李白的“你介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看到那枝干挺拔,又细又长,颜色青翠欲滴的芊芊细竹,看似弱不禁风,但它却出人意料的结实挺拔。</p> <p class="ql-block">清晨,竹林间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我走在竹林的小道上,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整个竹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竹林的绿意盎然,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我爱竹,爱它的自净、自善和自美。竹,对我来说,它是一首最最清新的诗,就像清代诗人郑板桥在《竹石》中赞颂的:“咬定青松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的坚韧与不屈,让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竹林茂密,翠绿的叶片随风摇曳;高耸入云的大树挺拔而立,在蓝天背景下显得格外壮观。竹林的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竹,以期特有的品性让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为竹子挥洒墨汁与泪水,并写下了千古绝句和传世佳作。竹子的坚韧与美丽,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p> <p class="ql-block">竹园中,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一个这样的牌坊圆门,周围环绕着茂密的竹林和其他植被,天空晴朗无云。竹林与牌坊相映成趣,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幅书法作品展示了“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的字样。竹子的品质与精神,通过书法作品得以展现,让人感受到竹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美好品质与象征意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对竹的喜爱之情;“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强调了竹子对于提升生活品味的重要性。“旁人笑此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以及追求高雅情趣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展示了刘禹锡《庭竹》中的景象:“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画面以绿色为主色调,并配以淡黄色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整幅作品传达出了君子般的气质及随遇而安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竹诗《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的品质与精神,通过诗词得以展现,让人感受到竹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看:高耸入云的绿色竹子排列整齐,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我漫步在竹林的小道上,眼前一根根,一丛丛,一片片的竹子在晨风中轻轻的摇曳,竹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色太美了,真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竹林小径蜿蜒伸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幽静与清新。</p> <p class="ql-block">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清新的竹林十分幽静,除了风声就是鸟儿的鸣叫声。竹林的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又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必有其意。竹子的坚韧与美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