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临与通临的概念及作用

寒雪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二章 节临与通临的概念及作用</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节临的概念及作用</b></p><p class="ql-block">(一)节临的概念</p><p class="ql-block">节临是指从碑帖或古诗中选取部分片段进行临写。它通常是为了选取全篇的节点部分,抓住各个节点的特色,形成概念,并进行技法语言属性的对比。例如,可以节临全篇章法组织的起、承、转、合部分,或者节临一组汉碑的开头部分,比较其章法的共性与差异。</p><p class="ql-block">(二)节临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 重点突破:通过节临,可以集中精力攻克局部的技巧和风格,尤其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片段。</p><p class="ql-block">2. 提高效率:避免盲目临写,节省时间和精力,快速掌握关键技法。</p><p class="ql-block">3. 深入理解:通过对局部的反复练习,深入理解碑帖的笔法、结构和章法特点。</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通临的概念和作用</b></p><p class="ql-block">(一)通临的概念</p><p class="ql-block">通临是指将整篇作品从头到尾完整地临摹一遍。它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包括空间布局、虚实变化、行气节奏等方面。</p><p class="ql-block">(二)通临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 整体把握:通过通临,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整体风格,掌握作品的章法布局。</p><p class="ql-block">2. 提升能力: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全面提高书法水平。3. 增强记忆:多次通临可以加深对碑帖的记忆,更好地掌握书法技巧。</p><p class="ql-block">(三)二者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侧重点不同:节临侧重于局部的技法和风格,通临侧重于整体的章法和布局。</p><p class="ql-block">• 临摹范围不同:节临只选取部分片段,通临则要求完整临摹整篇作品。</p><p class="ql-block">• 学习阶段不同:节临通常用于学习的中期,用于突破关键技法;通临则更适合在学习的后期,用于整体能力的提升。通过节临和通临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掌握书法的细节和整体风格,从而提升书法水平。</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通临时如何把握章法的布局</b></p><p class="ql-block">在通临时,章法布局是书法学习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p><p class="ql-block"><b>(一)整体构思与谋篇</b></p><p class="ql-block">在通临之前,要对整篇作品进行整体构思,包括字的大小、行距、字距、留白等。可以先在小纸上进行草图布局,调整到满意后再正式书写。</p><p class="ql-block"><b>(二)首字领篇</b></p><p class="ql-block">首字在整个作品中起到引领作用,其风格、大小和笔势会影响整篇作品的基调。第一个字要写得稳重、自然,为后续书写奠定基础。方家常说“一<b>字</b>定乾坤”,这里的“一”字,就是整篇的第一个字。首字的形态、大小、轻重、干湿决定了全篇的字法、笔法、章法、墨法和气韵等,其作用不可小觑。</p><p class="ql-block"><b>(三)行气贯通</b></p><p class="ql-block">通篇的字与字之间要相互呼应,行气连贯,避免孤立感。可以通过笔势的连贯性、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来实现。例如,行书和草书的笔画可以有形或无形地连接,楷书则需要通过笔势的呼应来体现。</p><p class="ql-block"><b>(四)分行布白</b></p><p class="ql-block">• 字距与行距:字距和行距要合理安排,避免过于拥挤或稀疏。一般来说,字距可以稍小于行距,以保持整体的疏密有致。</p><p class="ql-block">• 四周留白:作品四周要留出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使作品看起来更加舒畅。</p><p class="ql-block">• 行间透气:行与行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空间感,避免过于紧密,使作品看起来透气、自然。</p><p class="ql-block"><b>(五)虚实与聚散</b></p><p class="ql-block">• 虚实变化:通过笔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来体现虚实变化,增强作品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聚散关系:合理安排字与字之间的聚散关系,避免过于均匀或过于杂乱。</p><p class="ql-block"><b>(六)节奏与韵律</b></p><p class="ql-block">• 节奏感:通过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行距的变化等,营造出节奏感。</p><p class="ql-block">• 韵律感:使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流畅的韵律美。</p><p class="ql-block">(<b>七)避免常见问题</b></p><p class="ql-block">• 字大小不一:通临过程中要注意字的大小统一,避免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行气不畅:避免字与字之间缺乏呼应,行气不贯通。</p><p class="ql-block">• 布局散乱:避免随意书写,失去对全局的控制。</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要点的注意和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通临中的章法布局,提升书法的整体水平。</p><p class="ql-block"><b>总之,逐步养成“意在笔先,沉着淡定”的良好心态。出现“矛盾”(问题)不怕,关键是要有解决矛盾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b>圆形斗方《静心》</b></p> <p class="ql-block"><b>扇面《志存高远》</b></p> <p class="ql-block">小品《七言联句》自撰并书</p><p class="ql-block"><b>[释文]</b></p><p class="ql-block"><b>“书道有法本自然,返璞归真始见天”。</b>下面的鉴赏和评价来自网络(编者使用截图,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长卷:1800x48c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通临《九成宫醴泉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