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续上篇,接着阐述我所认知的“中国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继续按照我的思路,依据哲学思辨和美学的思维去理解“精”、“敬”、“悦”和“归”。(之222)</p><p class="ql-block"> 本篇,继续探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茶德。今天,着重谈谈本人是如何修炼自己的茶德的(实践方面166)。</p> <p class="ql-block"> 本篇,想接着“学而优则仕”的话题,继续“漫谈”个人的“感悟”。前面已经简单地讨论过“优”的各种解读。必然与时代相关联、与个人的喜好有联系、与复杂的社会结构构成紧密结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这个问题,引申到“中国茶道精神”中,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有这么几层意思,需要我们重新认知的。</p> <p class="ql-block"> 比如,种植茶叶的,喜欢,可以说是追捧“名特新优”,希望借此打出名气,获得高收益。要是硬牵扯的话,符合不符合我提出的“精”的含义呢?应该说,可以“挂上一点边”。因为,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精气神”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猎奇”,也不想无谓地“突出”某一个“特质”。</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在我这样的“老茶客”面前,不论你的茶叶多么的“新奇特”,它的本质是无法“颠覆”的。好喝的茶叶,那个“神韵”,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密码之中了。</p><p class="ql-block"> 或许,你一直喝档次比较低的茶叶,忽然喝一次“极品”,那个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但是,你无法做到天天喝,终归,你只有一个好的“瞬间记忆”而已。但是,老家的好茶叶,那个香、那个味、那个美好,是综合的记忆,是刻在脑海里,浸入骨子里的,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你都难以忘怀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修炼茶德,应该具有这样的认识高度,不排斥各种茶叶,还应该勇于尝试各种茶叶,但可以钟情于自己“喜欢的茶叶”。所以,对于“优”的理解,要更深入一些,达到更高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在孔子所处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大胆地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想法,并且敢于去实践,这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就如同我们的国家,把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有相同相通之处。</p><p class="ql-block"> 当然,孔子那个时候,真的是个人行为,对抗整个社会,那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想问的问题:孔子提倡的这个说法,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