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足迹在人世间留下了痕迹

刘崑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反法西斯八十周年。国家推荐我为“华夏人物榜”中人,还为我的绘画作品出版了一套集邮册,样稿已经投到快递投递放点,组织通知我必须通过我的审核才能通过发行。</p><p class="ql-block"> 我已经很久没有出房间了,眼下正是人间4月,来到小区楼下火树银花盛开正旺,草坪上的野花也在争奇斗艳。直达小区外,只见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以群分晒着日光浴的老人。我下意识的检讨一下自己,其实现在的年龄和他们相差无几,都曾经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第三代无产阶级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明知道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每一个人都必须真实面对。一段时间里整理以前的文章,准备打印成书,具体给谁看和谁能看?还没想好。</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把这项工作归纳到是我人生最后修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在整理的过程中发觉自己若干年来走过的人生足迹,一步一个脚印连绵不断。实事求是是刻苦认真,不屈不挠的,就连“豆包”和“deep seek”只要一输入我“刘崑岭”的名字,它们都会毫不犹豫把我的情况介绍的比我家人还全面、详实。由不得我情不自禁有些小感动。于是准备写一篇文章《墨痕深处是流年》一场与时光的文字重逢。</p><p class="ql-block"> 在键盘敲击声与纸张翻动声交织的静谧里,我像个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拂去岁月的尘埃,重新翻开那些沉睡在文件夹与笔记本里的旧作。原以为只是寻常的资料整理,却未曾想,这些被时光窖藏的文字,竟成了一面魔镜,映照出我一路走来的人生足迹,也让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泛起层层涟漪。</p><p class="ql-block"> 那些泛黄信笺上的字迹,是二十岁的我写给未来的情书。刚踏入社会的青涩与迷茫,化作深夜台灯下的长诗。字句里满是对理想的炽热追逐,对现实碰撞的困惑与倔强。如今重读,彼时为工作上一次挫败写下的千字感慨,虽带着少年人的稚气,却鲜活地记录着初入职场时的跌跌撞撞。那些用华丽辞藻堆砌的迷茫,恰是青春最真实的模样,原来成长,本就是从笨拙的试探开始。</p><p class="ql-block"> 笔记本里夹着的剪报与便签,拼凑出某个特殊阶段的生活碎片。有异地求学时写给家人的家书草稿,字里行间藏着报喜不报忧的克制。也有某个灵感乍现的清晨,随手放在茶杯垫上记下的工作日程计划大纲。这些零散的文字,像记忆的拼图,让我忽然想起某个雨夜交加,在食杂里守夜时的孤独。也想起和少年挚友郊外的畅游,面对旷野云海高声呐喊。原来平凡日子里的细微心绪,都被文字妥帖收藏。</p><p class="ql-block"> 随着整理深入,我发现自己的文字风格也在悄然蜕变。从早期的锋芒毕露、情感浓烈,到后来的沉静内敛、言简意赅。那些曾经反复修改的散文,如今再看,某些段落的雕琢反而显得刻意,而那些写于生活间隙、未经修饰的随笔,却因真挚而动人。这大概就是岁月赠予的礼物——让我学会褪去浮华,用更平和的笔触书写生活的本真。</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动容的,是发现文字里暗藏的成长密码。某个阶段反复提及的孤独与自我怀疑,在后续的文章中逐渐被豁达与从容取代;曾经执着追求的目标,在经历世事变迁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些文字不仅是过往的见证,更是我与自己对话的痕迹。原来在漫长的时光里,我早已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无数次的自我救赎与蜕变。</p><p class="ql-block"> 整理文章的过程,像是一场与过去的自己重逢的旅程。那些沉睡的文字突然苏醒,带着彼时的温度与情绪,与此刻的我深情相拥。它们让我明白,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费,那些欢笑与泪水,迷茫与坚定,都化作了笔下的墨痕,在岁月里生长成独特的风景。或许这即将成册的文字,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封写给时光的长信,承载着一个人跌跌撞撞却又坚定不移的生命轨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