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专生活(一)写在中专毕业五十周年

大众周刊

编辑制作:净一 <p class="ql-block">  五月不仅是从春入夏、花繁叶茂、生机盎然的月份,在五月除了有着众多的节日外,同学聚会也成为今年五月的一大盛事。</p><p class="ql-block"> 而最让我惦念的、放不下的,不是中学同学聚会,也不是大学同学聚会,而是中专同学毕业50周年的聚会,因为这一届中专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中专,它具有历史的特殊性。</p><p class="ql-block"> 我的中专生活是在1972年到1974年间,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但也是到了后期,社会变化动荡较为频繁。</p><p class="ql-block"> 所幸运的是,1972年高中毕业的我们,并不像往年那年,这一年没有上山下乡的任务,在城市叫“留城”,而我在农村上的高中,也就是“留村”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大学还没有恢复招生,中专则成为文革中首次恢复招生的学校。所幸运的是,这批高中生,有20%的比例可以择优推荐上中专,我就是这批幸运者。</p><p class="ql-block"> 而我的幸运还不止是这些……</p><p class="ql-block"> 我是1955出生在北京的,我家就在前门那块儿的琉璃厂,后来搬到崇文区花市大街木厂胡同。我五岁时父亲带着我和二哥从北京来到天津郊区。这段经历,我在《大众周刊》上发表的《家》系列、《披星戴月》系列中都有涉及,在此不赘述。</p><p class="ql-block"> 我在农村上的小学、中学,在文化大革命的“清理阶级队伍”中,家被抄家、父亲被批斗、我能否上中学需要争求贫下中农意见。</p><p class="ql-block"> 初中被考验两年,快毕业时加入学校的红卫兵组织,高中又被考验了两年,毕业前填了入团大表,但最终还是搁浅了。</p><p class="ql-block"> 在高中毕业时,我的唯一想法,就是回村劳动后,有了读书时间,一定要通读毛选四卷。</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高中时,是毛主席的那段话,深深打动了我,把我所遇到的一切,都化解了,心也豁亮了。这句话就是“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回村劳动一个月后,学校把一份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家里:到天津市财贸学校报到,于是开启了我难忘的中专生活。并且遇到了一位好班主任,这就是李玉明李老师。</p><p class="ql-block"> 开学后不久,李老师发现,全部同学都写入团申请书,唯独我没有写,于是找我了解情况,并根据我提供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调查走访,然后告诉我:你在中学是填了入团大表,但是没有批下来,原因是你填的家庭成分是“没定”,这也是事实。而家庭成分没定就属于历史不清。</p><p class="ql-block"> 接着李老师告诉我,关于我家庭成分的经过,大队定的是“手工业资本家”,大队报到公社,公社报到区里,就没有了下文,也没有最后定论。</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接着和我说,家庭成分你就填“手工业资本家”吧,如果以后有了变化,你还可以改,如果你一直等家庭成分的定论,也就过来入团的年龄了。</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不仅是对我,而是对我们所有的同学,真的像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李老师每天早上到男生宿舍喊我们起床,然后,和我们一起到操场跑步。</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让我们时时关注国家新闻,我记得有一次,老师早上,一边喊我们起床,一边说着当天的新闻,“起床了,起床了,我们和越南打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故事有很多,还是在聚会时,大家分享吧。而李老师的为人师表和对学生倾心关爱,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正是这种教育和影响,为我们走入社会后如何做人、做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待续)</p><p class="ql-block">2025-4-2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