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我带着女儿满怀喜悦地参加一个亲子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流淌,家长们则忙碌地穿梭其中。在与一位老师寒暄时,我随口让女儿也向老师问好。女儿略显犹豫,问我该如何称呼。我下意识地打量了一下老师,她面容慈祥,银发间闪烁着岁月的光泽,脸上的皱纹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而周围许多孩子都亲昵地唤她“奶奶”,于是毫不犹豫地告诉女儿,就叫“奶奶”吧。</p><p class="ql-block">然而,当女儿脆生生地喊出“奶奶”时,我捕捉到老师脸上那一瞬的微妙变化。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仿佛夹杂着些许尴尬与不悦,但很快,老师便调整了情绪,脸上再次洋溢出和蔼的笑容,亲切地回应女儿。看到老师这般反应,我心里猛然一沉,隐约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妥,似乎犯下了一个不小的过失。</p><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其他家长询问那位老师的情况。这一问才得知,原来那位老师刚刚迈过五十岁的门槛,只比我年长几岁。真相揭晓的那一刻,愧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怎会如此莽撞,仅凭外貌便让女儿称呼人家“奶奶”,这无疑是对老师的不敬,将她置于一个远超实际年龄的辈分之上,难怪老师会有那样的表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件事让我回想起单位的一位同事,他的一个举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有一次,我和他一同前往外地出差,途中不幸迷路,便向路边几位正在交谈的老人问路。我本以为同事会称呼那些老人“大爷”“大妈”,可他却面带微笑地走上前,轻声问道:“大姐,请问某某路怎么走?”我一时愣住,那些老人明显比我们年长许多(那时我们只有三十多岁),这样的称呼会不会惹人生气?果然,几位老人先是怔了一下,但很快其中一位热情地为我们指了路。待我们道谢离开后,我仍为同事的称呼感到忧虑,可从车窗后望过去,却见那几位老人哈哈大笑,其中一位老人还拍着回答问题的老人的肩膀说:“没想到,你还真年轻。”那老人也笑得合不拢嘴,仿佛真的因为这称呼而年轻了许多。</p><p class="ql-block">事后,我忍不住询问同事为何如此称呼。同事莞尔一笑,说道:“宁愿把人家说年轻些,也千万别把人家说老了。否则人家会不高兴的。”当时我并未深以为然,可经过那次带女儿参加活动的事情后,我才真正领悟了同事这番话的深意。</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自己往往不觉得自己老,心态仍停留在过去的岁月。岁月在我们身上刻下痕迹,可我们内心却始终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年轻的自己。然而,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仅凭对方外在的年龄特征来评判,却不知对方的心态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就像那位老师,虽然外表看似奶奶辈,可她内心一定不愿被如此称呼,而那些被同事称为“大姐”的老人,也因这称呼而感受到尊重与被认可的喜悦。</p><p class="ql-block">称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承载着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在人际交往中,一个恰当的称呼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传递出温暖与关怀;而一个不恰当的称呼,则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多留意他人的反应,用心去体会称呼背后的情感与意义。当我们用尊重和善意去称呼他人时,其实也在传递着一种人性的温度,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