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二仙信仰一一十转赛

wq

<p class="ql-block">  长治市上党区西池乡一带,有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间风俗</span>“十转赛”,<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赛村九个(唐王岭、东池、西池、南池、申川、南仙泉、北仙泉、宋壁、西故县),每年轮流办赛会,</span>又称珍珠倒卷帘“九村十转赛”,转赛的顺序是大小结合,南北互转。另有帮赛村十八个(东故县、周南、北宋壁、小河、北耳、南耳、沙峪、土桥、上西沟、下西沟、坡头、后坡、河东村、河西村、武家坡、工农庄、地南头、墓坡等正好十八个村),故又有“九村十八寨”之说。</p><p class="ql-block"> “十转赛”敬拜的是“二仙真人”,又叫二仙奶奶或十转赛奶奶,其名号为冲淑、冲惠二姐妹。目的是保祐地方风调雨顺,保祐后代多子多福。</p><p class="ql-block"> 每年四月初三,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个主村之间转赛日,新赛主村要去</span>上家主村尊敬地迎接“二仙真人”回归,上家主村在送“二仙真人”时,村中也要唱戏、闹红火,直至晚上,二仙真人观戏后,把“二仙真人”请到轿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敲锣打鼓地送到村外。</span>路过村都自觉敲锣打鼓到前村去迎,小伙们争先恐后抬上“二仙真人”轿,大街小巷走上一遍,村中主事及各户都自觉跪拜上香,放鞭炮,村中说书、唱戏、演电影,请“二仙真人”观看后,再把“二仙真人”送到村口,路过的下家村再来接,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四月十五是二仙真人成仙日,在此期间,主赛村要举办赛会,其赛事胜过正月十五。“二仙真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在姥姥家唐王岭村住两年外,其他</span>主赛村均为一年。期间帮赛村要和主赛村协商接(请)“二仙真人”或牌位到村敬拜,时间不定,两三天至一个月都可,然后敲锣打鼓规规矩矩的再主动送到主赛村,十年一个轮回,年代不知多久。</p> <p class="ql-block">  北仙泉二仙奶奶庙</p> <p class="ql-block">  转赛顺序:唐王岭一一南池一一西故县一一西池一一北仙泉一一南仙泉一一申川一一北宋壁一一东池一一唐王岭。</p> <p class="ql-block">  庙墙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标志》:“创建年份不详,庙内碑刻记载,清嘉庆年间重修”。</p> <p class="ql-block">  “十转赛”的起因,当地有一个动人又伤感的传说,说的是二仙真人跳崖成仙的故事。“二仙”是两位仙人,“真人”是说这不是假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出生地是北宋壁村,生母娘家是唐王岭村,继母李氏是申家岭村,姑姑是南池村,跳崖成仙在西池乡小河村北的神难沟,神难沟东北崖上有地名二仙顶,二仙顶原有二仙庙,其东北就是宋壁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二姐妹父亲乐山宝(小名财则)是个卖货邻,</span>生母杨氏病逝后,父亲又娶李氏为妻,姐妹对继母李氏特别孝顺,有求必应,而李氏自亲生一女后,即对姐妹俩百般刁难、虐待,甚至提出一些不可能做到之事(数九寒天要二女去摘青枝绿叶红酸枣、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要二女挖苣荬菜吃野菜饺子、三伏天麦田已耕种其它作物,而让其到田间拾麦穗等),最后二姐妹受不了虐待跳崖轻身,天空中电闪雷鸣,<span style="font-size:18px;">妹妹首先跳下,</span>一条黄龙腾空而来,姐姐见状后也随后跃下,飞奔而来的即是一批白马,分别接住二人后,一起腾空而去。姐妹成仙后,妹妹位在姐姐之上。(来源于小时听父辈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关二姐妹成仙后的神话传说,主要有“滴汁为泉”有了北仙泉、南仙泉二村;“画地为池”又有了东池、南池、西池三村;“二仙犒军”被北宋皇帝封为冲惠、冲淑真人,建庙叫“真泽宫”。</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其他有关二仙奶奶的神话,如陵川西溪“二仙与祖师爷争地建庙”的故事;壶关神郊“河神与二仙不和水淹二仙庙”传说等。</p> <p class="ql-block">  查了一些古代方志,没见官方有关“十转赛”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申川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议转祀社务记》,</span>该碑所载,对二仙真人祭祀,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也没有听老辈人说过,其迎“二仙真人”,上年主村是南仙泉村送,申川村迎。</p><p class="ql-block"> 西池乡关于“二仙真人”的记载有勒石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南仙泉《重修二仙庙碑记》。还有刊刻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的北仙泉《重修二仙庙碑记》等。</p> <p class="ql-block">  “神郊真泽二仙庙”位于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北,创立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说明二仙建庙祭祀,唐朝已有。</p><p class="ql-block"> 北宋与西夏战争时,在壶关大峡谷,发生了二仙犒军的故事,并被载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徽宗因姐妹二仙犒军有功,故封二仙为冲惠、冲淑二仙真人,并赐庙号为“真泽”。晋东南许多二仙庙留存的碑记中,均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  比壶关神郊二仙庙还早的陵川西溪二仙庙,有碑记创建于唐乾元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乾元,年号名。是唐肃宗的年号,使用时间从公元758年二月至公元760年闰四月,共计使用了三年),</span>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加封真泽宫。</p> <p class="ql-block">  河南省武陟县二仙庙,更是把二仙说成是汉代上党陵川县乐家庄人,但陵川现没有叫乐家庄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  综合所因,二仙真人十转赛的出现,应该是古代推行孝道的一种典范。由于二女身前的孝道,与继母的残暴虐待,行成宣明对比,最终成就了晋东南地区的二仙信仰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上党区西池乡独有的“十转赛”风俗,是一种民间自发的赛事活动,虽然不知起于何时,但至少二至三百年的历史是可以确定的。</p><p class="ql-block"> 上党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十转赛的民间风俗,为何不能和沿海的妈祖文化赛事一样,成为上党区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为上党的乡村振兴服务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