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 镜:楸树花</p><p class="ql-block">摄 影:白果树</p><p class="ql-block">地 点:山东半岛.潍坊市区</p> <p class="ql-block">古树参天写新韵,繁花时节闹暮春。</p><p class="ql-block">谁家不说楸木好,浑身是宝爱煞人。</p><p class="ql-block">一一《题楸花》. 白果树</p> <p class="ql-block">楸花,顾名思义乃楸树的花是也。楸,紫葳科小乔木,高8-12米。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宽达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或心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无毛;叶柄长2-8厘米。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时圆球形,顶端有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蒴果线形。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厘米,两端生长毛。花期4-6月,果期6-10月。</p> <p class="ql-block">楸树原产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在广西、贵州、云南栽培。该种性喜肥土,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木材坚硬,为良好的建筑用材,可栽培作观赏树、行道树,用根蘗繁殖。花可炒食,叶可喂猪。茎皮、叶、种子入药,果实味苦性凉,清热利尿,主治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热毒疮廊,孕妇忌用。</p> <p class="ql-block">古代关于楸树的名称,历代史书叫法不一。春秋《诗经》称楸树为“椅”。《左传》记楸为“萩”。战国时期《孟子》谓楸树“贾”。到了西汉,《史记》始称楸。东汉时期《说文》注云:“贾”,楸也。宋《埤雅》又名楸为“木王”。该书还解释:“椅即梓,梓即是楸。”又因楸与梓外形相象,古人常二者混称。《汉书》说:“楸也,亦有误称为梓者。</p> <p class="ql-block">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楸树栽培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因为楸树多花而不实,所以《齐民要术》中说:“楸既无子,可与大树四面,掘坑取栽之。方两步一根。”明《农政全书》论述埋根繁殖楸树的方法:“春月断其根、茎于土,遂能发条,取以分种。”清《三农记》记述种楸之法:“实熟收种熟土中,成条,移栽易生。”该书还记载分植楸树之法:“于树下,取傍生者植之。”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培育楸树的多种方法。楸树的栽培历史见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生产不断进步的文化史。</p> <p class="ql-block">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所著《史记·货殖传》中记载:“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楸。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描绘出2000多年前楸树在中国中原、华北、西北广大区域栽培的盛况,而经营大面积楸树的人家都成为当时富甲一方的大户。古时人们还有栽楸树以作财产遗传子孙后代的习惯。南宋朱熹曰:“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供器用也。”中国很多地方仍流传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桠。”的林谚。</p> <p class="ql-block"> 2025.04.26 摄于山东潍坊</p><p class="ql-block"> 白果树 美篇号 748187</p><p class="ql-block"> 谢谢亲朋好友们的浏览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