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贝尔法斯特市政厅

陈德汇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市政厅是北爱尔兰首府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地标之一。这座宏伟的建筑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而建,于1906年正式落成。旭日初升,晨光透过贝尔法斯特湾的薄雾,登戈尔广场中央市政厅显露出优雅的轮廓,波特兰石材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这座曾以造船业闻名世界的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新古典主义的华美风貌,展示着</span>贝尔法斯特工业革命取得成功的见证,历史底蕴厚重。</p> <p class="ql-block">布门威尔·托马斯爵士的精妙设计,成功将文艺复兴的典雅与工业时代的自信融为一体,四角的塔楼拱卫着中央穹顶,三角楣墙上的浮雕,矮墙环绕的立面,正门两侧三人合抱的波特兰石柱,柱身上细密的竖向纹路,在阳光下形成流动的光影,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美学,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大理石铺就的主楼梯,深浅纹理线条流畅交错,贯通着挑高的巨大内部空间。仰头望去,53米穹顶鎏金花纹璀璨夺目,水晶吊灯金星般垂落,阳光穿透四周彩绘玻璃窗,在黑白色棋盘格地砖上碎裂成斑斓宝石般的光斑,百年光阴的沉淀,让市政厅的装饰浸透着典雅庄重。</p> <p class="ql-block">一间间展厅陈列着城市的记忆,1906年开幕请柬上,烫金的维多利亚女王花押仍在闪耀;1912年泛黄的本地报纸,油墨间凝固着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惊涛;1998年和平协议签署的钢笔,金属笔帽刻着历史转折的重量。展品跨越时空,在精美装饰中,丰富多彩,铺展华丽。</p> <p class="ql-block">花园是一个露天的雕塑博物馆,维多利亚女王青铜雕像,身姿挺拔,服饰华丽,典雅庄严的表情,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令来访者无不肃然起敬:基座四角的雕像寓意想像丰富,纺织女工手中的亚麻布匹保持着流动的质感,造船工匠的锤子将落未落,代表教育的孩童将一本金属书册举向阳光,“栩栩如生现风姿,眉眼传神韵自流。”</p> <p class="ql-block">阳光为青铜雕像镀上一层暖调,塑像的裙摆褶皱里,几只麻雀正梳理着蓬松的羽毛;雕塑纪念像的冠冕之巅,白鸽悠然踱步,尾羽轻拂过经年的铜绿。就连铜像基座的罅隙间,翡翠色的爱尔兰苔藓也在倔强生长,以柔蔓编织出细密的绒毯。当羽翼与铜锈低语,苔痕与浮雕共生,这些自然生灵为冰冷的金属与石材注入鲜活的脉搏,“鬼斧神工凝艺术,千古传承韵不休。”</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遇难者纪念碑,这是雕塑家托马斯·布罗克的最后一件作品。在白色的卡拉拉大理石上,女性形象的死亡或命运之神低头俯瞰着从海浪中升起的两位海仙女,她们怀中抱着一位溺水水手的身体,整个画面充满了悲剧色彩和艺术张力。取材来自真实事件的场景,与不远处爱德华·哈兰德的雕像相对成形,造船大亨目光坚毅地望向远方,审视着自己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斜倚着中庭的铸铁长椅,面对市政厅的日常生态,身着正装的公务员步履匆匆,与手持相机、眼神好奇的游客在走廊里交织穿行,前者传递着城市运转的秩序感,后者则用快门定格建筑的精美细节:花园草坪上,大家随性而坐,或低声交谈,或凝望天空,或拍照打卡。穹顶传来的钟声悠扬清越,清音激荡,秩序井然。</p> <p class="ql-block">完美诠释了"活着的遗产",是政府的办公场所,是市民的客厅,是历史纪念碑,是当代艺术馆,是城市的鲜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昵称:陈德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2992767</p><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陈德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