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肉身,才是承载精神内核的最大道场。

吳亞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天读了一行禅师的《活在此刻》,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活在当下”就是悟到了自己的肉身才是承载自己精神内核的最后的道场,而是需要不断去向内寻求才能慢慢地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里一行禅师的例子创造了一个特别有画面感的场景:一行禅师如是说:洗碗时就专注洗碗,别想着“洗完碗就能休息”;吃饭时就好好吃饭,别一边扒拉饭一边刷手机。这不就是在说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吗?每天做饭时总想着“赶紧做完好追剧”,结果切菜总是会切到自己的手;陪家人吃饭时心里还惦记着工作消息,家人喊了几遍才有回应。原来这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一直把“现在”当跳板,眼里只有“下一步”,难怪总觉得累。这样的日子怎么会不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段讲到“呼吸”的练习,说当你焦虑时,不妨把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的起伏,告诉自己“我在吸气,我在呼气”。试了几次发现挺神奇的,上周在一个汇报会上突然觉得有些紧张,我偷偷依照一行禅师的开示做了几次这样的呼吸,心绪也就慢慢平复下来了。原来让心安定的方法,不在远处,就在一呼一吸之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总被“未完成”追赶:没写完的课件、没回的短消息、没实现的研究目标……但一行禅师说,“过去已消失,未来未到来,真正能把握的只有此刻”。就像他写的:“行走时,风会穿过你的指缝;静坐时,阳光会落在你的肩头。”试着把注意力放回当下的小事,才发现每天从地铁站出来时,能闻到车站边上的早餐摊档飘来的酱饼香;加班晚归时,小区的路灯原来暖黄得像块小月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有人会觉得,“活在当下”是不是太“躺平”了?但读完才明白,专注此刻不是放弃努力,而是让每一个当下都成为有力的支点。就像种树一样,你盯着十年后的参天大树会焦虑,但认真浇好今天的水、培好今天的土,树自然会慢慢长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合上书时突然想起,昨天帮着走进小超市的老人扶着门等她慢慢走进来,她抬头冲我笑的样子。或许以前我可能不会太在意着正在发生在瞬间与我交集的小事情上,但回想起那一刻我看着她银发上的阳光,听她慢悠悠说声“谢谢!”,我的心里却是暖乎乎的。原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用”的瞬间里,才是生活最珍贵的“有用”的当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我们都该学做一只“此刻的蜗牛”,背着壳也不慌不忙,每一步都踩实当下的路。毕竟,人生并不是赶场子,而是一场边走边需要左右看看的旅行——而最美的风景,永远映射在“现在”的眼睛里。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在内心深处架设一处硕大的修行的道场。我们只有不断向自己内心追寻,才能真真正正地体会出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