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深入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验证"教、学、评"协同育人效能,我校历史课题组以"溯源历史文化,绽放家乡风华"主题展览为实践载体,于2025年4月28日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深度参与展陈设计与教学实施,通过沉浸式讲解、互动问答、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观测的学习任务,以即时评价反馈优化教学过程,助力学生深化家乡历史文化认知,培育文化认同与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历史教学中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融合发展。</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历史建筑模型</p><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模型:初一(15)罗俊宇的半地穴和干栏式建筑群,体现了南北方不同气候下远古居民的建筑智慧;初一(9)翁钟煜制作的干栏式建筑,也展现了南方新石器时代民居特色。</p> <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模型:创意与理解共绽</p><p class="ql-block">在历史建筑模型创作中,学生的作品是理解深度的直观体现。像制作半地穴和干栏式建筑群模型的同学,若能精准还原建筑结构,依据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阐述建筑功能,展现出对远古人类生活智慧的把握,这便是深度理解的证明。评价时,从模型的工艺精细度、对建筑文化背景的阐释、创新设计的巧妙性等方面考量,工艺精湛且文化解读深刻的作品,彰显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认知。</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历史文物模型</p><p class="ql-block">历史文物模型:包含三星堆铜人像、青铜人面具、铜钱、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铺首衔环等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文物所属时代、用途、工艺价值及文化意义进行了研究和呈现。</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物模型:穿越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制作历史文物模型时,学生对文物历史背景、工艺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挖掘程度至关重要。例如三星堆铜人像、司母戊鼎模型,能准确描述文物所属时代、用途,分析制作工艺难度,理解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便是对历史文化有深入理解。评价聚焦文物特征还原度、文化解读准确性、研究资料丰富性,依据这些判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层次。</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历史发明模型</p><p class="ql-block">历史发明模型:有指南车、日晷、投石机等模型。这些模型反映了学生对古代科技发明的原理、应用场景和历史意义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历史发明模型:科技传承的新篇</p><p class="ql-block">历史发明模型反映学生对古代科技的理解。制作指南车、日晷、投石机模型的学生,若能讲清发明原理、应用场景和历史意义,展示出对古代科技发展脉络的清晰认知,就体现了较高理解水平。评价围绕模型运行的科学性、原理阐释的清晰度、对发明影响的阐述深度,以此衡量学生对历史文化中科技部分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家乡文化摄影</p><p class="ql-block">家长文化摄影:家长们用镜头记录下各地的历史文化景观,如海口、河南庙会、滕王阁、望仙谷、山东淄博等,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家乡文化摄影:地域文化的视角</p><p class="ql-block">家乡文化摄影从独特视角呈现历史文化。评价时,看照片中地域文化元素的捕捉,如古老建筑、传统民俗活动,能否展现文化的历史底蕴和传承脉络。若照片能通过构图、光影突出文化特色,还附上文化背景介绍,就表明学生和家乡对地域历史文化有较好理解。</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传统文化手抄报</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手抄报: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春节习俗、壮族三月三等传统民俗,体现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整合与理解。</p> <p class="ql-block">抄报创作:图文里的文化整合</p><p class="ql-block">手抄报是历史文化知识整合的直观体现。评价时,关注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准确性,如介绍春节习俗时对传统礼仪的正确描述;注重文化关联能力,制作商鞅变法手抄报能联系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强调创新表达,用独特视角解读赤壁之战。此外,版面设计是否突出文化特色、图文搭配是否强化历史氛围,也是评价要点,这些都反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综合理解与创意转化。</p> <p class="ql-block">第六部分:历史文化手抄报</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手抄报:涵盖商鞅变法、赤壁之战等历史典故,体现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整合与理解。</p> <p class="ql-block">历史故事讲述:语言中的文化共情</p><p class="ql-block">讲述历史故事时,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体现在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故事史实准确,如讲述丝绸之路故事,能清晰说出重要节点与贸易商品;进阶层面,融入文化细节,描述敦煌壁画时展现佛教东传的艺术融合;升华层面,提炼文化价值,从郑和下西洋故事感悟和平交往的东方智慧。通过讲述的完整性、情感感染力、文化解读深度,评估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共情与理解程度。</p> <p class="ql-block">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的评价,不仅能清晰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为教学提供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进步,真正实现以评促学,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