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周六一早选择地铁出行去大剧院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不堵车不耽误时间。这是积水潭地铁站里的壁画。</b></p> <p class="ql-block"><b>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大剧院,从天安门西地铁站出来我总是关注一下大剧院更换了哪些海报。</b></p> <p class="ql-block"><b>五一小长假的剧目真精彩</b></p> <p class="ql-block"><b>中芭的《舞姬》六月初即将上演</b></p> <p class="ql-block"><b>NCPA欢迎您</b></p> <p class="ql-block"><b>“好戏即将开场”,一早儿出门就是为了聆听张志羽老师的《笛笙飞声金鼓齐喧 气鸣乐器和体鸣乐器》而来。</b></p> <p class="ql-block"><b>大剧院一隅这是我的最爱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张老师讲座马上就要开始了</b></p> <p class="ql-block"><b>讲座主题</b></p> <p class="ql-block"><b>张老师的开场白和依次介绍央音七位同学让大家对这期民乐鉴赏讲座充满了期待。</b></p> <p class="ql-block"><b>笙</b></p> <p class="ql-block"><b>竽,哈哈,滥竽充数就是这种乐器。</b></p> <p class="ql-block"><b>埙是民乐器中我比较喜欢,喜欢它的苍凉厚重。</b></p> <p class="ql-block"><b>民族吹奏乐器“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张老师讲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张志羽老师介绍气鸣乐器和体鸣乐器的特点及代表作片段欣赏。</b></p> <p class="ql-block"><b>在介绍这些乐器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段由彭修文先生创作的经典民族管弦乐《秦·兵马俑》中表现声势浩大的秦国军队的吹奏乐合奏片段,大家聆听时请注意感受民族吹奏乐器的音色与表现力及其合奏的音效特点,由指挥家彭家鹏执棒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请欣赏:《秦·兵马俑》。后请大家欣赏由埙演奏的古曲《阳关三叠》,是吹管乐演奏家王次恒先生演出版本,聆听时请大家注意感受埙苍凉深沉的独特音色,请欣赏王次恒《阳关三叠》。</b></p> <p class="ql-block"><b>李白这首《春夜洛城闻笛》就知道唐代就有“笛”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请大家欣赏笛、箫曲各一首,先请欣赏新创梆笛、曲笛双笛协奏曲《飞歌》中的一个片段,由竹笛演奏家唐俊乔演奏,其中云南民歌《阿细跳月》的曲调欢快雀跃。接着再请大家欣赏箫与古琴等乐器合奏的古曲《胡笳》的片段,由笛箫演奏家张维良主奏,其中箫声凄美悲凉又婉转灵动。</b></p> <p class="ql-block"><b>杜甫有诗《夜闻筚篥》是他晚年赴岳阳途中,夜乘舟渡江,忽闻筚篥的悲声,触发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b></p> <p class="ql-block"><b>请大家欣赏民乐吹奏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两件乐器——管子和唢呐,相传这两件乐器都不是出自中原汉族先民的乐器,它们分别来自丝绸之路上古龟兹与波斯,是从外域引进的乐器;管子在古代叫筚篥,或悲篥,汉代已传入中原,以吹奏哀怨悲伤的曲调为其特色。请大家对比聆听两首大悲大喜的民间乐曲,一首是极度哀怨悲伤的管子曲《江河水》。</b></p> <p class="ql-block"><b>据传,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曾用唢呐做军号,指挥军队。</b></p> <p class="ql-block"><b>唢呐是在明代以后在中原广泛流传,与管子不同的是,它不仅善于吹奏非常壮阔悲凉的曲调,也可以演奏十分欢快喜悦的曲子。</b></p> <p class="ql-block"><b>另一首是满载谐谑喜悦的唢呐曲《百鸟朝凤》。以上几幅照片就是演奏家的精彩演绎场景。</b></p> <p class="ql-block"><b>大家欣赏一首新创的颇具西北民间音乐特色的唢呐、中阮与乐队的协奏曲《信天游随想》的片段。</b></p> <p class="ql-block"><b>传统民族吹奏乐器还有笙,稍后由张澳暄同学为大家作详细的讲解与精彩示范演奏——以上这些民族吹奏乐器是还有一组非常亲密的合作伙伴——民乐的体鸣乐器与膜鸣乐器,也就是民族打击乐器。</b></p> <p class="ql-block"><b>总体来看,世界上所有的打击乐器,当然也包括我国民族打击乐器,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虽然有高、中、低音的区分,但一般不具备乐音体系音律上的精确音高;当然也有少数具备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我国古代的编钟、外国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马林巴,民族打击乐中的云锣,排鼓等。</b></p> <p class="ql-block"><b>打击乐器的主要音乐表现手段在于运用发音体的节奏、强弱和音色的变化来表现音乐形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主要是作为色彩乐器使用。民族打击乐曲《龙腾虎跃》 作曲:李民雄字幕:《龙腾虎跃》由民族音乐理论家李民雄1980年创作吹打乐版,1991年完成民族管弦乐版;取材于传统锣鼓《龙头龙尾》,选取其中鼓合奏的形式,运用鼓的不同音色组合,创作了大段的鼓群合奏,加之有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协奏,表现了气势壮阔、震撼人心的热烈场面,该作品被公认为我国最为经典的民族打击乐曲,曾名列20世纪华人十大金曲。</b></p> <p class="ql-block"><b>下面首先请大家欣赏最为经典的民族打击乐名曲《龙腾虎跃》的片段;特别说明一下,稍后曹恺中、王梓硕、董政阳、鲍芝聿四位同学与吹奏乐同学们还会在现场为大家精彩呈现这首乐曲,大家期待。</b></p> <p class="ql-block"><b>《老虎磨牙》选自《大唐乐舞》 导演:周小平 音乐总监:赵季平该曲取材于陕西渭北民间鼓乐,运用大鼓雄壮与奏法多变的音色以及其他打击乐的助奏,表现老虎匍匐行走、机警前行、虎视眈眈,搜寻猎物的态势与形象;刻画了虎行生风、觅食、磨牙、错爪、吞食等雄姿。</b></p> <p class="ql-block">锣最早记载在唐代的《通典》,也有一说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广西汉墓就出土有锣,证明它出现的时间就更早了;当然,它出现的前提是需要具备比较完善的金属冶炼技术。锣可细分为大锣、小锣、大筛锣、云锣等,其中云锣属于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大筛锣是超大的锣,表达特别隆重、庄严或阴森恐怖的音乐表情。钹分为钹、镲、铙等不同种类,其音色各异,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色彩与意趣。</p> <p class="ql-block"><b>这段视频干货满满,请听张老师对民族打击乐做了详尽的描述。尤其是最后给大家带来的京剧出场那段“打通(四声)”,欢快的鼓点锣声提醒观众们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b></p> <p class="ql-block"><b>民族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在各种体裁的民乐作品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非常雄壮威武、振奋人心的民乐合奏曲《将军令》的片段,这首乐曲往往作为一场音乐会最后的压轴曲目,鼓乐争鸣、热烈火爆,令人激情四射。请欣赏民乐大合奏《将军令》节选。</b></p> <p class="ql-block"><b>今天打卡图片来自我上周五在彼岸观影何岸老师发的“电影票根”。这张题为《醒春》的明信片颜色鲜艳是我喜欢的翠绿色。刚刚在整理张志羽老师的民乐讲座我也是感慨良多。这期主要以“气鸣乐器和体鸣乐器”为主,先是张老师对不同乐器的历史渊源和乐器演奏特点然后配上精彩的视频片段让大家加深了不同乐器种类的认知。看似有些乐器离我们生活有些遥远其实并非如此。例如讲座第一部分尾声提及的“打通(四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走进剧院欣赏京剧时不时耳边就是伴随着清脆锣鼓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化石完稿于已巳蛇年四月初二下午</b></p> <p class="ql-block"><b>哈哈,再看看张老师邀请到7位央音同学现场表演的《龙腾虎跃》。</b></p> <p class="ql-block"><b>大家听了《龙腾虎跃》不过瘾接着几位同学即兴做的小返场。请美友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后记:张志羽的《笛箫飞声金鼓齐喧——气鸣乐器和体鸣乐器》干货满满,笔者现场录制后期整理也是比较辛苦。希望看过的朋友们多多点赞、留言并转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