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乡</p><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藏在大山的深处,四面环山的山谷中,故先人们取名峪里。</p><p class="ql-block">在那农耕时代这儿也属一交通要道,一条石头铺就的青石路,也被官方命为官道通向了远方…在我们来来回回的官道旁立着一块石牌,静静的守着南来北往的商家行人。小时侯每行至碑旁总忍不住要多看它二眼,</p><p class="ql-block">阳城县出南门四十五里峪里村,古有官道一条,因年久失修……中间施银人名(捐款的意思)落款大清…这些都是无形中记在了我的恼子里的,到现在仍能顺手粘来。</p><p class="ql-block">故乡,我的根。无论我们开枝散叶飘落在世界的角角落落,那里永远是我们灵魂的归宿。</p><p class="ql-block">从少年时梦想着逃离这山沟沟,奔向远方。那时要走出大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幸,我参军入伍离开了故乡,然后叁加了工作,人走出了村子,反而留恋起了故乡。</p><p class="ql-block">每隔几年总想回去走走看看,见见父老乡亲,聊聊过去,看看现在。</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又回去看了看故乡,变化大了,街道整洁,焕然一新,墙上标语无不标注着新农村建设的欣欣向荣。反差的是古堡式的院落几乎坍塌殁尽,有的危机四伏,行人要快速通过。</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圪台院三节楼外墙,四二年被日本鬼子炸的千苍百孔的墙壁,在它的大门外订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想领导们乍不重视保护起来,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证,是教育后代的最好教材,一旦坍塌是不能复建的,心情难受,是我想多了?</p><p class="ql-block">秀匡广场,秀匡练武场,为村子增色不少,这峪里古代名人,外地人慕名而来的很多,而我们没有开发其他景点,诸如峪里的众多传说,让游人想来游,有将游,不虚此游。</p><p class="ql-block">故乡,小时侯逃也逃不出的地方,长大了回也回不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