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你精彩,"乐"享课堂——酉阳县小学音乐学科优质课决赛纪实

苗圃之声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风,携着春日的旋律轻轻拂过校园;跳动的音符,在课堂里谱写出最美的教育诗篇。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我们以音乐为媒,以赛课为桥,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4月24日-25日,在酉阳县民族小学校开启了一场视听与智慧交融的教学盛宴——酉阳县小学音乐学科优质课决赛活动。</span></p> 开幕式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上午,在民族小学会议室召开了赛前工作会,会上,民族小学副校长李秋江致欢迎词;教科所副所长黄绿鲜强调音乐课堂的本质及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围绕音乐课堂生态与教育本质展开致辞;最后音乐教研员李国对评课作具体要求,强调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会后,选手进行了比赛顺序的抽签。</p> 赛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本次赛课活动共有9节课,以“新课标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为导向,涵盖儿歌、器乐曲、民族音乐等多元题材,授课教师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核心目标,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大核心素养,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课堂样态。</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民族小学张丽老师执教的《老爷爷赶鹅》,这节课以情景化教学贯穿始终,通过角色扮演、轮唱和衬词设计,生动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音乐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龙潭希望小学付彬格老师执教的《大海》,这节课通过多感官联动,视听结合,乐器演奏以海浪鼓营造听觉氛围,配合动态的海景视频构建沉浸式场景。</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桃花源小学刘星麟老师执教的《秋天来到了》,这节课通过情境创设“秋收场景”,结合视频、乐器、动作创编,增强学生对秋天丰收氛围的体验。总结环节通过“爱粮小使者”角色升华主题,体现“以美育人”理念。</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酉州小学冉妮灵老师执教的《敲手鼓的小巴郎》,这节课以舞蹈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哈萨克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舞蹈律动—节奏训练—分段学唱—歌舞创编,层层递进,最后德育与美育自然融合进行课题升华。</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是钟多小学梁芳老师执教的《拨弦波尔卡》,这节课以经典的《拨弦波尔卡》为载体,通过多感官体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学目标覆盖“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四大维度,既培养音乐技能,又渗透文化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六节课是丁市小学冉琪欣怡老师执教的《其多列》,通过《哇哈哈》律动、哈尼族视频介绍、竹简道具等元素,营造沉浸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哈尼语“其多列”(快快来)和劳动场景(拣竹叶、砍竹筒),自然融入哈尼族生活文化,符合“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p> <p class="ql-block">  第七节课是实验小学甘锐老师执教的《敲手鼓的小巴郎》,通过新疆歌舞视频、地貌图片、服饰展示(如花帽、手鼓)、维吾尔语词汇(如“亚克西”“小巴郎”)等元素,深度还原新疆文化场景,增强学生对新疆文化的理解,体现“以文化人”理念。</p> <p class="ql-block">  第八节课是麻旺小学刘卫老师执教的《大海》,通过“海浪鼓”模拟海浪声,创设沉浸式海洋情境,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表现力和创编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九节课是黑水小学肖尖老师执教的《一只鸟仔》,本节课以“两岸文化同源”为核心,通过情境化教学、方言体验和情感互动,成功实现了音乐技能训练与文化认同的双重目标。</p> 闭幕式 <p class="ql-block">  为期两天的音乐赛课活动就结束了,总评委何紫艺老师对9节课做了总结;黄绿鲜所长也一直陪伴着大家,对两天的音乐赛课活动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最后李国老师对每位音乐教师做了专业要求。</p> <p class="ql-block">  音符暂歇,而旋律永驻心间。这场音乐与教育的邂逅,是匠心与童心的碰撞,是美育薪火的传递。舞台上,教师们以乐载道;课堂里,孩子们以声逐梦。愿每一份热爱都能在岁月中回响,愿每一颗艺术的种子都能向阳生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