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情”为引,巧燃员工积极性之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博克图电务段的综合车间里,一场因职工家属丧事引发的人力调配难题,成了新任车间主任希工长走马上任后的首个“大考”。面对各班组对抽调守灵人员推诿搪塞的困境,希主任仅用两句话,便迅速扭转局面,不仅圆满解决问题,更巧妙地调动起员工积极性,其背后蕴含的管理智慧令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一班长汇报班组王师傅父亲去世,需要车间派人守灵时,希主任立即安排办事员通知各班组抽调人员。然而,得到的反馈却是“每个班组只能抽一个人,有的甚至一个人都难派”。这个棘手的状况,不仅考验着希主任的应急处理能力,更关乎他在员工心中的威信与车间未来的管理走向。那些未竞争上车间主任的人,正等着看这场“好戏”如何收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希主任没有陷入与班组的扯皮之中,而是果断召集所有班工长开会。他掷地有声地让班组长捎给班组员工两句话:“哪个班组职工能去守灵,不想去的,以后他家有啥事,职工所在班组一律不要找车间;因为扯皮,不想去的员工,家有事儿,车间一律不管。”这看似简单直接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管理逻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三十六计的角度来看,这既非单纯的“敲山震虎”,也不是“打草惊蛇”或“请君入瓮”,更像是融合了“激将计”与“以情动人”的管理策略。希主任通过点明互助与集体关怀的重要性,激发出员工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对集体的责任感。员工们意识到,今天自己对他人困难的冷漠,很可能在未来自己需要帮助时换来同样的对待。这种将心比心的情感冲击,远比强制命令更能触动员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守灵工作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短短十分钟,局面便发生了巨大转变,各班组不仅都能派出两人以上参与守灵,更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王师傅对车间的帮助感激涕零,其他职工也在内心深处对希主任的果断决策竖起了大拇指。而那些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人,此时也只能悻悻散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希主任这场“火”烧得恰到好处,他以处理职工家庭事务为契机,向全体员工传递了“车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互帮互助是每个人的责任”这一理念。在管理中,他没有单纯依靠权力去施压,而是巧妙利用情感纽带,唤醒员工的集体意识。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难题,更在员工心中树立起了公正、果断且有人情味的领导形象,为今后调动员工积极性、开展车间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企业管理中,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真正有效的往往是那些既能洞察员工心理,又能直击问题本质的策略。希主任的这次成功实践,为管理者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只有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让团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