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28日,中国地质科学的巨星——李四光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以一生的执着与智慧,在华夏大地上刻下了地质科学的深刻印记,用热血与汗水为国家的发展铺就了一条探索地球奥秘的光明之路。</p> <p class="ql-block">早年,李四光负笈海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地质学时,便立下“科学救国”的宏愿。当西方学界断言“中国贫油”时,他以开创性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武器,深入太行山脉、松辽平原等地考察,用扎实的野外调研和严谨的科学论证,推翻了“中国无油论”的偏见。他的理论如同灯塔,指引着地质工作者在黑土地下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多个大型油气田,彻底改写了中国能源格局,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怀着赤子之心毅然归国,全身心投入国家地质事业的奠基与开拓。他主持建立地质科研机构,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构建起系统的地质科学研究体系。从第四纪冰川的考证,到地震预测的探索;从矿产资源的勘探,到地热能源的开发,他的研究始终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他常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种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人打破权威束缚,在未知领域开拓进取。</p> <p class="ql-block">李四光不仅是卓越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怀家国的爱国者。他生活简朴,却将毕生积蓄捐献给国家;病重期间,仍牵挂着地震监测工作,叮嘱科研人员“要把基础工作做好”。他用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当他以古稀之躯仍奔波于野外考察时,当他在病榻上仍审阅地质报告时,心中所想的始终是“让地质科学更好地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如今,以他命名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依然激励着后来者勇攀科学高峰,他亲手绘制的地质图件仍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作用,而他对科学的赤诚、对家国的热爱,早已化作一种精神符号,融入中国科技发展的血脉。青山巍巍,见证过他跋山涉水的身影;江河汤汤,流淌着他上下求索的热忱。这位从岩层中走来的科学家,用一生点亮了地质科学的光芒,让我们在追思中铭记:科学精神不朽,家国情怀永恒。</p> <p class="ql-block">李四光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的理想与信念如同星辰,永远照亮着探索地球奥秘的征程。他教会我们:真正的科学家,必是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命运的人,必是用智慧与汗水浇筑民族希望的人。今日之中国,正需继承这样的精神,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以勇毅之姿,向更深的地下、更远的未来进发。</p> 李四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