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后再相逢——毕业聚会随想

陶家汇 (47829902)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的四月一天,我与四十多位同学相聚在了新塍古镇,掐指一算离毕业时已过去整整六十年了! </p><p class="ql-block"> 新塍是当年母校的所在地,虽然学校早已搬迁,但踏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几个热心的同学收集了学校、老师、同学的一些影像资料,编制了一本毕业纪念册。</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聚会的大厅里,打开纪念册细细看了起来。经修复后的几张老照片十分清晰,看着这曾经稚嫩的面孔,微笑的表情,对照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一个个身影,六十年风霜,全刻印在了同学们的眉梢眼角上!</p><p class="ql-block"> 看毕业时照片,那时大多只有十六、七岁,正是被誉为祖国花朵的年龄,他们毕业后的命运又会演绎成怎样的剧本?当年自然是无法预测的! </p><p class="ql-block"> 看着照片,耳畔则传来阵阵的欢笑声,恍惚间竟与记忆中教室里的嬉闹声重合了起来。几十年的岁月被压缩成薄薄一页,笑声却跨越了时空,在此刻奇妙地交织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让我沉浸在时光流逝的遐想中。</p> <p class="ql-block">  回望这逝去的岁月,这一代人的人生轨迹,正是共和国年轮上最曲折的那几圈。</p><p class="ql-block"> 回想毕业前的经历,毕竟年幼,还感觉生活挺有趣。</p><p class="ql-block"> 比如刚上学那会记得正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我还不懂这麻雀怎么会惹上人类?后来知道麻雀与人争粮食,企图在新中国搞破坏,本来还感觉麻雀挺可爱,但想到它抢我们粮食,顿时觉得麻雀是那样的可恶。</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使用的武器除了竹杆,还有脸盆、锣鼓,甚至有鞭炮,是用来吓跑麻雀的。战争打响后,人们会在各处摇旗呐喊,喊声震天,场面壮观,就是要不让麻雀有喘息的机会,最终就会从空中掉下来窒息而死。这方法就像布下天罗地网一般,麻雀很快被消灭在这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了。</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看似原始,效果却非常明显。</p><p class="ql-block"> 但后来科学证明麻雀并非害虫,然后便给麻雀落实了政策,它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食堂成了唯一的指望,虽然商店里也有称高级饼可买的,但价格不是一个小学生能买得起的。那时在学校,没羡慕同学学习有多好,而是羡慕那些爸妈在食堂做的同学,感觉要是能像他们就好了。不过虽然经历了三年的困难,日子过得艰难,我们还是勒紧裤腰带挺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要是没这三年的困难,今天是不是会更强大、人们更富足?</p><p class="ql-block"> 更早的往事,只能从长辈口中听说。民国是在一片废墟上艰难重建,最初几年发展并不慢,看看那时的大上海就清楚了,却因外敌入侵而梦碎。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奋起抗争,终于将侵略者赶出国门。要是没有外敌的入侵,国人又怎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那还是满清时期。当世界正进入工业革命时,这块土地依然闭关锁国,尽管说要改革,也就说说而已,怎么肯君主立宪放下手中的皇权?最终被辛亥革命所推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都说时间好快,这不,我低头遥想着毕业前的点滴往事,有自己经历的,也有听说的,三言两语之间就已是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再说毕业后的。毕业后几十年光阴,足以让每个人的命运天差地别。我和一些同学去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一拔人的经历倒也大抵相似:下乡、返城、再就业,一切从零开始。</p><p class="ql-block"> 返城后,虽已过了读书的大好时光,但人到中年奔波于工作、子女和老人之间,忙得脚不沾地。忙忙碌碌,终于到了退休的年龄,感觉可以喘口气松一松了。</p><p class="ql-block"> 这退休是否是同学早就想望的事?其实我了解到同学们的退休生活 ,并非如想象的那样清闲,不少同学仍在为生活而奔波着,只是不用每天上班罢了!</p> <p class="ql-block">  我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纪念册,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我停留在持续的遐想中。</p><p class="ql-block"> 一会,周围的喧闹声将我的思路拉回到了现实,六十周年同学会正式开始了,我也合上了纪念册。</p><p class="ql-block"> 会议有主持人致的欢迎词,有同学的激情发言。不少同学上台,还进行了才艺表演,有一展歌喉的、有即兴书法的、有二胡演奏的,还有武术、太极拳表演。台上台下气氛热烈,这身处场景,一时真有返老还童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不要说武术表演,就是从前的广播体操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并不影响我对表演欣赏的兴致。还记得每每与人交谈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夸奖起一些同学,并以此带上一点小小的炫耀,仿佛他们的光彩,也能照亮我自己似的。</p><p class="ql-block"> 才艺表演结束后已是中午。午宴上,大家把酒言欢,感慨最多的莫过于“六十年太快,变化太大”。可细想之下,哪个时代的六十年不是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刚才还在不着边际的毕业前、毕业后地思索,时间竟然跨越了上百年?有同学建议要注意养生,要积极锻炼,争取在新时代里都能活成世纪老人!愿望显然是好的,但另一方面也会因此产生出一些问题,至于有哪些问题?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听过,看过,又一起吃过。别小看了这聚餐,这可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变了味的吃喝,那是另外一回事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很快,六十周年的同学会也进入了尾声。</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贴心的组织者还安排来到新塍最漂亮的小蓬莱公园,一起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快门按下,六十年光阴定格成永恒。这一张张笑脸,是岁月的馈赠,更是青春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拍照、道别,说的最多还是愿我们的老师长寿,愿每个同学保重身体,期待明年再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中照片、视频由陈建康、张仪阳同学提供,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