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p> <p class="ql-block"> 苏州双塔寺是苏州古城的重要历史遗迹。双塔寺最初为唐代咸通二年(861年)由苏州百姓盛楚等人捐资建立的般若院。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弘俶将其改名为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苏州富商王文罕三兄弟捐资扩建殿宇,并在罗汉院内增建两座砖塔——东塔(舍利塔)和西塔(功德塔),形成“双塔”格局。双塔于雍熙年间(984-987年)完工。晚清时仅存双塔及正殿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两塔均为七层八角楼阁式仿木砖塔,东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相距仅20余米,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近距离双塔实例,体现宋代高超的建筑技术。</p> <p class="ql-block"> 正殿遗址留存宋代石雕柱础、门槛等,其中浮雕缠枝纹饰的檐柱被誉为“宋代建筑石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 出双塔寺去耦园,可步行,可打车(建议打车)。</p> <p class="ql-block"> 耦园,原名涉园,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2000年11月30日,耦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作为耦园核心建筑之一,城曲草堂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厅堂,位于东花园主厅位置。其名称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现为耦园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耦园步行去相门古城。《吴郡图经续记》记载:“将门者,吴王使干将于此铸宝剑,今谓之‘匠’,声之变也。”因此,“将门”便又称之为“匠门”,后又讹“匠”音为相,遂称“相门”。</p> <p class="ql-block"> 去沧浪亭的途中,在途径的小巷里有许多的民居和在建的民居,还意外遇见网红民居“吴侬居”。</p> <p class="ql-block">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始建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由诗人苏舜钦购地筑亭并命名。因为某些原因没有留下很多照片,深感遗憾!</p> <p class="ql-block"> 苏州可园,原为五代沧浪亭部分区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梁章钜改建为正谊书院,现存挹清池、博约楼等景观。其特色在于书院园林定位,院内存有"正谊明道"御赐匾额。是清代江南官办书院倡导西学的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