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寻梦扬州城

红尘如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因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而对扬州心仪已久。今春四月约了朋友下扬州,春和景明,草长莺飞,赏花看景正适宜。落地扬州,便急不可待的直奔几乎是扬州代名词的瘦西湖。穿过密林小径,坐上沿湖漫行的画舫,放大视角,让瘦西湖美景尽收眼底。尽管有很多文人墨客写了大量的诗赋散文赞美瘦西湖,美诗美文对瘦西湖每处景点描写的足够细腻,但我还想用自己的笔墨写下在瘦西湖看到的景色和感受。瘦西湖湖水纤细曲折,波光潋滟,两岸垂柳依依。当小船穿过构思巧妙十五个桥洞曲折相连的五亭桥,典雅别致的二十四桥,绕过据说乾隆皇帝钓过鱼的钓鱼台,远望巍巍矗立的白塔。聆听驾船的小姐姐用委婉动听的扬州普通话讲述瘦西湖源远流长的历史: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它并非天然形成,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奠定扬州作为南北水运枢纽的地位,再历经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从湖的形成到每一处景点,每一处建筑如:五亭桥的由来和月圆之夜十五桥洞各含月,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夜建白塔,乾隆在钓鱼台钓鱼等都有趣味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典故传说。这漫长的历史积淀,使得瘦西湖不仅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走下小船,穿过长堤春柳,漫步园中之园别具风格的徐园,扶栏走过二十四桥,再上五亭桥,纵观瘦西湖全景,蓝天白云,湖光山色,浑然天成,如诗如画。走在瘦西湖畔,一步一景,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些历史岁月的流转。瘦西湖像是一座承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见证过古老文明,记录着历史风云。来这里看的是胜地风景,读的是古老历史,感受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文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了湖,再去看园看阁看亭。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此行一睹为快。个园以叠石艺术著称,太湖石假山、紫藤、古树和瀑布,在湖边层叠,错落有致。被太湖石和绿水环抱的‌清漪亭‌,抱山楼‌,竹林深处的丛书楼‌,各具特色。园中青草池塘,竹林茂密,鲜花盛开,处处体现江南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赏文昌阁,与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阁类似,在这里更多的是感受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最初为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明清时期,扬州府学官员和文人定期在此奉祀,清代每逢科考年份,府县官员会在此为士子饯行,祈愿金榜题名。历经时代变迁,文昌阁已是扬州“城市记忆”的核心载体和“文化名片”。从最初的宗教祭祀、科举功能,逐步转化为城市文化地标。文昌阁前,透过历史的尘烟,仿佛看到几百年前莘莘学子们在此告别亲人踏上旅途,满怀壮志豪情万丈的情景,不禁感慨远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仁丰里,有为纪念岳飞而建的功德院,阮元家庙,永乐琴坊‌,看到清代官宦宅第的典型格局,古琴制作技艺,历史传承的雕塑、绘画、汉服、古扇。而作为扬州4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仁丰里,它是一条700米长的鱼骨状老街,是唐代扬州老城里坊制格局的一个遗存。历经千年,这里汇聚了众多历史名人的印记,更是底蕴深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走进东关街,第一感觉就是太长了,是我目前走过的最长的街道,也是最窄的巷子。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是不是很长。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我们今天走在东关街,依然感受到扬州千年前的繁华与富庶。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小吃。在东关街想起一些文人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我想当年那些文人是不是手持团扇,身着长袍,悠然自在的在狭长的东关街上走过,竟然生出些许怀古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扬州不能不品尝一下这里的美食,扬州狮子头,扬州拉面,扬州小龙包…….还有一些独居地方特色的小吃。吃的是千年风味,品的是市井文化。扬州之行,因时间关系,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街区,亭台楼阁,一些名人故居等未能到访,留待他年再游历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