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教是知识,育是文化”,教育应超越应试框架,转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b></p><p class="ql-block"><b> ——致敬教师</b></p> <p class="ql-block"><b> 传统教育过度关注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这种模式已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若继续沿用旧式教育,30年后孩子将面临失业风险”,教育体系必须重视个性化学习,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为每个学生定制成长路径。 </b></p> <p class="ql-block"><b> 在无垠时空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一只小小飞虫。但是,同样一只小小虫子,萤火虫只要振翅,生命就能发光。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光亮,既照亮了自己的灵魂深处,也能够用自己的光亮去照亮别人、直至照亮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谈到教育,我们便不能不去研究课程和学习。课程是把学生和教师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b></p> <p class="ql-block"><b> 可以说,在今天世界各国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中,所有的课程都是昨天知识的积累,教材都是昨天知识的载体。它忠实地反映着昨天知识的逻辑。</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课堂传授的是昨天的知识,但要培养的却是面向明天的人才,这就是今天各级各类教育面临的矛盾。</b></p> <p class="ql-block"><b> 多年来,有一句话一直触动我们。美国“特许学校之父”魏克礼曾说:“如果一个15世纪的人,穿越到21世纪,只有两个地方是他熟悉的,一个是教堂,一个是学校。”这让人感觉很不好,却也揭示了现实:传统学校的设计和结构,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仍是“教室+走廊”的模式。</b></p> <p class="ql-block"><b> 蜡烛再怎么优化,也不能创造电灯。因此,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考方式,重新想一想我们的教育。学校的核心使命,是让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充分体验社会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为孩子的健康生命做教育”,这一理念包含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是“培育健康的灵魂”,让每个孩子学会辨别真善美,树立如北斗般明晰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锻造强健的体魄”,着力打破“小眼镜”“小胖墩”的成长困境。</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坚信,真正的教育就是要从这些细微处入手,唤醒每个生命内在的成长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而学校的使命就是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最肥沃的土壤。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以健康生命做教育”的初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新教育实验,让阅读成为习惯,让运动成为乐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今天特别需要确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目标,来更新我们对教育问题的认知和思考——不做“二流机器人”,发展人的价值、人的特质;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善待儿童,使儿童免于恐惧,能够保障儿童休息和睡眠的教育;为大多数人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重点学校、优势阶层的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美丽生活家,终身学习者。”我个人非常欣赏这两句话,希望它成为我们的行为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乡村教育的目标应是多元的,不仅要帮助有能力的学生走出大山、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也要关注留在乡村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在大山里过上好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面向未来,乡村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将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和乡村社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b></p> 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 <p class="ql-block"><b> “走出大山能生存,留在大山能生活,面向未来能生长”,这一教育思想背后的育哲学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生活教育的理想在于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改造社会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如果我们把握住“生活教育”这一核心,如果我们实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条,那我们教育目标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b></p> <p class="ql-block"><b> 一个平民家庭一定要培养能够自立的后代,培养能养活自己、不坑爹,培养懂得生活,不畏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下一代。</b></p> <p class="ql-block"><b> 你能接受学生不优秀吗?接受他们以后只是做打工仔、服务员吗?我想我们能接受!但希望学生可以成为幸福的、有尊严的打工者、服务员。“培养珍贵的普通人”,应该是我们老师的终身使命。 </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现在越来越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留守儿童,不要说上大学、未来成为什么家,他们当中大概60%以上的儿童是没有能力上高中的。怎么办?他们仍然是有教育价值的,他们仍然可以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劳、能够自食其力、有爱心的普通人,这是我们教育的底线和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坚守上述教育底线和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成长,确保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培养勤劳、善良、有正义感,能够自食其力并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b></p> <p class="ql-block"><b> 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创业精神的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会迅速过时的“考试机器”。</b></p> <p class="ql-block"><b> 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高幸福感、高创造力。从追求分数、升学率到追求成功、追求卓越,再到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去追求幸福。</b></p> <p class="ql-block"><b>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AI 时代的到来突然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坚固无比的生存的逻辑:学习—刷题—就业—工作—退休—生活。学习是为了就业、是为了工作,这个逻辑今天正在快速地崩塌。</b></p> <p class="ql-block"><b> 越来越多的高材生,包括985、211学校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AI 时代,快速到来的智能机器人将替代今天绝大多数重复型的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那么,我们教育的意义何在?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特别重大的挑战。</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不想让孩子活得那么苦,不想让他去刷题,又怕他没工作。但,问题是刷了10年、15年的题,照样没工作。怎么办?</b></p> <p class="ql-block"><b> 所以,我们今天特别需要确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目标,来更新我们对教育问题的认知和思考——不做“二流机器人”,发展人的价值、人的特质;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美丽生活家,终身学习者。”仔细品读这两句话,很符合下一个时代社会生存状态。</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以应对不确定的变化、不确定的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同时,我们要做美丽生活家。生活本身是一种价值,“回归日常生活”,能够把生活过好,生命因此能变得丰盈。</b></p> <p class="ql-block"><b>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既是自己故事的主人翁,又是自己故事的作者。教育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就是希望每个人从书写文章走向书写人生,把自己的生命写成一部传奇大书。</b></p> <p class="ql-block"><b> 写的精彩,一定源于读的精彩,思的精彩,做的精彩,活得精彩。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b></p> <p class="ql-block"><b> 人是天生的符号动物,是大地上唯一真正的言说者,书写者,歌咏者。惟其如此,人类才能让变动不居的时间凝固,才会去铺陈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才有书写生生不息的生命传奇,才看到了历史长河留下的经典著作和代代相传的精彩故事,才使人成为超越肉身存在的永恒者。</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他们合适的环境和机会,他们都能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始终坚信,写作创造美好生活,当写作回归真实生活,当教育唤醒生命自觉,点燃心灵的火焰,就能谱写出一曲生命茁壮成长、人生幸福完整的新教育新生命之歌。</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A I 扑面而来,世界百年巨变,作为新生一代,肩负着建设家乡,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b></p> <p class="ql-block"><b>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写决定命运,读写创造未来。虽然AI的写作能力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但我觉得,人的思想能力、审美能力、情感能力、创造能力,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超越的。</b></p> <p class="ql-block"><b> 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希望我们保持对写作的热爱,多读好书,多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素材和经验。</b></p> <p class="ql-block"><b> 如何才能写得好?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有写才会写,一直写更会写。用新教育的话来说,就是“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b></p> <p class="ql-block"><b> 让更多的老师孩子爱上写作,享受写作的乐趣。通过“师生共写随笔”、“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读中思,写中悟、做中学”,举办写作讲座、组织写作社团等多种形式,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写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b>2025年5月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