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劳动教育是一颗独特且意义深远的星辰。4月27日上午,我有幸踏入阳江江城一小,参加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跨学科融合培训会,这场学习之旅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对劳动教育认知的新领域,也为我在这一教育征程中的前行注入了强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 踏入阳江江城一小的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便扑面而来。开班仪式上,黄举泮院长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接着韩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探索》精彩讲座,会议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在会场响起,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也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人才中的关键地位。它不仅是传授劳动技能的途径,更是连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桥梁,为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推动科技创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2022年新课标强调劳动教育独立设科,并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政策背后蕴含的五育融合理念,宛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教育的每一寸土地。五育融合并非简单的学科相加,而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深度交融,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小学阶段推行五育融合,就像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随着他们的成长,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绚丽的花朵。它打破了学科间的隔阂,让知识不再孤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p> <p class="ql-block"> 然而,回顾传统劳动教育,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北京师范大学班建武教授指出的实践误区,如用直接劳动替代教育设计、混淆劳动教育资源与普通劳动资源、片面以劳动成果评价育人效果等,如警钟般在我耳边长鸣。这些问题提醒着我们,在过去的劳动教育中,我们或许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忽视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全面成长与收获。</p> <p class="ql-block"> 培训会上提出的跨学科融合策略,无疑为解决传统劳动教育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让我眼前一亮。项目式学习法以“陶制小茶壶”项目为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穿梭于不同学科之间。在语文学科里,学生们品味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在美术学科中,他们发挥创造力,用双手赋予茶壶独特的艺术美感。这种学习方式就像一场精彩的知识盛宴,学生们在享受知识交融乐趣的同时,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极大提升。</p> <p class="ql-block"> 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劳动世界的大门。在“校园美化”的情境中,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了校园环境的创造者。他们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美好的校园;动手制作手工艺品,为校园增添独特的装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劳动意识,每一次创作都是他们对生活热爱的真实表达。</p> <p class="ql-block"> 合作学习法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学生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语文小组用文字记录灵感,科学小组探究材料特性。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悄然生长,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充满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除了教学方法的融合,培训中展示的各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案例也让我深受启发。劳动与语文融合的《一粒米的旅程》写作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农民,深入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了节约意识和劳动情感。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文章,部分优秀作品还在校园文学社和当地报纸发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让他们在文字的表达中深化了对劳动的理解。劳动故事分享会和劳动主题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分享与创作中感受劳动的魅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营造了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p> <p class="ql-block"> 劳动与数学融合的案例则从时间管理、效率计算和几何图形应用等方面,让学生在劳动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学生们通过记录完成劳动任务的时间,计算劳动效率,并对比不同任务的效率差异,找到了提高效率的方法;在测量菜园几何图形尺寸、计算面积的过程中,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劳动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劳动与体育的融合也别具一格。搬运南瓜障碍赛和劳动与体育游戏的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劳动,既锻炼了体能和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与体育相结合的乐趣,提高了对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以及家长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意义。学生们在这样的劳动教育中,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还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学校通过整合各学科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教育质量,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p> <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虽然在推进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课程开发难、劳动教师队伍建设难、组织学生操作实践难、综合评价难等诸多挑战,但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劳动教育素养;持续开发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深化家校社合作,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等方式,逐步克服这些困难。</p> <p class="ql-block"> 接着,卢湘华主任分享《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夯实立德树人基础》主题讲座,这是江城一小实践与创新的碰撞劳动课程之旅。探寻劳动教育之光,筑牢育人之基 ——阳江市劳动课程培训学习体会,宛如一把开启劳动教育宝藏之门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江城一小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那一方“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虽不大,却孕育着无限生机。学生们在田垄间弯腰劳作,播种、浇水、施肥,他们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成长的幼苗。这不仅是植物的生长过程,更是学生们责任感与实践能力茁壮成长的见证。看着屏幕上学生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能嗅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劳动带来的那份质朴而真实。</p> <p class="ql-block"> 还有那精彩纷呈的手工劳作兴趣班,亦是劳动教育的一抹亮色。在那里,学生们用稚嫩的小手裁剪、粘贴、编织,一件件手工作品如同他们创意与努力的结晶。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创新的种子。我不禁想到,这些小小的手工劳作,或许会成为学生们未来打开创意大门的关键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而劳动技能大赛,则将劳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学生们在赛场上各显神通,那专注的眼神、熟练的动作,无不展现出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比赛有竞争,但更多的是成长,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坚持、合作与超越自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培训中提到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更是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班会课、道法课、语文课、美术课等,都成为了劳动教育的有力支撑。劳动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各学科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也能触摸到劳动的温度,真正实现了全方位育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实践探索,点亮劳动教育新火花 手工制作:灵动小金鱼的诞生 <p class="ql-block"> 走进手工制作课堂,“生产劳动 卷纸画”几个字醒目地显示在屏幕上。老师热情洋溢地讲解着制作要领,手中的纸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她的巧手下逐渐呈现出各种形状。</p>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围坐在一起,专注投入。桌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纸条、剪刀、胶水等工具,大家一边聆听老师的指导,一边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我也沉浸其中,尝试制作一条小金鱼。将红色纸条慢慢卷曲、塑形,制作金鱼的身体和尾巴,再用黑白纸条做出灵动的眼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感受到了创意与实践结合的乐趣。看着那条栩栩如生的小金鱼在手中诞生,心中满是成就感。</p> 实地参观:劳动种植基地的生机 <p class="ql-block"> 离开手工制作教室,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劳动种植基地。“四(2)中队”的标识牌在绿意中格外显眼,一块块划分整齐的种植区域里,各种蔬菜幼苗正茁壮成长。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天地,更是学生们劳动实践的课堂。他们在这里亲手播种、浇水、施肥,见证着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体会着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劳动实践,让学生们走出书本知识的局限,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责任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p> <p class="ql-block"> 此次江城一小的学习之行,从理论的深度解读到实践的亲身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对劳动教育有了全新的感悟。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劳作,而是融合了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路径,让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