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75516213昵称:泉水叮咚 <p class="ql-block">音乐:春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原创 周宝理 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2025年04月28日20:01北京</p><p class="ql-block">2025年04月28日20:08天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写的文章多从书本到书本,盖因在连队的时间短,也就特别喜欢那些曾在施工一线战斗过的战友作品,真实,生活气息浓。故此,这些年,我的公众号经常从网络、战友出版的图书,也有战友自荐、他荐的作品中选登佳作。回忆一下,大约选登过学兵编印的《学兵八连的故事》、铁道兵十一师五十三团的十一连(九连)官兵回忆录《峥嵘岁月》,《岁月留声汽车团》,陶福星个人作个人作品集《天山情》;现在正在连载的是铁道兵援越抗美的回忆录《铁血雄师》。</p><p class="ql-block">我做编辑出身,作者送稿件,或是电话交流,出于职业习惯,常常对作品的优缺点说个一二三;对于发表的作品,也喜欢点评几句,相当于写“编者按”,目的是为了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这种方法在写公众号时传承下来,名谓“导读”。其实,这种文字并不好写,要熟读全篇,抓住要点,提纲挈领将最吸引人的内容,用最短的文字表达,——用一位名记者形容其难度的话表达吧:我真的没有时间将文章写短。</p><p class="ql-block">我是认真地写的,但人贵有自知之明,并不太高看“导语”。《岁月留声汽车团》我选发了33篇作品,受到汽车团战友的欢迎,转发多,浏览量高;更出乎意料之外,这本书的主编周宝理战友将我选发的33篇作品、连同我写的“导语”一起又编印成书,名为“梅梓祥导读版”。受到这样的“礼遇”,忐忑又感动。忐忑,选发的作品自然都是优质的,但阅读时的心情会影响对作品判断,我肯定错失过佳作;感动,文章就是自己的娃,别人夸、喜欢、重视,自然高兴,便十分地感激。</p><p class="ql-block">将这份错爱用于以后作品遴选的动力吧,力求选准、选好,不放过佳作,不辜负作者、读者。</p><p class="ql-block">将周宝理战友写的“梅梓祥导读版‘后记’”转发,该文详细介绍了图片编印的过程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后 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周宝理</span></p> <p class="ql-block">《岁月留声汽车团》面世,受到了汽车团战友们的挚爱,也引起了社会相关各界的关注。目前,《岁月留声汽车团》书籍已经被北京铁道兵纪念馆、四川省军区博物馆、青海省军区博物馆、新疆军区博物馆、陕西省军区博物馆、湖北省军区博物馆、云南省图书馆等国内21家省、市、县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p><p class="ql-block">《岁月留声汽车团》尤其得到铁道兵战友梅梓祥书屋、铁道兵文化、广州头条、美篇等很多媒体的关注,纷纷转载、转发。</p><p class="ql-block">原《铁道兵》报梅梓祥编辑对《岁月留声汽车团》给予很高的评价:“铁道兵独立汽车团是一支文化素质高、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岁月留声汽车团》是一本质量很高的书,有铁道兵大历史概述,包括领袖题词、重要铁路干线介绍;独立汽车团小历史也有细述,甚至细化到每一个连队的简史、连级干部的名单;官兵回忆峥嵘岁月的青春故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一次次聚会记录,铁二代、铁三代对前辈的礼赞、缅怀,特别丰富多彩。大量历史老照片穿插其中,照片100多张,45万多字,沉甸甸几斤重。”梓祥战友从书中遴选了33篇文章,每篇写一段导语,在梅梓祥书屋公众号发表,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铁道兵文化、广州头条、美篇等媒体相继转发。通过梓祥战友等资深媒体人的宣传,我们这支已经退出军旅将半个世纪的铁道兵独立汽车团再次扬名华夏,事迹载入铁道兵的光荣史册,圆了铁道兵独立汽车团官兵怀念老部队的梦。</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岁月留声汽车团》鸿雁踏雪泥,为独立汽车团唤起了当年记忆,展现出这支部队曾经的辉煌,梓祥战友及铁道兵文化人为我们独立汽车团扬声呐喊,则以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权威的视角,让铁道兵战友了解独立汽车团这支部队存续、光辉业绩和编制更迁,还填补了铁道汽车兵遗缺的历史空白。</p><p class="ql-block">梓祥主任1960年出生于浙江,1978年入伍,在铁道兵二师服役。1982年由山西调入北京《铁道兵》报(现《中国铁道建筑报》)从事采编工作。他酷爱读书、写作、收藏,发表、出版新闻、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散文《纸的故事》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收集铁道兵及党史、军史等文物资料、书籍百万件。向文博机构捐赠、提供文献史料上百件(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专题节目,在北京大学、中国铁建党校等院校讲述铁道兵及党史、军史,被誉为“一座活的铁道兵博物馆”。这样一位资深专家青睐我们的文章,连续在媒体上推发,为我们撰写导读,这对于我们汽车团的指战员来说是一件幸事。</p><p class="ql-block">梓祥战友做事严谨认真。写导读,简炼通俗,一丝不苟,既尊重作者,也尊重读者。对读者反馈的问题,每一个细节都找我反复核对,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也为我们这部书增光添彩,增加了无形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梓祥战友也表示了一定的缺憾。他不止一次对我说:“选登的文章当然都是好的,没选的文章也不一定比入选的差。比如,要考虑网络平台对公众号审核能够获得通过等因素。”他纵观全书,所选文章,内容尽可能全面,既有机关干部的文章,也有连队战友的故事;有男兵,也有女兵;有一线的汽车司机,也有宣传队、美术创作组的文艺战士;有兵哥,也有军嫂……为了多选篇目,他将有些题材接近的文章,用一个总标题,集纳在一起发表。虽然使用一些技巧选稿,但还是有好的文章未能录入,对此感到惋惜。</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梓祥战友厚爱我们的汽车团,推崇我们的汽车兵,称赞我们的《岁月留声汽车团》。为了感谢梓祥战友,本书全选了他对33篇文章的导语,一并刊发导读文章的原作,也将《〈岁月留声汽车团〉收藏证书》、《〈岁月留声汽车团〉读者感言》选录其中,供大家欣赏。</p><p class="ql-block">本书还对《岁月留声汽车团》成书以后争议最大的九连去向作了补充说明,较为具体的介绍了独立汽车团七连、八连、九连、十连、十一连、十二连编制变迁情况,算是对《岁月留声汽车团》缺失的一点补充吧。 </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