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行(9)~顺德游(清晖园)

模范

<p class="ql-block"><b>今天是3月3日,清晨我们用过早餐后乘车前往顺德的清晖园游览。</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后为乾隆年间进士龙应时购得,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曰光,喻父母之恩德。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馈交互融合。汇集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石门楼庄重典雅,其上的雕饰精美绝伦,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各种祥瑞图案,仿佛在欢迎每一位访客走进这座园林的世界。在这里打卡,石门楼成为背景,不仅框住了历史的厚重,也开启了探索清晖园的序幕。</b></p> <p class="ql-block"><b>步入清晖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雅致年代。园门古朴,石狮威严,一踏入园内,便是一股淡淡的墨香与花香交织的气息,让人瞬间忘却尘嚣。园中布局精巧,曲径通幽,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处景致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踏入清晖园,仿佛穿越了数百年光阴。高耸的百年古树,婉约的溪流,精美的石雕,每一处都透露出深深的历史烙印。古老的建筑在阳光下闪烁着沉稳的光辉,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清代遗留下来的八角壁裂池座落在清晖园南面,整池用红砂岩石砌成,未用水泥、石灰边连接,但水流不向外漏,表现出工匠精湛的镶嵌工艺。池子里有八个陶器烧成的大红鲤鱼,围成一圈朝中心喷水,十分壮观。另外,八角壁裂池中的喷水龙,是七十年代制作的石湾陶器,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水的气息笼罩着整个池子,显出一幅幅水雾朦胧的景象。</b></p> <p class="ql-block"><b>临水而建的澄漪亭内设 “美人靠”,凭栏可赏池中六角亭凌波之态。百年龙眼树与假山倒映水面,夏季荷花盛开时,“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景致与亭柱楹联 “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 形成互文。建议清晨或雨后到访,看雾气氤氲中锦鲤穿梭,感受 “半亩方塘一鉴开” 的古典意境。</b></p> <p class="ql-block"><b>碧溪草堂建于清道光丙午年(1826年),是一座水磨青砖临水平方。门为月洞形,外方内圆,古建筑叫“圆光罩”。竹子寓意多子多孙,竹报平安之意。圆指永恒不息,无始无终。房间空间比较小,这和故宫皇帝住的房间相仿,原因是在古时候流传一种说法,房子小藏风聚气,人气越高令自己越长寿。</b></p> <p class="ql-block"><b>作为清晖园现存最古老建筑,碧溪草堂承载着龙氏家族的孝亲记忆。水磨青砖墙体与镂空竹纹木雕圆光罩相映成趣,两侧玻璃屏风上 48 个 “寿” 字组成的 “百寿图”,暗含福寿双全的东方智慧。最精妙处当属槛窗下的百年阴纹砖雕 “轻烟挹露”,竹石图景搭配题跋 “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恰似园主淡泊人格的物化象征。</b></p> <p class="ql-block"><b>六角亭与碧溪草堂之间以池廊相接,池廊多半是当年龙氏老母、小姐及女眷活动之处。亭边设有"美人靠"。池廊上的每道横梁都雕有菠萝、杨桃、香蕉等岭南佳果。亭柱楹联书的是:“跨水架楹黄篱院落, 拾香开镜燕子池塘”,</b><b style="font-size:18px;">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亭旁的两棵水松已有一百二十多年</b><b>。</b></p> <p class="ql-block"><b>池廊曾是清代女眷的“半亩方塘”:昔日雕花木椅上,或坐过对镜贴花黄的少女,或倚过手执团扇的贵妇。廊壁至今留存暗格,曾藏闺阁诗笺与绣绷;梁间燕巢年复一年孵出雏鸟,啁啾声与远处戏台传来的粤剧唱腔交织。游人抚摸廊柱上的榫卯凹痕,仿佛能触到百年前绣鞋轻叩青砖的余温,嗅到空气中未散的茉莉香粉气息。</b></p> <p class="ql-block"><b>这座模仿珠江紫洞艇设计的纯木二层楼阁,曾是龙家小姐的绣楼。门面绿竹芭蕉雕刻间,石雕蜗牛静卧蕉叶之下,暗合文人 “蜗居” 雅趣。通过饰有水波纹的廊桥连接惜阴书屋,行走其间仿佛舟行碧波。二楼花罩采用 “满洲窗” 工艺,阳光穿透时在地面投射出流动的光影图谱,堪称岭南园林 “虚实相生” 造园理念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船厅上下两层都有通透的窗扇,并装饰有各种图案。其中二层室内花罩隔断是以岭南佳果为题,材木镂空雕刻而成。二层屋檐下有灰塑彩绘图画,门旁挂有广东现代书法家关晓峰所书对联:“楼台浸明月,灯火濯清晖。”</b></p> <p class="ql-block"><b>船厅与南楼、惜阴书屋、真砚斋等建筑彼此用曲廊衔接,古树穿插其间,建筑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由南楼(船厅后舱)登小梯,经迂回的露天平台可达船厅二楼(前舱),凭栏眺望,莲池水榭,山石花木,皆奔来眼底,一派迷人景色。</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船厅旁藏有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八仙法器图》由9块40厘米见方的通花蓝釉瓷拼合而成,八样法器依八仙的地位等级分为三层,最上一层三样法器分别为上仙吕洞宾的剑、汉钟离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莲花;第二层的法器只有两样,分别是中仙铁拐李的葫芦和曹国舅的拍板;第三层便是下仙韩湘子的玉箫、张果老的鱼鼓和蓝采和的花蓝。</b></p> <p class="ql-block"><b>顺德清晖园惜阴书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清晖园内历史较为悠久的建筑之一。惜阴书屋曾是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的地方,同时也是接待文人墨客的场所,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功能‌。</b></p> <p class="ql-block"><b>惜阴书屋整体布局紧凑合理,古朴庄重,具有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风格。房屋的屋顶、梁柱、门窗等都有着精美的木雕、砖雕、灰塑等装饰,工艺精湛,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书屋的名字“惜阴”寓意着珍惜光阴,体现了园主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b></p> <p class="ql-block"><b>匾额“绿云深处”由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地描绘出了书屋被绿树环绕的景致‌。足见龙家在清代时的显赫地位。惜阴书屋不仅是主人宴请宾客的雅室,更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细观其内,可见屋檐下墙壁上点缀着洁白的蚝墙,这是工匠精心磨碎蚝壳后的杰作。这种蚝墙不仅吸水性能极佳,还能起到防潮作用。此外,它还兼具透光、遮阳的双重功能,更为巧妙的是,它还能有效隔音,为书屋主人营造一个静谧的会客环境。</b></p> <p class="ql-block"><b>真砚斋建于道光年间,充满了浓厚的书香气息,是龙家子弟读书的地方。也是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的场所‌。真砚斋的匾额“真砚斋”原本由何绍基题写,但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秦咢生重写的匾额‌。</b></p> <p class="ql-block"><b>花巅亭位于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原来叫凤台,亭旁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惟妙惟肖,“狮山”周围遍植玉棠春、白茶花、龙眼树等各种岭南奇花异木。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b></p> <p class="ql-block"><b>状元堂主要功能为展厅,介绍了明代顺德状元黄土俊的生平故事和明清两代,顺德的状元和探花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黄士俊‌,这位明朝的状元,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勤奋,在科举之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最终高中状元,荣耀加身。他衣锦还乡后,精心修建了清晖园,这座园子的前身是他的府邸。黄士俊的府邸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尽显岭南特色,成为当时顺德的一处胜景‌。他在修建府邸时,巧妙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岭南水乡的灵动,挖池堆山、种奇花异草,使清晖园独具特色‌。这座园林不仅展示了黄士俊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谊。</b></p> <p class="ql-block"><b>康有为的书法风格雄浑大气,笔力刚劲。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力量感与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康有为是近代书法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他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在当时的书法界掀起了巨大波澜。康有为的书法作品承载着他的思想与情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将救国救民的理想融入他的书法之中,人们在欣赏他的书法时,可以感受到他的壮志豪情与家国情怀。</b></p> <p class="ql-block"><b>状元堂内设有多个展厅,除了详细介绍黄士俊的生平事迹外,还展示了明清两代顺德地区状元和探花的故事。这些展品不仅丰富了园区的文化内涵,也让游客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b></p> <p class="ql-block"><b>状元堂后背的木雕屏风是清晖园众多精美装饰之一,展现了岭南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屏风上的木雕不仅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还蕴含丰富的寓意,如莲花象征纯洁高雅,蝙蝠寓意福寿双全,体现了匠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这些木雕历经百年而不朽,得益于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精湛的防腐技术。</b></p> <p class="ql-block"><b>这里还能看到过去的贡院,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也被称为考棚。起源于中国古代,作为科举考试的场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移,贡院逐渐成为了一个地区文化、教育和政治中心的象征。,“贡院”大门庄重肃穆,诉说着古代科举制度的故事,让人不禁感慨先人的智慧与勤奋。</b></p> <p class="ql-block"><b>走进贡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书声琅琅、学子奋笔疾书的年代。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等待着后人的探寻与解读。</b></p> <p class="ql-block"><b>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场所,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院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b></p> <p class="ql-block"><b>沐英涧位于清晖园的西北角,状元堂的西侧,凤来峰的北面。沐英涧的名字来源于其大门上的“沐英”二字,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塘秋”。这副对联借用了南京莫愁湖的对联,将“湖”改为“塘”‌。</b></p> <p class="ql-block"><b>沐英涧内有两样特色景观:八表来香亭和清代彩绘玻璃。八表来香亭是一个八边形的亭子,八面开窗,建于水上,坐在亭中可以感受到八面来风。亭子周围是两个相连的鱼池,一方一圆,中间有拱桥相连。鱼池两侧各有一栋房屋,圆形鱼池上建有一个八角亭,这就是八表来香亭‌。</b></p> <p class="ql-block"><b>沐英涧的大门上镶嵌着八块彩色玻璃,这些玻璃上蚀刻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广州八景。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分别描绘了“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菠萝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和“石门返照”的美丽景色。左边窗门上镌刻着红、绿、黄、蓝的套色雕刻玻璃,透过这些玻璃,可以看到窗外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迷人景色。</b></p> <p class="ql-block"><b>沐英涧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以中央的玲珑榭最具特色,水榭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室内八面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其上为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周围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并分别以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石笋营造不同情境。</b></p> <p class="ql-block"><b>玲珑榭,采用亭的形式,但室内八面全用木制装饰的彩色玻璃格构成外墙。</b></p> <p class="ql-block"><b>凤来峰至沐英涧沿途设置扇形花墙,墙上大窗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从不同方位望进去景色各异,为中国园林特有的框景手法,中途有半月亭,可谓别有洞天。</b></p> <p class="ql-block"><b>凤来峰的建造材料主要是花岗石,用了近三千吨的花岗石砌成,是广东省内最大的花岗石山峰之一。这座山峰不仅展示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还象征着龙氏家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b></p> <p class="ql-block"><b>凤来峰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用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为全园的制高点。假山上一棵古榕自下而上,穿山破石,直刺苍穹;一袭飞瀑从里到外,凌空泻下,落珠四溅;登顶凭栏远眺,游目骋怀,满园风光尽入眼帘,不禁心旷神怡。</b></p> <p class="ql-block"><b>顺德清晖园的观瀑亭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点,位于清晖园的西南角,临池而立,游客可以通过云墙眺望凤来峰,峰顶瀑布如白练般泻下,水声淙淙,故名“观瀑”‌。观瀑亭的对联由清代中期顺德著名书画家黎简所写,对联内容为“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书体疏秀清逸,内容清新情真,与清晖园的景致完美契合,展现了岭南水乡的独特风情‌。</b></p> <p class="ql-block"><b>白木棉九鱼图灰塑位于清晖园的凤来峰观瀑亭的墙上,是园内历史较久的灰塑作品之一‌。这幅灰塑作品以浮雕式壁画为主,展现了白木棉和九鱼的图案,图案生动逼真,色彩柔和,尤其在年份久了之后,原先的颜色褪却,灰度增加,显得更加柔和舒服‌。</b></p> <p class="ql-block"><b>竹苑为庭园深处南楼后的一处院落,地幅狭长,广植修篁,其中竹影婆娑应风入,蝉呜短长景更幽;巷院尽处,玲珑壁山迥峰捲云,袖珍眼泉甘冽清甜;左厢是“笔生花馆”,进士秉烛伏案妙笔生花,右厢是“归寄庐”,龙氏卸任闲赋聊寄卧龙庐。</b><b style="font-size:18px;">正门两旁灰塑绿色芭蕉叶上的对联:‘风过有声留竹韵,明月无处不花香’。</b></p> <p class="ql-block"><b>进门不久就能看到归寄庐,门口有一处假山,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归寄”是寄居园林的意思,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向往。</b></p> <p class="ql-block"><b>"归寄庐"与“小蓬瀛”直廊相接,“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仙桃树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树下蓬岛石山,芝兰飘逸,是一件艺术珍品。</b></p> <p class="ql-block"><b>小蓬莱以假山和水池为主要特色,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假山形态各异,水池清澈见底,与周围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小蓬莱不仅是一个观赏景点,更是园中步移景异的典型代表,游客在此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b></p> <p class="ql-block"><b>“笔生花馆”位于竹苑通道的尽头左面,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为园主人读书之所。也是园林中一处充满文化气息的静谧之处。 </b></p> <p class="ql-block"><b>读云轩为园林中的客厅,厅内摆设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轩内可以饱览康有为的“风清带兰气,日长娱长阴”,黎简的“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飞带香去”等众多名家墨宝。</b></p> <p class="ql-block"><b>读云轩不仅是一个展示古代艺术品的场所,更是一个体验岭南园林文化的绝佳地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石雕作品,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和智慧。</b></p> <p class="ql-block"><b>红蕖书屋位于全园的正北部,建筑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四周镶嵌彩色玻璃,剔透明亮,用色鲜亮,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堂前一泓碧水,水中金鱼游弋,水上荷叶片片,水下水草飘摇,池畔半墙亭上的壁画“解语之花”,清新绝俗,耐人寻味。</b></p> <p class="ql-block"><b>这首诗是郭沫若在1962年重游清晖园时所作,描绘了清晖园的美景和顺德的风貌。诗中提到的“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茏碧入天”形象地描绘了园中的花卉和果树繁茂的景象,“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则生动地展现了顺德地区的农业繁荣景象。</b></p> <p class="ql-block"><b>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b></p> <p class="ql-block"><b>留芬阁为三层楼阁式建筑,是清晖园的制高点,外观“宛若琼楼玉宇”,其名称寓意“流芳百世”。原为纪念明代万历状元黄士俊而建,黄士俊在明亡后曾蛰居阁中不下地面,以表忠节。</b></p> <p class="ql-block"><b>在留芬阁前有一吸水石山,取名“绿云”,因为绿树丛生,很容易被错过。吸水石因为吸水的特性,全身长满青苔,上面也是一片盎然,攀爬时一定要小心脚下,以免滑倒。</b></p> <p class="ql-block"><b>留芬阁旁有“集云小筑”,集云小筑似亭似轩,两面开门,两边开窗。窗户玻璃采用清代彩绘蚀花金片玻璃。</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的罗汉池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位于罗汉池畔旁边有一条曲径长廊,显得大气优雅,通达多方‌‌。沿着留芬阁走一圈,可以看到水池中矗立着一座由英石垒砌的假山,形状像九只大小不一的狮子,因此得名“九狮山”‌</b></p> <p class="ql-block"><b>罗汉池畔的一勺亭,相对园中其它建筑,它显得不那么起眼。亭子由六根亭柱合围而成,亭子依湖伴柳,正是游客休憩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矩廊是岭南园林的特色之一,用于连接各个建筑物。因岭南地区炎热多雨,常有台风吹袭,矩廊这种开放性的空间在功能上起到隔热、遮阳、遮雨、防风等作用。</b></p> <p class="ql-block"><b>琴韵馆作为清晖园“园藏雅韵”主题的核心载体,以岭南古琴艺术为核心,承载着明清文人“琴棋书画”四艺合一的精神追求。其选址依托清晖园“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将琴声与竹影、流水、假山等自然元素结合,形成“声景交融”的独特意境。馆内陈列的明代蕉叶式古琴复制品、清代琴谱手稿等文物,与榫卯结构的传统建筑风格呼应,再现岭南文人的雅集场景。</b></p> <p class="ql-block"><b>品茗馆作为清晖园的一部分,见证了清晖园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品茗馆不仅是品茶休息的场所,更是文人墨客雅集、吟诗作画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品茗馆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清晖园的功能和景观,也成为了研究岭南文化和文人生活的重要资料。</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建筑物的窗,形式多样。有镶于院墙、用石湾陶艺品镶嵌的漏窗;有开在波形花墙中,造成墙体空洞而富有装饰趣味的洞窗;有开在房屋壁面上、木格固定的花窗;有装在厅堂前的、多扇为一组、上下加了雕饰的格子窗;还有很多已经门窗合一的屏门。</b></p> <p class="ql-block"><b>蚝壳窗。屏门镶嵌的‘明瓦’是一种用贝壳磨薄制成的天然材料,排列成菱形窗棂,兼具通风采光与遮阳隔热功能,体现珠三角先民的海洋文化智慧。</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的门窗上装点的彩色玻璃,</b><b style="font-size:18px;">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多彩,</b><b>巧妙地融合了四季变换的景致。每一处都如诗如画,令人陶醉。</b></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门窗上的彩色玻璃,巧妙地融合了绿、红、黄、蓝四种色彩。透过这块玻璃,人们可以依次欣赏到清晖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独特景致。这种巧妙的构思,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让人深感主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声音在遇到墙壁时会发生反射,但蚝墙的独特凹凸不平设计能够显著减少这种反射,确保主人与客人交谈时的私密性。此外,清晖园的奢华气息无处不在,仅从窗户上的装饰便可窥见一斑。窗户上镶嵌的众多彩色玻璃,是清代特有的彩纭饰花金片玻璃,彰显着主人的尊贵地位。在清朝时期,能享用如此奢华装饰的人,无疑是财富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金片玻璃主要为清代乾隆年间的套色雕刻玻璃,是岭南地区文化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产物。金片玻璃以其丰富而绚丽的色彩著称,色彩搭配和谐,对比鲜明。工匠们采用精湛的雕刻工艺,在玻璃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细节,每一种图案都刻画得栩栩如生。</b></p> <p class="ql-block"><b>阳光洒满庭院,我驻足于窗前,欣赏那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户,每一块都是一件艺术品。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讲述着属于它的故事。清晖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岭南文化史书。</b></p> <p class="ql-block"><b>在清晖园中漫步,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与装饰,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岭南文化的精髓。龙家“一门三进士”的佳话更是为这座园林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我静静凝视这方天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b></p> <p class="ql-block"><b>园内的建筑风格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建筑物形式多样,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清晖园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元素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b></p> <p class="ql-block"><b>轩榭多采用通透的敞厅式结构,有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陡峭,便于排雨;墙体嵌入镂空花窗,实现“借景”与“框景”,如竹苑的漏窗将园外山景纳入视野,拓展空间层次。</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的门,一门一景,即是景,也是通往下一景点的通道,扇扇门都有各自的精彩。</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的布局巧夺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借景造园”的理念。园内的假山、池塘、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假山起伏有致,仿佛是大自然的缩影;池塘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美;花木繁茂,四季常青,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游客们在园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奇妙世界。</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的奇石嶙峋叠翠,如岁月雕琢的天然画卷,每一处棱角都诉说着岭南的山水灵韵‌。</b></p> <p class="ql-block"><b>曲径通幽处,奇石错落如星,或立或卧,与碧泉亭榭相映成趣,步步皆成画中游。</b></p> <p class="ql-block"><b>碧波荡漾映奇石,水光石色交融,似将天地灵气凝于一园,恍若仙境落凡尘‌。</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中奇石历经风雨,纹理间镌刻着往昔匠人的匠心,一石一故事,静候知音品读。</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中古木参天掩映奇石,斑驳光影间,石纹似流淌的时光诗行,静默中尽显沧桑雅致‌。</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的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是岭南园林之珍品。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百年古树,它们见证了清晖园的历史,并与园内的建筑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b>池塘周围,假山耸立,绿树成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氛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那份清新与宁静。池塘的角落里,几只锦鲤悠闲地游动着,为这片静谧的水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b></p> <p class="ql-block"><b>园内的廊桥设计精巧,桥面宽敞,两旁设有护栏,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漫步,欣赏园内的美景。水榭则是游客们休息的好去处,榭内设有石桌石凳,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茶、聊天,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廊桥水榭的设计不仅巧妙地连接了园内的各个景点,更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欣赏美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犹如点点碎金洒落在地上。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宛如一曲悠扬的古乐,让人心旷神怡。</b></p> <p class="ql-block"><b>清辉园现园区占地约0.34公顷,分3个景区:南部方池,为园中水景区,主要建筑物有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以木制通花作饰的连廊与装饰有岭南佳果的滨水游廊联结;</b></p> <p class="ql-block"><b>中部有船厅、惜阴书屋、真砚斋,花亭、狮子山等园林小筑,掩映在绿云深处,周围厅敞栏疏,径畅台净,浓荫匝地,是园内景色最集中的游览区;</b></p> <p class="ql-block"><b>北部以竹苑为代表,建筑较为密集,楼屋栉比,假山迎面,修篁夹道,巷院兼通,是园主们日常生活起居之所。</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格局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清晖园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b></p> <p class="ql-block"><b>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海三角洲水乡特色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1998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岭南庭院》特种邮票之一《清晖园的秋天》,展现了这座私家园林山水相连,幽深清空的超脱布局。</b></p> <p class="ql-block"><b>离开时,心中满是不舍。清晖园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领略了岭南园林的轻巧灵活与精致之美。这趟旅程,注定成为记忆深处的美好篇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