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广昆亭

华君

<p class="ql-block">  在中山市南区右岐河畔,有座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广昆亭,它承载着一段跨越山海的华侨家国情怀与地方历史记忆。这座始建于一九四六年的茶亭,由旅美乡亲萧广昆捐建,其子萧泽明于一九八五年捐资重修,是沙溪镇秀山村华侨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广昆亭地处石岐河畔,历史上是秀山村与外界连通的重要节点。其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p><p class="ql-block"> 1. 休憩之所:建亭初期,广昆亭为往来石岐河的挑夫、货郎、渔民提供遮阳避雨的休憩空间,亭内的石板凳至今仍保留着岁月磨蚀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2. 文化地标:作为秀山村少有的公共建筑,广昆亭曾是村民议事、节庆活动的聚集地。据村中老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亭内常举办粤曲演唱、醒狮表演等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  亭内曾存立有四块石刻,是这段历史的珍贵见证:</p><p class="ql-block"> 1. 美国旧金山阳和总会主席黄社经题“博爱为怀”:阳和总会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社团之一,其题词体现了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仁爱”精神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2. 尼加拉瓜中华会馆题“惠施同群”:尼加拉瓜作为早期中山华侨的重要侨居地,其中华会馆的捐赠呼应了广昆亭“惠及乡邻”的公益属性。</p><p class="ql-block"> 3. 旅美萧兰陵堂题“行旅蒙荫”:萧兰陵堂是萧氏宗亲在美国的组织,题词表达了对往来行人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4. 旅尼布埠中山同乡会题“德施行旅”:尼布埠(今尼加拉瓜布卢菲尔兹)的中山同乡会通过石刻,彰显了华侨群体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这些石刻不仅记录了侨胞的慷慨义举,更折射出20世纪中叶海外中山籍华侨“落叶归根”的文化认同与“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可惜现在亭内这四块石刻己不在,只留下原有的空位。</p> <p class="ql-block">  沙溪镇素有“华侨之乡”之称,明清时期已有乡民赴东南亚、美洲谋生。廿世纪初,旅外华侨通过捐建祠堂、学校、道路等回馈家乡,广昆亭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广昆亭所在的石岐河段,明清时期是香山重要的水运通道。廿世纪中叶,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河运逐渐衰落,但广昆亭作为“水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仍承载着地方航运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广昆亭虽为一座普通茶亭,却浓缩了中山侨乡的百年变迁。从旅美华侨的捐资义举,到石岐河畔的民生记忆,再到侨乡文化的传承创新,它不仅是建筑实体,更是海外游子与故土血脉相连的精神符号。</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历经风雨的古亭,正以“侨乡文化地标”的新身份,继续讲述着中山人与世界对话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