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文/梨花 画作/傅继英</i></b><br><br> 在收藏的艺术殿堂中,书画收藏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吸引着无数怀揣艺术梦想与投资期望的人们纷纷投身其中。然而,这一领域表面看似风雅脱俗,实则暗流汹涌,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翻车”之险,导致血本无归、懊悔不已。当书画收藏遭遇挫折,许多人往往首先归咎于外因,抱怨命运不公、指责天意弄人,却鲜少有人愿意沉下心来,正视自身的不足,勇于承认是自己的能力尚待提高。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继英国画观音工笔工笔人物画</h5> <b>眼力不济,错把赝品当珍宝</b><br> 书画收藏,首重眼力。一幅作品的真伪、优劣,取决于收藏者敏锐的洞察力与精准的鉴别能力。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许多收藏者因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真假难辨的书画作品时,往往如同雾里看花,困惑不已。<br><br> 部分藏友仅凭道听途说的一些鉴定小窍门,便贸然涉足书画市场。他们或许过分关注画作的纸张、印章等外在特征,却忽略了作品内在的笔墨韵味、气韵生动等核心要素。曾有一位藏友,听说某位近代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行情看涨,便急切地寻求入手。他发现一幅作品纸张泛黄,印章也与真品相仿,便自信地判定为真迹,毫不犹豫地高价购入。然而,经过专业鉴定,这幅作品竟是一幅精心仿制的赝品,纸张经过人为做旧,印章也是模仿刻制。这位藏友因眼力不足,不幸落入骗子的陷阱,损失惨重。<br><br> 真正具备眼力的收藏者,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书画知识储备,还需对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风格特点烂熟于心。他们会深入探究画家的笔法、墨法、构图习惯,甚至对画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都有深刻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书画作品中,精准地挑选出真品与佳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继英国画观音工笔工笔人物画</h5> <b>心态浮躁,盲目跟风失理智</b><br> 书画收藏市场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潮流与风向瞬息万变。众多收藏者心态急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市场上某种题材或风格的书画作品走俏,便盲目跟风购买,全然不顾自身的兴趣与收藏定位。<br><br> 近年来,随着影视剧对古代文人题材的热炒,以古代文人雅集、山水田园为题材的书画作品价格一路攀升。大批藏友见此趋势,纷纷涌入该领域,大量购入相关作品。他们未对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深入探究,亦不顾自己是否真正喜爱这类题材,仅是出于跟风投资的心态。然而,市场风向一旦转变,这类作品的价格便急剧下跌,许多盲目跟风的藏友陷入困境,手中的作品变成了难以处理的烫手山芋。<br><br> 收藏书画,理应是一种源于热爱与兴趣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是一种需要长期坚守和耐心等待的投资行为。若心态急躁,盲目跟风,便会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最终陷入被动的境地。唯有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坚守个人的收藏原则与方向,方能在书画收藏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继英国画观音工笔工笔人物画</h5> <b>知识匮乏,难辨艺术之优劣</b><br> 书画艺术,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价值。致力于书画收藏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不仅要深入理解书画的技法与风格,更要对相关历史、文化、文学等领域有所涉猎。<br><br> 然而,众多收藏者往往过分关注书画作品的经济价值,却忽略了其艺术价值的深入探究。他们对书画的发展历程缺乏全面了解,对不同画派的特点及代表画家知之甚少。在鉴赏作品时,他们无法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与评判,只能盲目依赖他人的观点。例如,有些收藏者在购入当代书画作品时,对画家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一无所知,仅因作品价格低廉而草率买入,却未曾意识到这些作品可能缺乏独特的艺术个性,升值潜力有限。<br><br> 真正的收藏大家,必然是知识渊博的行家里手。他们致力于不断学习与积累,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他们懂得从作品的笔墨、色彩、构图、意境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其艺术价值,能够精准判断一幅作品是否具备收藏潜力。<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继英国画观音工笔工笔人物画</h5> 书画收藏“翻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而不从自身找原因。每一位在书画收藏道路上遭遇挫折的藏友,都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在眼力、心态、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只有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收藏水平,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中,真正淘到心仪的宝贝,实现自己的收藏梦想。记住,别再把收藏的失败归咎于老天,多问问自己是不是还不够“菜”,然后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