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芳华映文韵 晋城凤凰谱华章

张超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文\张超群</p><p class="ql-block"> 她出生在山西忻州,曾就读于山西戏曲学校主攻刀马旦,毕业后进入山西晋剧院工作,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再次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深造。要说山西人高大魁梧,那她可算是“小众”。因此,她有着山西人独特的样貌特征,她身材适中,骨骼平缓,长方型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眉峰似月,双耳肥瘦均匀,鼻梁挺拔,薄嘴唇,颧骨略高,下巴饱满圆润,五官大方、舒展。她虽算不上中国东方古典美人相貌,但也绝对称得上现代审美标准中柔和秀丽的女性形象,见到她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大气之感。她性格沉稳、内敛、朴实无华,不追求虚荣和表面东西。谈吐文雅,温和谦逊,不与人争强好胜。行事深思熟虑,心思缜密。她乐于助人,对待朋友热情仗义。做事认真,追求细节,力求完美。而且面对困难不轻易低头,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解决问题。她就是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戏曲曲艺部主任司春燕。也是我的好朋友,好搭档——思议姐。</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我在深圳接到我的老团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戴月琴老师的电话,称北京西城区文化馆要排一出评剧小戏《说不说》,希望我能回来参与创排。我听后满心欢喜欣然接受,便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北京。西城区文化中心(西城文化馆)坐落在西直门内大街,紧邻地铁四号线新街口站,驻足观望文化馆几个大字光彩夺目,楼体呈正方形,暗红色墙砖,搭配白色凸出格框简约、大气,巧妙的建筑设计相互衬托,交相呼应,既有传统的厚重,又不失现代的格调,眼前的这座恢宏气派的大楼就矗立在西城繁华街道上。超群你好,我是司春燕!一声轻柔又带有几分羞涩的声音在我身后传来。在我的印象里,初见她一身民族风款式的着装清新、素雅,从而衬托出她那优雅知性的气质。她的笑容温暖而真诚,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我们寒暄后,她便给我介绍起文化馆的主要职能、设施、构成与功能,言谈话语间能感受到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当与她深入接触后,尤其是在创排评剧小戏《说不说》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折服的是她在工作中展现出的非凡领导力和对文化事业的赤诚热爱。由此我们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据我了解文化馆的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从各类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从文化馆文艺团队的培养扶持,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广普及,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考量与精心的安排。我时常在想,这样的工作一定是一个“百变金刚”才能胜任。是的!一出小戏想要顺利上演,是需要靠大家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才得以成功,可这里并非剧院团,一切准备工作乃至具体的细节都需要靠她一个人来完成。或许,这在剧团里各个部门就会按部就班,各司其职操刀做主,可在这里只能是一个人独当一面了,剧本、音乐、舞美、灯光、道具、服装、化妆、开会研讨,排练演出,修改完善,一遍又一遍身心俱疲,即便如此可我从没听她叫苦、叫累、抱怨过。有时到社区去辅导,有时编写创作材料,有时积极投入排练,有时组织讨论交流,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对于工作而言她恰恰证明了一位优秀领导者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她充分展示出了一位卓越领导者的聪明才干。为了抓好基层文化,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她自入职起便主动选择在工作岗位度过春节,并且连续多年在节日期间为西城居民策划并组织文化活动,以保障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性。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使其成为西城区文化工作者群体的典型代表。我曾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她如此默默无闻勇往直前。这可能就是她对工作的使命与担当,这可能就是她对传统文化的无私热爱,这可能就是她为文化事业的一份初心坚守。</p> <p class="ql-block">  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香,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和优秀的人同行,和靠谱的人共事,和懂你的人相处。在文化馆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地里,她作为部门领导无论是“宣南杯”比赛,组织排练“百姓春晚”,招募“北京曲剧研习社”员,“非遗展演”,京剧、评剧、越剧周末演出等,每一场活动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她以柔肩担重任,以智慧谋发展,以情怀润人心,再给街道群众免费辅导上课时她不辞辛劳,唱腔、动作反复示范,有的年纪大了,上了岁数,耳又背、眼又花,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笑容满面,不厌其烦地聆听着、要求着。俗话说:“真诚,是一个人最好的福报”。她是这样的人,也是这样做的。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她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她深知,文化馆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她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舞蹈、美术、书法、声乐、戏剧、鼓曲、剪纸让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得以重焕生机。</p> <p class="ql-block">  有件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2025年恰逢我的曾外祖父月明珠诞辰127周年之际,很早我就想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能够排一出戏来纪念怹,深切缅怀这位评剧创始人之一对评剧创新、改革、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再一次闲聊中,我大胆地向她说出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她听了我的策划方案欣喜不已,不但双手赞成,而且还要帮助我搭建班底把戏促成。那一刻我激动的不知所措,内心五味杂陈,连忙道谢!时日不多,我便接到电话,她帮我约请了一位编剧要一起见面聊聊,于是,我们在虎坊桥的一家咖啡厅如期而至。张帆是北京市曲剧团的一名杰出的优秀青年编剧,在京城小有名气,曾编写了很多大型舞台戏、现代戏、新编历史戏,并获得了很多荣誉奖项。当她得知要创作一台有关戏班类型的话剧时而显得异常兴奋,她说:“太好了,我还从来没有写过一部戏班的戏,我很愿意创作一台在我编剧生涯从未设想过的戏班题材话剧”。说罢,三人不自觉地哈哈大笑起来。由此我决定带着他们回到月明珠老家寻根问祖,实地采风。2025年3月29日我们三人一同驱车赶往唐山市滦南县胡家坡村,我开车行驶在高速路途中,突然仪表盘显示出一个圆形黄色叹号标识,并伴有滴滴声音连续提示,这下把我们吓坏了,急中生智,我们就进下了高速,找了一家汽车修理处,师傅一看原来是四个轮胎的胎压不足才造成的汽车报警。我们这才松了口气,一个小插曲,幸亏有惊无险。我们到了胡家坡村,见到了月明珠的孙子也是我的舅舅任育宝,还有编写《月明珠传奇》这本书的作者金宁先生,我们认真详细的了解了月明珠的生平,看到了以月明珠名字命名的街道和月明珠亲自栽培的一颗老槐树,又参观了成兆才纪念馆里展出的一些历史资料。大家讲故事、聊人物,欢声笑语,有说有笑。第二天才返回北京。回来后马上就组建了班底,而且还申请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她做事的执行力快而不乱,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的风格使我钦佩不以,从内心不得不佩服她那豪爽大气般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是她帮助我完成了多年来未完成心愿,思议姐是我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我由衷的感激她......</p> <p class="ql-block">  人和人的缘分不是一场不出门就能避开的雨,缘分这个东西真奇妙,我与思议姐相识已近一年,在她身上你或许能够感受到一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境界和人品。还感受到内心坦荡,真实展现的真诚态度。我自问,什么样的情谊才是最珍贵的?我猜想,再不幸遭遇苦难时,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慷慨相助。在别人都不理解时,不是冷嘲热讽,而是大力支持。也就是“用情暖情,获得真情”。杨绛说:“能感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语言,而是行动,能始终如一的,永远不是虚伪的热情,而是真诚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  北京曲剧《运河之端有片海》是她亲自制作并策划的一出历史剧,该剧是描写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力学家、仪器制造家郭守敬辉煌一生的故事,其难度不言而喻。当她让我饰演剧中郭守敬这一角色时我内心忐忑不安,因为我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重要性。在她强烈的要求推荐下,我还是大胆地鼓起了勇气接下了剧本。我深知这是她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提携,更是对我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她就像一朵绽放在文化百花园中的铿锵玫瑰,用坚韧与柔情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又似一盏明灯,照亮着文化前行的道路,引领着大家在文化的浩瀚星空中不断探索、追求。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诠释着对艺术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我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文化馆戏曲曲艺部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5月1日于 诚艺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