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心学在生活中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了解到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心即理,格物,知行合一,致良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来运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境遇都是不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在了解到宇宙和人类真相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自身除了光明的本质之外,还有负面潜意识编程的存在,包括对钱权名利色的欲望,自私,二元对立等,负面潜意识编程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而且,我们也要知道,每个人当下的境遇和我们前世以及累世的因果也有关,每个人的境遇都是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你具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习性,有些人自私多一点,有些人无私多一点;有些人会换位思考,心襟开阔,有些人会斤斤计较,没有包容;有些人会助人为乐,有些人唯利是图。而这些行为习性都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也就是一个人所种下的因。日常生活中你会遇到,有些人让你感觉很舒服,而有些人会让你避之不及,这是因为对方的意识能量和磁场和你不同,给你传递的感受就不同。一个人如果愿意给予爱,奉献爱,无私地帮助别人,那么他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反之,他给别人带来的就有可能是痛苦和伤害。地球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受到负面潜意识编程的影响,追求钱权名利色,自私。但有的人会抵抗负面潜意识编程,不会一味地去追求这些金钱物质,而有的人会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身的利益。那么这也是每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在面对同样的负面意识和诱惑时,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每个人的习性和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影响最终又会以某种方式还给你自己,这就是因果循环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首先要清醒地意识到,当下的一切都是因果循环的结果,有些人出生的家庭好一些,有些人要差一些;有些人身体健康,有些人会有各种疾病或残疾;有些人生活美满,有些人妻离子散。因此,不要怨天由人,不要哀叹命运的不公,我们要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眼光也不能只放在这一辈子,因为你并不知道你自己上辈子做过什么,你可能伤害过某一个人,而他(她)这辈子又以另外某种身份接触你或来到你身边,把该还的还给你。当然,过去多世因果的法则是负面设计出来的,但这是事实。你当下的境遇可能和你前世或累世的因果有关,也和你当下自己的行为习性相关。当你明白了这一切,你就会更加以平和、平静的心态去接受这一切,除了负面强加给每个人的潜意识编程这个客观因素之外,你当下的一切境遇都和自身意识、行为习性、以及每一个选择相关,而不是他人给你造成的。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一种觉醒,然后你会从现在开始,去修正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不管你当下是什么样的处境,都是你开始的基础,修行就是像盖楼房,可能地基不同,起点不同,但是不要去比较,只管做自己,修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面讲的这些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境遇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先端正思想,你才能有正确地行为。那接下来我们就要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最核心的就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宇宙智慧,遵循本宇宙自由、平等、公正、无私、大爱、慈悲的法则。如何致良知,那就是格物,我们当下的经历,每天遇到的人事物都会在内心产生不同的意识反应,然后你会有相应的选择和行为。对待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问题,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反应和行为选择就会影响或决定事情和问题的结果,那么格物就是要从事物中找到良知的存在,这个良知不在外面,而是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意识里,就是我们光明的本质,我们光明宇宙的法则。用我们的良知,用自由、平等、公正、无私、大爱、慈悲的法则来处理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那就是格物。我们人生经历中可能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学习、工作、婚姻、小孩教育、家庭关系等等,当我们运用格物的思想,用良知和宇宙法则来处理,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你的心态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说,有些人感情和婚姻上可能不顺,遇不到合适的人,或者婚姻生活中矛盾比较多。那么我们要做的是认清现实,接受现实,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不要强迫自己什么时候一定要去找一个人,先做自己,爱自己,修行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言语。当你把自己做好了,也许某一天,不需要“众里寻他(她)千百度”,可能“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时间可能长,也可能短,因为每个人的修为和过去积累的福报不同,但是只要你的意识维度提升了,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好或不好在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是婚姻生活中矛盾冲突较多,那你可能就要意识到是不是有前世因果的关系,或者是自己平时没有给予对方爱,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如果是前世因果的关系,你觉得自己是受到伤害的一方,那么对方来到你身边,可能就是来要债的,可能是你上辈子欠了对方的,那么你要做的就是用爱去感化对方,而且是智慧的爱,不是让自己觉得是在受委屈、低声下气地去承受,而是内心真正愿意不求回报地奉献爱,希望对方好,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什么,强迫自己就不是良知,首先要有意识维度的提升,然后才能体现在你的行为上,也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你的意识维度达不到,你的行为也会很别扭,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另外,如果我们不是用良知,用爱来处理这些矛盾,而是激化矛盾,认为都是对方的错,那么你可能会越走越远,问题不会有解决的那一天,或者说你欠的债一直都在,你的业障消不了。当然,也有很多人会最终选择分开,但是你要想,如果你的意识和修为没有提升,换个人就会幸福吗?你欠的债不是还给这个人,就会以某种方式还给其他人,宇宙的能量传递就是这样的,欠别人的永远都是要还的。彩虹战士也和我们说过,当你的意识和修为提升了,和任何人生活在一起,你都可以让对方过得开心、幸福。所以要从自己的心出发,从良知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在另外的一遍文章中讲过,对于小孩,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有无私的思想,教育孩子学习是为了帮助别人,不是为了自己。小孩来到我们身边也是有前世因缘的,所以我们要给予孩子正确地爱,不是溺爱。有些孩子听话,有些孩子不听话,或者学习很差,我们不要拿他去和其他孩子去比较,而是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陪伴。有些孩子可能有叛逆,或者沉迷游戏的情况,做家长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走入他们的世界,你甚至可以陪孩子一起打游戏,让他感受到你的关爱,而不是一味地站在家长的角色上用权威来压制。对于孩子的行为指导,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强求他们做到,或者很快就能纠正,指导孩子是做父母的责任,但孩子听不听不是你能决定的,当你给予孩子的是爱,是良知,是自由、平等,而不是强迫和权威,那么你也会得到孩子正向地反馈,这就是因果法则。也不要要求孩子将来要考什么学校,成为什么。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在有爱的环境下让孩子发挥他们的天性,他最终会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马斯克也说过,养育孩子就是在陪伴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健康,快乐,这就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工作或者说事业,我们在另外的文章中有讲过,就不再过多重复。打算补充的一点,就是在工作和事业遇到挫折和低谷的时候要有平常心,人生的低谷就是在经历你该经历的磨难,然后你才能觉悟,一帆风顺的人是很难有觉悟的。有些人因为有贪欲,最终可能会遭遇欺骗和亏损,然后你才能意识到做人不要贪心,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哪怕是欠很多债务的时候,依然能够遵循自己的良知,不怨恨,不惧怕,不欺骗,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依然能够微笑面对生活,用爱对待他人,学习和修行自己,那么终有一天你会走出低谷。上天不会给一个人他承受不起的担子,他只会让你在磨难中觉悟,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过去因为负面的存在,有些人可能没能扛过人生的低谷,但未来一切都会回归正常运转轨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矛盾而生气的时候,生气本身属于一种负能量,负能量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人不开心,生气,身体就会产生癌细胞,如果每天都闷闷不乐,或者生某人的气,恨某一个人,那体内的癌细胞就会不断增多,所以生气其实是伤害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学会爱自己,当你在生气,有怨恨,以致于胸口拥堵不舒服的时候,就让自己静下来,比如平躺,深呼呼,放空自己的思绪,脑海中忘掉你生气和怨限的对象,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自己身上,哪里不舒服了,就感受哪里,这样你会慢慢恢复平静。这也是格物的方式,爱自己也是爱,恨别人自己会不开心,难受,所以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反之,给予别人更多的爱和包容,自己会更开心,快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会让自己做自己,让别人做别人,包括自己的家人,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从容,也就是王阳明讲的心外无物,自己好了,世界就都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格物就是用宇宙自由、平等、公正、无私、大爱、慈悲的法则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希望有更多人能学习和应用王阳明心学思想,收获快乐与幸福。只是本人的一点学习感想,不一定都对,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