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一日游

三叶小屋

<p class="ql-block">建瓯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人口53.9万人,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中国根雕之都、中国东南白酒名城、中国山海酱酒之城、中国东部鲜食玉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建瓯东岳庙,福建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建安街道东门村城东郊,始建于晋,重建于明,现在建筑为清代。建瓯东岳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587.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金刚殿、阎罗殿、勾栏、圣帝殿、大奶殿和两侧厢房。大殿主梁仍有“嘉庆十九年(1814年)建”墨书。现存建筑群,古朴宏大、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其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都堪称福建省仅有。</p><p class="ql-block">建瓯东岳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元帝建武元年,也就是公元31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建瓯历史与文化悠久,东汉建安初年(196年)设建安县,为福建最早四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时(260年)升为建安郡,唐代设建州,南宋(1162年)改设建宁府,“福建”之名即源于唐开元年间“福州+建州”的组合。</p><p class="ql-block">朱熹幼年居此7年,现存重建的朱文公祠;另有光孝禅寺(福建最古佛寺之一)、东岳庙(全省最大道观)等宗教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千年建州古城,铁井栏-紫芝街等街区</p> <p class="ql-block">建瓯必吃十大美。</p><p class="ql-block">1. ‌豆浆粉‌</p><p class="ql-block">建瓯人的早餐灵魂,米粉浸入木桶熬煮的香浓豆浆中,搭配红酒、姜末、辣椒等调料,口感清爽顺滑,被誉为“一碗粉,精神足,顺一天”。</p><p class="ql-block">2. ‌建瓯光饼‌</p><p class="ql-block">明代戚继光抗倭行军干粮演变而来,以“金面、银边、铁底、棉花心”为特色,外酥内软,芝麻香气浓郁。高炉光饼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3. ‌纳底‌</p><p class="ql-block">形似珍珠的肉丸,猪前腿肉与虾肉剁细裹地瓜粉汆烫,配高汤与蛋花,口感爽滑弹牙。名称源自“容纳席底”或方言谐音。</p><p class="ql-block">4. ‌鸡茸‌</p><p class="ql-block">并非鸡肉制成,而是猪肉与猪肚丝、虾仁炖煮的浓稠肉羹,色泽白玉般晶莹,鲜香滚烫,为建瓯宴客名菜。</p><p class="ql-block">5. ‌建瓯板鸭‌</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板鸭之一,清朝已负盛名。肉质紧实,经腌制熏制后风味独特,适合蒸食或作伴手礼。</p><p class="ql-block">6. ‌建郡扁肉‌</p><p class="ql-block">肉馅以木棒捶打成泥,面皮薄如蝶翼,汤底用猪骨熬制,入口爽脆。</p><p class="ql-block">7. ‌芋饺(嘎啦贼)‌</p><p class="ql-block">外皮由芋仔与地瓜粉制成,Q弹滑嫩,内馅为纯瘦肉,无添加剂,健康美味。</p><p class="ql-block">8. ‌大肠粿‌</p><p class="ql-block">糯米粿与猪大肠结合,弹性十足且香气浓郁,为福建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9. ‌锅边糊‌</p><p class="ql-block">米浆与海蛎、花蛤、香菇等煮制,早餐常见,鲜美暖胃。</p><p class="ql-block">10. ‌挖底(炒底)‌</p><p class="ql-block">建瓯第一名菜,冬笋丝与五花肉、粉丝等炒制,盘净如洗得名,香鲜甜嫩</p> <p class="ql-block">建瓯练氏夫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护城保民的英雄形象‌: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军队攻建州时欲屠城,练夫人挺身而出,以个人大义感化敌军,最终保全建州百姓免遭战火。这一事迹使她被誉为“全城众母”或“芝城之母”,成为民间感恩和纪念的对象‌‌。</p><p class="ql-block">宗族与文化的象征‌:作为唐将章仔钧之妻,练夫人是章氏和练氏宗族的重要纽带。后世宗亲会(如台北市章姓宗亲会)常以谒祖活动弘扬她的精神,强化两岸文化认同‌‌。</p><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与纪念‌:其事迹被载入地方志和史册(如浦城县志),朝廷曾下旨建祠立碑(如唐太傅章公练夫人祠),并延续春秋祭祀传统。建瓯地区至今保留多座供奉她的庙宇‌‌。</p><p class="ql-block">文学艺术传播‌:她的故事被改编为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女性智慧与勇气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尚书井凿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井栏原为铁制,后因锈蚀改为石栏,高66厘米、厚14厘米,栏上刻有四个圆形小孔,象征“福、禄、寿、喜”,兼具防跌落功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