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鸟记: Michigan篇(140): Ruffed Grouse披肩榛鸡

Alex Zhang 天马行空中

披肩榛鸡(英文名:Ruffed Grouse)是一种中型非迁徙性猎禽,原产于北美洲。因其隐蔽的羽毛、独特的“击鼓”求偶行为以及对森林环境的强大适应力而闻名,深受观鸟者和狩猎者的喜爱。 1. 外形特征<br>体型与体重:<br><br>体长:40–50 厘米(16–20 英寸)<br><br>翼展:50–64 厘米(20–25 英寸)<br><br>体重:450–750 克(1–1.6 磅)<br><br>羽毛:<br><br>有两种色型:灰色型(北方更常见)和红褐色型(南方更常见)。<br><br>胸部和背部有横斑纹,提供极佳的伪装效果。<br><br>雄性颈部有一圈黑色羽领(称为“披肩”),求偶时会竖起展示。<br><br>尾部:<br><br>宽大的扇形尾羽,末端附近有一道深色横带。<br><br>用于快速起飞和求偶表演时保持平衡。<br><br>2. 栖息地与分布<br>分布范围:<br><br>广泛分布于加拿大(从阿拉斯加到纽芬兰)和美国北部/中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地区、落基山脉)。<br><br>栖息环境:<br><br>喜欢年轻的落叶林或混交林,尤其是灌木丛茂密的区域。<br><br>依赖白杨、桦树、桤木和樱桃树等树种。<br><br>冬季需要积雪覆盖以保暖(会钻入雪中躲避严寒)。<br><br>3. 行为与食性<br>食性(杂食性)<br>夏季/秋季:<br><br>以浆果、果实、种子、昆虫和真菌为主。<br><br>冬季:<br><br>主要取食树木的嫩芽、细枝和柔荑花序(尤其是白杨)。<br><br>幼鸟:<br><br>早期以昆虫为主,补充蛋白质促进生长。<br><br>独特行为<br>击鼓求偶(雄性):<br><br>雄性会站在木桩或倒木上,快速拍打翅膀,发出低沉的“咚-咚-咚”声,以吸引雌性和宣示领地。<br><br>爆发式起飞:<br><br>受惊时会突然振翅飞起,发出响亮的扑翅声,用于迷惑天敌。<br><br>雪中栖宿:<br><br>冬季时,它们会一头扎进雪堆里过夜,既能保温又能躲避捕食者。<br><br>4. 繁殖与生命周期<br>繁殖季节:<br><br>通常在春季(3–5月)进行求偶和交配。<br><br>筑巢:<br><br>雌鸟在地面挖浅坑,用树叶和羽毛铺垫,产下8–14枚卵。<br><br>孵化与育雏:<br><br>孵化期约24天,雏鸟为早成鸟,出生后几小时即可跟随母鸟觅食。<br><br>约12周后具备飞行能力,但可能仍与母鸟共同生活数月。<br><br>寿命:<br><br>野外平均寿命1–3年(天敌众多),人工饲养可活更久。<br><br>5. 保护现状与威胁<br>保护等级:<br><br>无危物种(IUCN评估),种群数量稳定。<br><br>主要威胁:<br><br>栖息地丧失(森林砍伐、城市化)。<br><br>天敌(鹰、狐狸、浣熊等)。<br><br>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冬季积雪量,间接威胁生存。<br><br>狩猎管理:<br><br>在北美许多地区是合法猎禽,但受严格的狩猎法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