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建春门浮桥

史永坤

<p class="ql-block">  赣州建春门,也称东门,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赣州古城九个城门之一。城墙高大厚实,由砖石砌成,城门设有瓮城,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城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建春门</p> <p class="ql-block">建春门浮桥</p> <p class="ql-block">赣州建春门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河浮桥、东津桥,是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它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中山路与马齐巷交叉口东北100米处,建春门外的贡江之上。</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铺板并联而成,连接贡江两岸。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连接,再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p> <p class="ql-block">  宋代赣州城处于辉煌时期,是全国三十大州之一,在城市建设、经济、文化等方面均达到鼎盛,为浮桥的建造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  赣州古城位于章江、贡江和赣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东、西、北三面环江,宋代之前只有舟渡,随着城市政治、经济地位提高,商业繁荣,舟渡无法满足交通需求,而建造永久性桥梁技术困难且不利于城市防卫,浮桥成为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古代维修:据史料记载,经过南宋嘉定,明宣德、正统、正德、嘉靖等多次大修,以及不可数计的年年洪水后的中小修葺,浮桥得以保存并使用。</p><p class="ql-block">现代维修:桥船在2010年至2014年间多次进行大修,对部分铁质船和木质船进行维修、返厂或报废处理,以确保浮桥的安全和正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东河浮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