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山东欢迎您

前进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美好,如同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菏泽牡丹节,便是这样一颗在春日里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承载着千年的牡丹文化,孕育着无数的惊喜与感动。2025年4月12日我们结伴而行,前往山东春季休闲二日游。 第1站聊城市,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 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 三碗不过冈酒店是古色古香、飘着酒旗的乡村酒舍,当年武松曾在此豪饮十八碗后打死猛虎、为民除害。 现为景阳冈旅游区的一个主要游览景点,游客在这里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尽情体味当年的英雄豪情。 “景阳冈”三个大字的石碑,系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 这里地势起伏,沙丘连绵,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非常符合水浒传中描述的情形。 景区里气势最恢宏的建筑要数武松庙。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专门祭祀武松的庙宇。庙内正殿内供奉着一尊武松的塑像,雄姿英发,双目炯炯有神。殿内墙壁上的数十幅彩绘讲述了武松的主要事迹,从景阳冈打虎到醉打蒋门神,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殿外有一口大钟,每天定时敲响,余音绕梁,让人肃然起敬。 除了人文景观,景阳冈还是一处保存完好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经考古发掘,这里地下原有一座中心台基呈椭圆形的古城,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300到400米,分为南北两岗,中间有一条公路相通。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却承载着一段特殊的时代记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遗址”的“遗”字使用的是七十年代的简体字写法,而现在这个字已经废弃不用了。这种“时代错位”的现象,并非是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它就像一枚时间胶囊,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封存起来,留给后人去解读,去思考。 虎啸亭、碑林、武松打虎浮雕石像,每一处都是文化与历史的结晶。特别是那尊由著名画家卤继酉创作的武松打虎雕像,简直就是正义与勇气的标志!站在这里,你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和武松大哥一起对战凶猛的老虎。 景区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致敬这个传奇故事。武松雕像高大威猛,那表情简直就是在说:"来啊,谁怕谁!"站在他面前,你会忍不住想:这特么才是真正的男人啊! 这座庙便是当年武松过冈途经的山神庙,重建于明代,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当年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来,不远看到一个败落的山神庙。 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虎”字碑。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当我们今天置身景阳冈,聆听着老酒肆里的杯盏叮当,凝望着苍天古木的苍劲挺拔,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豪情万丈的年代。这一刻,我们无比庆幸,几百年前的文学经典,竟以这种方式永驻人间,成为现实,让我们得以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为伴。 第2站曲阜市,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中间区域,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处,北依泰山,接泰安市;南瞻凫峄,近邹城市;东连泗水县,西抵兖州区。市境南北最大纵距35.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5千米,总面积815平方千米 。<br> 晚上入住曲阜市国际文化交流主题酒店——圣源酒店 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整修、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仅宋真宗元祜二年一次就曾建殿堂廊庑达三百六十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历时五年,耗银十五万余两。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简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 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庙的规模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带来奇花异木来此种植,此后,随其地位的逐步提高,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永乐年间扩大为十八顷。清康熙时期拟扩大到三千亩,现孔林内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金声玉振坊石刻,四楹,石鼓夹抱,四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四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孔庙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 三孔圣地的碑刻、殿宇历经沧桑,每一处都写满岁月的印痕,令人心生敬畏。但是它丰富又庞杂史料却使我一时难以吸纳,竟生出些许隔膜,真的从心里有些愧对至圣先师。可是阙里圣地的古木,它们那遒劲苍凉、朴拙又奇异的样貌和姿态却让我顿感震撼和真切。 “扫描树干上的二维码,就能用手机看古树的故事。”通过现代电子设备,向游客讲述着它见证的2000余年沧桑历史。 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三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据介绍,曲阜市文物景区现有各类古树名木20829株,其中500年树龄以上的一级古树1684株。最具代表性的有孔庙内的“先师手植桧”、汉柏、“龙凤柏”以及孔府内的“五柏抱槐”等,都颇具人气。 作为三孔景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古树名木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景区内的一些古树因此变身“网红树”。在孔林门口的神道上,一棵奇特的树成为一道风景,引得游客争相合影。虬劲的树根倚靠石柱,交缠盘错,浑然一体。 它们或是高峻挺拔、2500年历次荣枯的的“先师手植桧”,或是相依相伴千年、遒劲独特的龙凤柏,或是守护孔庙大殿2100年而纹路扭曲但粗壮通直的汉柏,或是“四世同堂”的唐槐,或是儒雅秀美植于宋代的银杏。 历朝时代的风雨似乎与它们无关,它们一直在这儿生长、裂变甚至几近枯朽。它们看着殿宇倾颓了身姿,它们看着檐头的彩绘淡褪了颜色,它们看着御制的碑文斑驳了样貌。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它们倔强地顽强地生长,霜刀雷电只能让他们更加坚韧,甚至留下独特的瘢痕。岁月让那些畸形的印痕都成为的勋章,至今仍在那里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 岁月的风雨曾经摧毁这里的殿宇,又历经多次重建、扩建,又有几段记忆能保留历史的本真,而它们,这些阙里古木却是历史真正的见证者。漫长的岁月打造出他们独特的身姿,漫步其间,捡拾起一枚千年银杏树的叶片珍藏,端详它的叶脉,似乎有历史烟尘留存。 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3间,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的墙皮,券内是杏黄的墙里,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由拱门内望,令人有深邃莫测之感。 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桥”。 圣时门为孔庙正门,朱红门扉高5.6米,每扇门镶九九八十一颗鎏金门钉,暗合《周易》阳数之极,象征孔子“至圣”地位。朱红主色既象征光明正大,又与孔庙黄瓦蓝匾形成“赤诚敬天,黄中通理”的礼制色谱体系。金钉排列纵向九列、横向九行,契合“九五至尊”帝王规格,体现雍正时期孔子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的殊荣。<br><br>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 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础,原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后重刻。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数,共1296条。 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10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的建筑艺术,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才华和智慧。郭沫若曾为之赞叹。 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 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 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孔府花园从李东阳、严嵩到乾隆皇帝,前后3次大修,其间还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园越修越大,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园内还有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 晚上在曲阜品尝美食 曲阜曾是炎帝旧都 、黄帝出生地 、少昊之墟 、商奄古国 、周鲁古都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由于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因此被称之为“东方圣城”,也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耶路撒冷” 。 曲阜市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孔林为世界文化遗产,祭孔大典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等文化盛典在此举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曲阜成就了众多的圣人、名人,三皇五帝中有5人在曲阜建都或留下踪迹。 <p class="ql-block">元圣周公、至圣孔子、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和圣柳下惠等5位圣人都生活在曲阜。同时,还是鲁班故里,孔尚任隐居地 。</p>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明故城占地面积150公顷。城墙高约6米,宽约3米,城周长约4.8公里,护城河宽、深均约3.3米,城与河间距7~10米不等。 城有5门:东曰秉礼、南东曰崇信、正南曰仰圣、西曰宗鲁、北曰延恩,5门均建有瓮城,内外两门洞间距20.7米,门洞高、宽均约4.4米,长8米。 南北城门的翁城均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呈半圆形,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 曲阜明故城城墙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末期城墙大部分被毁。为再现“东方圣城”的风貌,曲阜市从2002年3月份开始对明故城进行恢复性建设。 2004年按原址恢复后的明故城城墙全长5300米,高6米,使孔庙、孔府、颜庙和历史古街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心旅游区域,使曲阜以一个完整的历史名城形象展现在海内外游客面前。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鼓楼大街、半壁街、后作街等历史文化街区随处可见“中国红”“中国龙”等特色传统元素。古城墙上的红灯笼随着优美的古曲变幻灯光,像是身段婀娜的宫女们在跳舞。 被数百个红灯笼装扮成巨幅红墙的明故城碧瓦朱甍、恢宏大气,让人仿佛游弋在《论语》知识的海洋的护城河、被花灯环绕流光溢彩的鼓楼大街...... 依托古城文化,曲阜市重点以大成路、静轩中路、神道路、鼓楼大街、五马祠街和后作街为主线,以万仞宫墙光影演艺《大哉孔子》为核心,以南门、北门城楼和鼓楼为景观节点,以五马祠街美食、非遗、文创、汉服游园、街头演艺等活动为配套,实现了街区和景点的“无缝衔接”。 夜晚的明故城墙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观。城墙上的古楼、角楼和城门都被灯光点缀得如诗如画。灯光下的城墙宛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将古城环绕其中。 漫步在曲阜古城的夜色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br> 夜幕下的古城门楼,在灯火的映照下更显神秘与浪漫。 斑驳的墙壁在暖黄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得历史的深沉与厚重。 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光影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令人陶醉。 第3站菏泽市,曹州牡丹园建南、北两座仿明代牌坊门楼,高达10余米。檐出角翘,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既敞朗宏伟,又古朴典雅,成为菏泽的标志性建筑。牌坊门楼十斗重翘三昂,歇山顶。门坊上的彩色图案为“凤凰戏牡丹”,凤凰是百鸟之王,牡丹为百花之冠,风凰戏牡丹是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坊额正中悬挂着一块灿灿闪光的镏金横匾,上书“曹州牡丹园”5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 巴茨拉,牡丹芍药杂交种,自美国引进,曾译名为“东方金”或“金花姑娘”。洪庙种植户偶有种植,数量较少。曹州百花园内植有该品种。金黄色,菊花型,有时呈荷花型。枝条介于牡丹和芍药之间,木质化程度较差,仅枝条基部2-3个芽可以萌动,生长旺盛时每个枝条可采接穗1个;也可进行分株繁殖。叶色浓绿,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花朵直上,初开时有浓郁的柠檬香味。与普通牡丹品种相比花期极晚,与芍药花期相似。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将牡丹的高贵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它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 牡丹是菏泽最大的特色、最靓的名片,今年的牡丹节会,将2025世界牡丹大会、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融合举办,主题延续“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自2025年4月初开始,为期一个月,无缝衔接牡丹、芍药花期。 和风四月,春意盎然;牡丹盛放,花香满城。4月8日,2025世界牡丹大会、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在“中国牡丹之都”山东菏泽隆重开幕。四海宾朋,群贤毕至;以花为媒,共商合作。 国花魂是曹州牡丹园的主体雕塑,它高16米,直径14米,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工程部设计制作,象征着古老而年轻的菏泽,在新世纪更加充满勃勃生机,像国花牡丹一样尽情绽放。 黑豹引进美国品种。菏泽洪庙种植户偶有种植,数量较少。曹州百花园北侧植有该品种。深墨紫色,有光泽,菊花型。植株中等高度,半开展,枝条细弱,花梗长,花朵侧开,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花期极晚。 走进曹州牡丹园,你会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牡丹们从沉睡中渐渐苏醒,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它们的回归。 这些新芽如同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互相交流着即将绽放的喜悦。 紧接着,牡丹们开始跳蕾了。那一个个饱满的花蕾,如同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圆润而富有光泽。它们有的羞涩地躲在叶片后面,仿佛是一位位待字闺中的少女,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有的则大大方方地挺立在枝头,像是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自信与美丽。这些花蕾,就像是一把把即将打开春日宝藏大门的钥匙,让人们对它们即将绽放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曹州牡丹园全园包括五大田牡丹观赏区:主题牡丹观赏区、曹州牡丹古谱区、桑篱园古谱花田区、牡丹芍药科研展示区、获奖牡丹花田和湖山景观区、野趣水景区、世界国花园景区、四季牡丹景区、十二花神景区等十二大景区。 主体观赏区有牡丹的九大色系圃、十大花型圃。菏泽牡丹以其花大、型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 当那漫山遍野的牡丹竞相绽放时,将会是怎样一番震撼人心的景象。 红的似火,燃烧着春日的激情;粉的如霞,晕染着浪漫的氛围;白的像雪,纯洁而高雅。 各种颜色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不仅仅是一场花的盛会,更是一场视觉的狂欢,一场心灵的洗礼。 曹州牡丹园牡丹品种1237多个,芍药品种600多个,其他乔、灌木、地被植物共计200余种,是世界上牡丹芍药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植物园林。 海黄自日本引进美国品种。菏泽栽培区已广泛种植,数量较多。曹州牡丹园、曹州百花园、古今牡丹园均植有该品种。 杏黄色,菊花型。植株高大直立。枝条非常粗壮,茎长,直立,花朵侧开。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花期晚。是种植数量最多的黄色品种。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寻找着生活的意义。 而菏泽牡丹节,就像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在欣赏牡丹的美丽中,忘却烦恼,回归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当你置身于那片花海之中,看着那一朵朵娇艳的牡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而美好。 从刘禹锡的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到李白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牡丹的美,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而菏泽,这座被誉为 “牡丹之都” 的城市,更是将牡丹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九重春色坠凡尘,三千藤萝作天门;当牡丹遇见紫藤,是倾城之色与流年之美的对话。 菏泽当地民俗,传说紫藤为“牡丹仙子”发簪所化,象征富贵绵长,民间有“过紫藤门,纳百福”的祈福习俗。<br><br> 曹州牡丹园内景点众多,其中南部的国花馆是国内唯一的牡丹主题博物馆,北部的四季牡丹厅为国内唯一可四季观赏牡丹的温室。 另有国风园、国花门、国花魂、天香阁、桂陵碑、牡丹传奇及各类亭台水榭等景点三十九处。 <p class="ql-block">1986年、1988年和1993年我先后三次参访曲阜和菏泽,这是第四次游览,每一次都带来全新的感悟与震撼,让我深深沉醉于这两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之中。四度踏入曲阜与菏泽,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修行。在曲阜,从初访时被孔庙的宏大震撼到后来沉迷于碑刻中的历史私语,儒家文化从符号化的“圣人故里”逐渐化为可触摸的温度——古柏下的驻足、孔府学堂的家训、街头老人递来的半块煎饼,让我明白文化传承不止于建筑与典籍,更在平凡烟火中流淌。菏泽的牡丹年年绽放,但每季都有新意:从单纯追逐花海到品读牡丹诗词,再到深夜与花农聊育种艰辛,绚烂背后是土地的坚韧与匠心。重复的旅程教会我“慢读”的意义:在曲阜的晨雾中静听晨钟,在菏泽的黄昏里细嗅荷香,看似相同的风景因心境沉淀而次第生辉。两地之行的最大收获,是领悟到文化不止需要仰望,更需要躬身贴近——唯有将脚步放慢、目光放低,才能真正触摸到历史与人情的肌理。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