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和几位好友相约去了中原,在重游龙门石窟时自然就聊起了北魏迁都洛阳前在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细细想来,距上次游览云冈已有三十多年了,心中不免就起了重游大同古城、细赏云冈石窟的念头。前两天,姐几个聊微信时突然就说起了这事儿,一碰时间刚好都有空儿,收拾了简单的行装说走就走,驱车直奔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不是节假日,路上车辆并不多,我们于中午时分来到了云冈石窟。几十年过去,云冈景区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景区外围新建了档次不低的游客服务中心,检票口外有云冈石窟创建者昙曜法师的立像。进入检票口,走过新建的礼佛大道、纯铜菩提树、帝后礼佛图、灵岩寺、雕刻了释迦牟尼一生故事的佛转塔、千佛殿和大雄宝殿,这些新建筑统称为山堂水殿,也可以称之为北魏版的颐和园。过了桥拾阶而上,才进入真正的云冈石窟景区,从这个角度回头看山堂水殿的整体外景也还是挺美的。</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亦称石佛寺,开凿于北魏王朝初期,位于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沿东西方向依山而凿,绵延大约一公里左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比龙门石窟的开凿要早三十多年,佛像形体和建筑规模都比龙门石窟更高更大,是一座保存很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 时隔三十多年,再次拜谒云冈石窟,我又一次被那高大雄伟的石窟群深深震撼了。如今的云冈石窟按照从东到西的顺序对洞窟进行了编号,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第1窟石鼓洞和第2窟寒泉洞,这组双窟洞的建筑结构都是中心塔柱窟,是明清时期云中八景之一的石鼓寒泉,据导游介绍说这两座石窟在辽代以前还建成了护国寺,是云冈十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第3窟是灵岩寺洞,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原本内部设计是一座塔庙窟,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完成。洞窟内的主尊佛像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尊佛像,也就是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倚坐像高10米,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左右两侧的两尊菩萨头戴宝冠,形态庄严。对于这三尊佛像的雕凿年代,依据造像的艺术风格目前有北魏、隋朝、唐代和辽代四种说法,至于真正的雕凿时间,成了云冈石窟留给后世的一个迷题。第4窟是一座尚未完成的中心塔柱窟,只有中心塔柱的上半部分有一些雕刻,这是前20座洞窟中唯一一座由民间开凿的洞窟,洞窟中有文字题记,说明这是一个女人为自己死去的丈夫开凿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 初见云冈石窟的记忆,最深的还是修建于中期的云冈第5窟和第6窟,不仅仅是规模的宏大,更在于雕刻技艺的精妙绝美。外围的木结构建筑是清朝初年顺治时期建造的,这两窟里供奉的都是三世佛,不同的是第5窟是巨像窟,第6窟是中心塔柱窟。可惜这一次来的不巧,第5窟不开放,导游用手机给我们看了第5窟大佛洞阁楼内被誉为云冈最美微笑的菩萨像,并且说即使第5窟开放时,普通游客也是进不去阁楼的。能通过导游的手机看到云冈最美微笑,我们也算是幸运的有缘之人了。第6窟被称为云冈第一伟窟,其中的雕刻精美绝伦,尤其是石头的镂空雕刻更是世界独一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最值得一提的是柱塔周围30多幅反映佛祖一生的佛传故事图,将佛祖从诞生成长婚姻到出家弘法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场面,以简朴的雕刻手法呈现给世人。将这30多幅雕刻故事图串联起来,我们就知晓了佛祖是坐着大象进到母亲体内,不久佛陀从母亲右腋下诞生,出生时有九条龙吐水为其沐浴,阿私陀仙人为其算命预言这个孩子未来会成为圣人,墙壁上的雕刻展现了佛陀在宫内骑象射箭嘻戏游玩健康成长,婚后出宫游玩时遇到老人病人和死人的经历。在龙门石窟游览时听博学的老友讲过,见识了生老病死的佛陀回宫后十分忧愁,这时候有人对他说,修行可以解脱痛苦,于是佛陀半夜偷偷跑出宫出家修行,苦修六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在降服了心魔和外魔后,开启了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第7号第8号洞窟是一组雕像形状和内容基本一致的双窟。除了成对出现的双窟,云冈石窟内还有很多成对出现的二佛并坐雕像,这大概与北魏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冯太后和孝文帝两个人共同治理国家的政治史实有一定的关系吧。第7窟西来第一佛洞,下层是释迦和多宝二佛并坐的雕像,上层是弥勒在中央,两侧是倚坐佛,再外侧是两尊思惟菩萨像,这样的造像组合在其他佛教圣地是不多见的。在导游的提示下,我们看向这组佛像的对面,这是一组六尊造型优美的供养天女造像,这就是著名的云冈六美人,导游讲解说这是西域造像融入东方元素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 第8窟佛籁洞,因与第7窟是双窟,所以结构布局和雕刻造像基本一样,导游提醒我们注意看窟门上方的一尊雕像,说是云冈石窟唯一一尊露齿微笑的佛教造像,在国内也是很少见的。用手机拍下放大了看,这尊雕像不象其他雕像那样表情庄严,而是双唇微启眼角下弯,俏皮可爱的笑脸上还有一对浅浅的小酒窝,真的是很特别呢。</p> <p class="ql-block"> 第9-13窟因为在后世重新上过色而呈现出华丽的颜色,被称为五华洞。其中第9第10也是一组双窟,第9窟因修缮没有开放,我们直接进入第10窟毗卢佛洞。洞窟正面中间雕刻的是彩色的须弥山,小动物姿态各异生动自然,是云冈石窟雕刻的代表作之一。导游让我们看一座雕像旁边的柱子,讲解说柱头是典型古希腊建筑式样,在第9窟中还有三叉戟形象的出现,这些都是云冈石窟国际化的表现。第11窟是接引佛洞,结构是方形的中心塔柱窟,洞窟中央有一根上下连通的巨型柱子,塔柱上也有精美的雕刻,我想这应该是为了分散洞窟顶部压力而建的。这个洞窟内的佛像,并不全部是北魏时期雕刻,而是历朝历代开凿的,其中还有辽代的胁待菩萨像。第12窟是离垢地菩萨洞,也叫音乐窟,石壁上雕刻了大量正在弹奏乐器和表演歌舞的人物形像,听了导游的讲解才分辨出乐伎有供养天乐伎、天宫乐伎和飞天乐伎,上方还雕刻有一些身形巨大的夜叉乐伎。第13窟是文殊菩萨洞,这是一座巨像窟,主尊雕像是一座交脚弥勒佛像,脖子上戴有铃铛和璎珞,佛像的手臂下方有一位力士雕像抬着佛手,在起着支撑作用的同时也显得更加美观。</p> <p class="ql-block"> 第13窟旁边的并不是第14窟,而是一座未完成的无名窟,只有窟门的柱子上有一些雕像。而开凿于晚期的第14窟,风化破坏的很严重,已然没有了窟门,只有两根石柱支撑着,两侧残存的石壁上雕刻了多座典型中国式楼阁样的佛塔。第15窟万佛洞,洞窟内四面墙壁上密密麻麻雕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据说有13600多尊,洞窟正是因此得名,是云冈石窟中佛像最多有洞窟。15窟的旁边有一座残破的小石窟,上面有三个大洞,导游说是人为盗凿后留下的,小窟的前面做了云冈文物保护介绍,丢失的佛像都在外国的博物馆中展出。</p> <p class="ql-block"> 按照佛教考古学家考证的时间顺序,最早开凿的是16-20号洞窟,也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是后世以石窟开凿主持者昙曜法师的名字来命名的。五座洞窟都是巨像窟,下令修建的是北魏第五位皇帝,据说这五座洞窟中的大佛是按照北魏前五位皇帝的面容修建的,甚至包括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这位灭佛运动的发起者。在我看来,昙曜等北魏时期的宗教法师都是很有慧根的人,他们不仅注重与北魏皇家和统冶阶层的关系融洽,提出“礼佛就是礼皇帝”“帝王即是如来”的说法,更有着出众的鉴赏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北魏皇权的有力支持,才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第16号窟立佛洞因修缮没有开放,洞窟前设有窟内主佛像展示图,这尊佛像脸型修长,身着汉人褒衣博带式袈裟,普遍被认为代表的是汉化程度最高的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p> <p class="ql-block"> 第17窟是弥勒三尊洞,与昙曜五窟的其他四窟中间是现在佛释迦牟尼两侧是过去佛燃灯古佛和未来佛弥勒的排列不同,17号窟中间的主尊佛像是交脚弥勒,左右是两尊佛像。未来佛弥勒当时还没有成佛,是以菩萨的身份坐在中间,这样菩萨雕像在中间左右却有两尊佛的布局实属罕见,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中间这尊交脚弥勒像代表了拓跋浚的父亲拓跋晃。拓跋晃去世时还是皇太子,是死后被儿子追封为皇帝的,所以很可能用尚未成佛的弥勒来代表生前没当上皇帝的景穆帝拓跋晃。弥勒佛雕像的手臂下面有一根柱子,是为了缓解雕像胳膊太重的力学支撑柱,与第13窟文殊菩萨洞主尊弥勒雕像手臂下的力士雕像作用是一样的,只是这根柱子被雕刻成了古希腊石柱的样式,这也体现出云冈石窟雕刻造像的国际化。</p> <p class="ql-block"> 第18、19、20号窟是一组,第18窟是立三佛洞,主尊佛像高达15.5米,左手抚胸右手自然下垂,是身披一袭千佛袈裟的释迦牟尼立像,是云冈石窟开拓者昙曜法师精心设计的。身着千佛袈裟的大佛,被认为代表了发起灭佛运动的拓跋焘皇帝,千佛袈裟意味着赎罪的意思。主尊佛像两侧都立有菩萨和弟子造像,这组雕刻人物造型精美,表情生动,称得上是云冈石窟众多雕像中的艺术精品和弟子造像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第19窟宝生佛洞与其他洞窟略有不同,主尊佛像两侧的两尊佛与主像不在同一个窟内,而是在两边各开了一个洞窟,形成了三窟布局。从工程体量看,第19窟的应该是昙曜五窟中工程量最大的,因其中一侧洞窟的窟门崩塌,窟内的佛像已整体露出。</p> <p class="ql-block"> 第20窟白佛爷洞,是云冈石窟名气最大的,印在宣传单册上的就是这尊造像,窟门已经全部坍塌,巨大的佛像完全暴露在外面,主尊佛像身着西域风格的露肩式袈裟,造像高13.7米,慈眉善目端坐中间,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千年往事。至于窟门是什么时候坍塌的目前有多种说法,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第20号以后的石窟都是民间开凿的,由于时间有限就没有再次观赏。</p> <p class="ql-block"> 我穿梭于石窟之间,用镜头记录下精美的艺术细节,用心感受着北魏王朝的辉煌与信仰。这里的每一尊雕像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云冈石窟用美妙精绝的雕刻造像,为我们重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巅峰。再游云冈石窟,除了震撼于它的规模宏大和皇家气派,更赞叹其雕刻技艺的精湛和中西文化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从洛阳龙门石窟起意重游大同云冈石窟,而北魏建都是在我们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大家浅议后决定去和林格尔盛乐走一趟,朔源北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