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引言灭火器作为火灾扑救中群众性的灭火工具,对于有效扑灭初期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国内有关数据统计,90% 的初期火灾是被灭火器扑灭和控制的。为了充分发挥灭火器的效能,正确地选择、配置、设置以及检查维护灭火器十分关键。本规定依据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和《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等国家标准制定,旨在提高从业人员对消防器材配置管理的认知,并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实执行。</p><p class="ql-block">二、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p><p class="ql-block">(一)火灾种类划分</p><p class="ql-block">1、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p><p class="ql-block">2、B 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p><p class="ql-block">3、C 类火灾:气体火灾。</p><p class="ql-block">4、D 类火灾:金属火灾。</p><p class="ql-block">5、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p><p class="ql-block">(二)危险等级划分工业建筑及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划分为三级:</p><p class="ql-block">1、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p><p class="ql-block">2、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p><p class="ql-block">3、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三、灭火器的设置</p><p class="ql-block">(一)设置位置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p><p class="ql-block">(1)设置位置明显、醒目,以便在平时和火灾发生时,人们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何处可取用灭火器,减少寻找时间,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沿着经常有人路过的通道、楼梯间、电梯间和出入口处设置灭火器,是人员能及时、就近取得灭火器的可靠保证之一。</p><p class="ql-block">(2)灭火器的设置要便于取用,确保发现火情后,现场人员能无障碍地跑到设置点,方便地取得灭火器进行灭火。若取用不便,即使设置点离着火点近,也可能因时间拖延,致使火势蔓延,错过扑救初起火灾的最佳时机。</p><p class="ql-block">(二)布置要求</p><p class="ql-block">1、灭火器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影响现场人员走路。</p><p class="ql-block">2、在火灾紧急情况时,不得影响现场人员安全疏散。</p><p class="ql-block">3、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p><p class="ql-block">4、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p><p class="ql-block">5、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p><p class="ql-block">6、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灭火器设置在室外时,也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p><p class="ql-block">(三)最大保护距离</p><p class="ql-block">1、设置在 A 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p><p class="ql-block">2、设置在 B、C 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p><p class="ql-block">3、D 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决定。</p><p class="ql-block">4、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不应低于该场所内 A 类或 B 类火灾的规定。</p><p class="ql-block">四、灭火器的配置规定</p><p class="ql-block">1、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 2 具。发生火灾时,同时使用两具灭火器共同灭火,对迅速、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非常有利,且两具灭火器可相互备用,即使其中一具失效,另一具仍可正常使用。</p><p class="ql-block">2、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 5 具。从消防实战考虑,失火后可能有多人同时参加紧急灭火行动。若同时到达同一个灭火器设置点取用灭火器的人员过多,且都手提灭火器到同一着火点灭火,会互相干扰,使现场杂乱,影响灭火,容易贻误战机。</p><p class="ql-block">五、灭火器的分类</p><p class="ql-block">(一)按移动方式分类</p><p class="ql-block">1、手提式:方便操作人员携带,可迅速到达着火点进行灭火操作。</p><p class="ql-block">2、推车式: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火灾扑救,通常灭火剂充装量较大,需要两人或多人协作操作。</p><p class="ql-block">(二)按充装灭火剂分类</p><p class="ql-block">1、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内部充装的高压液态二氧化碳本身的气体压力作为动力进行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不留痕迹,有一定的绝缘性能等特点,适用于扑救 600V 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的液体火灾,不适用扑救轻金属火灾。</p><p class="ql-block">2、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ABO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 A 类(固体物质)、B 类(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C 类(气体)和 E 类(带电设备)的火灾。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BC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 B 类、C 类火灾。两种干粉灭火器都不适宜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p><p class="ql-block">3、水基型灭火器清水灭火器:适用于扑救 A 类火灾。强化水系灭火器:适用于扑救 A 类火灾。能够成雾状水滴的水基型灭火器也可以扑救部分 B 类火灾,如少量柴油、煤油等的初期火灾。</p><p class="ql-block">六、灭火器的检查与维护</p><p class="ql-block">(一)检查维护一般规定</p><p class="ql-block">1、灭火器的检查与维护应由相关技术人员承担。</p><p class="ql-block">2、每次送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超过计算单元配置灭火器总数量的 1/4。超出时,应选择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替代,替代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不应小于原配置灭火器的灭火级别。</p><p class="ql-block">3、检查或维修后的灭火器均应按原设置点的位置摆放。</p><p class="ql-block">4、需维修、报废的灭火器应由灭火器生产企业或专业维修单位进行。</p><p class="ql-block">(二)配置检查方法</p><p class="ql-block">1、检查灭火器的落地、托架、挂钩等设置方式是否符合配置设计要求。手提式灭火器的挂钩、托架安装后应能承受一定的静载荷,并不出现松动、脱落、断裂和明显变形。</p><p class="ql-block">2、检查灭火器的铭牌是否朝外,并且器头宜向上。</p><p class="ql-block">3、检查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配置数量是否符合配置设计要求。</p><p class="ql-block">4、检查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使用性质,包括可燃物的种类和物态等,是否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5、检查灭火器是否达到送修条件或维修期限,是否达到报废条件或报废期限。</p><p class="ql-block">6、检查室外灭火器是否有防雨、防晒等保护措施。</p><p class="ql-block">7、检查灭火器周围是否存在有障碍物、遮挡、拴系等影响取用的现象。</p><p class="ql-block">8、检查灭火器箱是否上锁,箱内是否干燥、清洁。</p><p class="ql-block">(三)外观检查方法</p><p class="ql-block">1、检查灭火器的铭牌是否无残缺,并清晰明了。</p><p class="ql-block">2、检查灭火器铭牌上关于灭火剂、驱动气体的种类、充装压力、总质量、灭火级别、制造厂名和生产日期或维修日期等标志及操作说明是否齐全。</p><p class="ql-block">3、检查灭火器的铅封、销闩等保险装置是否未损坏或遗失。</p><p class="ql-block">4、检查灭火器的简体是否无明显的损作(磕伤、划伤)、缺陷、锈蚀(特别是筒底和焊缝)、泄漏。</p><p class="ql-block">5、检查灭火器喷射软管是否完好,无明显龟裂,喷嘴不堵塞。</p><p class="ql-block">6、检查灭火器的驱动气体压力是否在下作压力范围内(储压式灭火器查看压力指示器是否指示在绿区范围内,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储气瓶式灭火器可用称重法检查)。</p><p class="ql-block">7、检查灭火器的零部件是否齐全,并且铅封完好无损指针在绿色区域无松动、脱落或损伤。</p><p class="ql-block">8、检查灭火器是否未开启、喷射过。铅封完好无损,压力表指针指在绿色区域的灭火器为合格灭火器。</p><p class="ql-block">(四)维修期限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漏、被开启使用过或符合其他维修条件的灭火器应及时进行维修,具体维修期限按照相关标准执行。</p><p class="ql-block">(五)报废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p><p class="ql-block">1、简体严重锈蚀,锈蚀面积不小于简体总面积的 1/3,表面有凹坑。</p><p class="ql-block">2、简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p><p class="ql-block">3、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p><p class="ql-block">4、简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p><p class="ql-block">5、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p><p class="ql-block">6、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包括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或出厂年月钢印无法识别。</p><p class="ql-block">7、简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p><p class="ql-block">8、被火烧过。一般干粉灭火器的报废年限为 10 年,二氧化碳灭火器报废年限为 12 年。灭火器报废后,应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进行更换。</p><p class="ql-block">七、培训与监督</p><p class="ql-block">1、培训: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灭火器配置管理知识的培训,确保其熟悉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配置要求、检查维护方法等内容,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操作和管理灭火器的能力。培训记录应妥善保存。</p><p class="ql-block">2、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灭火器的配置、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及时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同时,鼓励员工对灭火器配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举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所有涉及灭火器配置、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希望通过本文规定的执行,能够切实提高灭火器的配置管理水平,为消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