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27日,杨晓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聚一堂,以书为媒,以心对话,开启了一场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深度阅读之旅。从“由衷的给予”到“化解冲突”,从“倾听同理心”到“爱自己”,成员们以章节共读、案例分享的形式,探索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构建温暖而真诚的人际关系。 </p> 📖 共读·启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围绕《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念,工作室成员以章节为锚点展开深度对话。张香朵老师从“由衷的给予”出发,探讨善意联结的本质;张志飞、张敏老师聚焦“观察与评论”的界限,用案例揭示客观描述对沟通的深远影响;刘弯弯与杨晓红老师则层层拆解“感受”的密码,引导从情绪表达到自我负责的转变。张书凡老师关于“清晰请求”的实践指南,与李青瑶老师“化解冲突”的智慧呼应,共同勾勒出非暴力沟通从理论到行动的完整路径。 </p> 💬 倾听·共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韦新芳、徐巧燕、毛璐、邵璐等老师从不同角度诠释“同理心倾听”的力量,通过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让抽象概念化为可触的沟通艺术——放下评判、专注共情,让每一份情绪都能被温柔承接。何培培老师关于“爱自己”的分享,则为这场对话注入向内生长的能量,提醒成员们:唯有善待自我,才能向外传递真正的善意。 </p> ✨ 校长寄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分享会让我十分感动。”校长在总结中感慨道,非暴力沟通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教育者修心的旅程。期待工作室成员将书中智慧转化为日常教育中的‘微实践’,用观察替代评判,以共情替代说教,让校园成为滋养师生心灵的沃土。</p> 🌟 践行·共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分享会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场教育者的自我觉醒。成员们在案例剖析与互动演练中,重新审视师生对话、家校沟通的深层逻辑。非暴力沟通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化作具体的语言选择、倾听姿态与冲突解决方案,为教育场域注入更多理解与温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