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及军营,训练便是绕不开的话题。过去,人们对军事训练的印象多停留在队列、射击、投弹等项目上。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与八二无后座力炮有关的热血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赤峰守备区33团七连,一支承载着无上荣誉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溯到抗美援朝时期,在那场艰苦的汉江防御战役中,七连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战斗能力,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面对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敌人,七连官兵毫不畏惧,浴血奋战。在枪林弹雨中,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坚守阵地,胜利地完成了志愿军总部交给50军的任务。最终,七连被命名为“战斗英雄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到八十年代初,我和战友们驻守在巴林草原。出于防守任务的需求,部队的装备进行了相应配置。每个步兵班除人手一支轻武器外,还配备一门重武器,而我所在的班,那门重武器便是八二无后座力炮。它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仿制并改进自苏联的一款火炮,承载着特殊时期的军事使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操作八二无后座力炮,需要全班紧密无间的协同。班长手持指挥杆,宛如战场上的指挥官,一举一动都掌控着全局;我负责扛起炮的支架,那支架虽不算轻巧,但我知道它是稳固炮身的关键;二炮手则肩负起炮身,每一个动作都要快速敏捷,又充满力量。同时,八二无后座力炮还有简易射击部分,单人单炮身操作,这是在战场上紧急情况下简单快速消灭敌人的重要方式。这一方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在红军时期发明并传承下来的,士兵经过训练,在近距离能发挥出很不错的效果。日常训练中,我们也会针对这一特殊射击方式展开专项练习,力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熟练操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天天刚亮,当起床的号声响起,我们就到训练场上开始各自的装备操练。白天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训练场上,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顺着脸颊、脊背不停地流淌,可没人喊累,大家全神贯注地熟悉着自己负责的装备,一招一式都反复琢磨,从常规操作到简易射击,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连长和副连长格外重视我们的训练。连长常常一大早就来到训练场,他那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训练场上空,他会亲自下场,手把手地纠正战士们的动作,从炮架展开的角度到瞄准镜校准的细微之处,再到简易射击时的操作要点,都耐心讲解每一个操作要点,让我们对动作规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副连长性格开朗,总是和战士们打成一片。训练时,他总是亲自指导,以一种亲和又专业的方式帮助我们提升技能。他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操作原理,还会分享自己过往的训练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比如在讲解如何精准调整炮身角度时,他会结合实际地形生动地描述应对方法,讲解简易射击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技巧,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理解得更加透彻。在休息间隙,他还会和我们一起谈天说地,缓解训练的紧张氛围,让大家感受到连队的温暖,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训练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合练时间,班长挥动指挥杆,那指挥杆就像一道军令,带领全班迅速向射击阵地前进。到达指定位置后,班长用标杆精准地标记出架炮的地点,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标记着胜利的坐标。与此同时,我迅速打开炮架,与二炮手默契配合,将炮稳稳架好。随后,我向左跨出一步,为一炮手让出空间,方便其安装瞄准镜。日复一日,我们重复着这样的训练动作,不断打磨彼此间的默契,无论是团队协作操作,还是单人简易射击,都力求做到最好。连首长们时刻关注着我们的训练进度。指导员也不断鼓舞着大家的士气:我们平时多流汗,为的是战时少流血。领导们的关怀与指导,让我们训练的热情愈发高涨,激励着我们在训练中不断追求卓越,熟练掌握八二无后座力炮的各种操作方式,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守护安宁。考核的日子日益临近,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每天,我们依旧以最饱满的精神、最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训练中,不断复盘之前训练中的薄弱环节,互相交流经验,查漏补缺。大家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在考核中展现出我们七连的风采,用优异的成绩为连队争光,为守卫祖国的使命交上一份完美答卷 。</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