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优秀的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记住这2点,孩子想不成才都难</p> <p class="ql-block">说到管教孩子,很多家长会有一种无力感。小时候很乖巧的孩子,越长大越难管教!比如下面的几个场景,你一定很熟悉:“早上叫了孩子多少遍,就是不起床!”“吃饭的时候,总想看电视,一关电视,就发脾气。”“做作业,磨磨蹭蹭,什么事都要人操心。”瑞典儿童文学家林格伦曾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p> <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么,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管教孩子,是应该静待花开,还是严加管教呢?聪明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记住这2点,就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一、管教的艺术,在于把握好“度”</p><p class="ql-block">每个不听话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不会管教的家庭。孩子为什么管不了?很大原因在于爸爸妈妈两个人的教育观念不一致,一个舍得管,一个不想管。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孩子学会了耍聪明,谁的“管教”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家长是很难分清“严”和“宽”的界限的。而这就需要教育的艺术了,只有学会把握住“度”,才能管教好孩子。记住一点:管教孩子,“原则性问题”管好,“非原则性问题”要适当放手。什么是原则性问题,比如人身安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行等,其他的大多是非原则性问题。</p> <p class="ql-block">1、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 越小的孩子,可塑性就越强。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是品性塑造的黄金阶段,我们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品性。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p><p class="ql-block">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不管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然而,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观念,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何其艰难,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越大,行为越难纠正。一旦孩子长大后,品性定性,思维行为固化,习以为常,做家长的想要重新塑造,谈何容易?因此,教育孩子要趁早,行为界限要明确,家长千万别再拿“树大自然直”这种话来安慰自己了。</p> <p class="ql-block">2、管教孩子,需要合理分工 每个家庭当中,父母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教育孩子,切忌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每个阶段都有父母的参与和协助。父母的管教,只有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才能教育好孩子。</p><p class="ql-block">那么,管教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分工才有效呢? 给妈妈的建议: 1、妈妈通常感情细腻,一定要情绪稳定,要给孩子安全感,用丰富的情感陪伴成长。2、妈妈善于观察,能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动,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3、当孩子遇到烦恼、遇到挫折的时候,妈妈要及时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给予孩子精神力量的支持,安慰他、鼓励他走出困境。</p> <p class="ql-block">给爸爸的建议: 1、爸爸要做孩子人生的指导师,给予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帮助孩子建立各种学习与成长目标,建立人生的志向,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2、爸爸要多带孩子,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孩子的动手能力强,更有利于智力的发展。修理坏了的椅子、电器,做科学小实验,爸爸的动手和示范作用,会带动孩子的兴趣,也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3、爸爸要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逛图书馆,爸爸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不同,更低沉、更有磁性,多元的体验可以丰富孩子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你必须清楚,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别让你的不管不教,毁掉孩子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二、不打不骂,正面管教出好孩子</p><p class="ql-block">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也舍得“狠下心”,对孩子严格管教。有时候孩子不听管教,冲着孩子轻则咆哮,重则暴揍一顿。虽然暴力暂时能让孩子“听话”,但是所带来的后果却是很严重的。</p><p class="ql-block">这样只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很弱小,就要听大人的话,这个世界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孩子会用这样的模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等他进入小学、中学之后,就会各种叛逆、霸凌;碰上比自己强的就乖乖被虐,碰上比自己弱的就可以随意欺负。最终的后果,孩子变得顽劣不堪,父母也是无力回天。因此,当你总是觉得是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平时的教育是否正确。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孩子的问题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拒绝打骂教育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教育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