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宝之旅(六)佛光寺

王承宗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寺院坐东朝西,三面环山,松柏苍翠,静谧清幽。1937年,梁思成林微因夫妇发现被遗忘多年的佛光寺,其东大殿被称为“第一国宝”。</p><p class="ql-block">现存佛光寺的唐代建筑、题记、雕塑和壁画,被称为佛光寺“四绝”。</p> <p class="ql-block">唐乾符四年(877年)经幢,总高4.9米,幢身刻有《陀罗尼经》。</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为佛光寺主殿,是原汁原味的唐代建筑,其位于13米的高台上,可俯瞰整个寺院,气势磅礴,魅力不凡。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橡,单檐庑殿顶,结构简单,造型古朴,技法高超,是中国现存唐代古建筑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唐代古经幢,刻于唐大中十年(857年),总高3.2米,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尾部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p> <p class="ql-block">殿内佛台上的一排塑像,阵容浩大,气势磅礴得足以令你心灵震撼。佛殿七间,佛坛就占了五间。这些1200年前的晚唐遗物自成体系却又整体统一,主从有别,层次分明。造型、神韵保留了唐塑遗风,会让每一个走进大殿的人都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p> <p class="ql-block">佛殿主女居士宁公遇雕像</p> <p class="ql-block">北魏祖师塔,为六角形砖塔,其下层空心,两面开门,上层实心。</p> <p class="ql-block">关公殿</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卓檐歇山顶,采用减柱法。佛坛上七荨塑像,居中的是骑青狮的文殊。殿宇内东、西、北壁上有明代壁画《五百罗汉图》,罗汉各个神采奕奕,表情丰富,栩栩如生,犹如现实中修行的僧侣。文殊殿为佛光寺第二个重量性国宝。</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