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随拍 北京杂技团

南华

<p class="ql-block">那天,我沿着法源寺前街漫步,不经意间路过北京杂技团。它静静坐落在法源寺西侧,仿佛一位沉稳的长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走近一看,建筑入口处装饰着两块大型石刻雕塑墙饰,上面雕刻着各种艺术图案与文字标志。这些图案似乎在诉说着杂技团的辉煌历史与艺术传承,让人忍不住驻足细看。</p> <p class="ql-block">门口东侧的砖雕吸引了我的目光。最上方的人手中拿着一个物体,仿佛是一件空竹道具。这一刻,我不禁想象他们是否正在里面练功,为下一场演出做准备。这些浮雕仿佛将杂技团的日常浓缩在了一方石壁上,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门口西侧的砖雕同样引人注目。这幅浮雕展示了五个叠着的人物形象,他们表现出柔韧和力量的姿态。</p><p class="ql-block">他们似乎处于一种静态姿势。虽然他们的动作并不夸张,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力量与张力。这些人物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诉说着杂技团的故事,让人不禁对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北京杂技团是中国著名的专业杂技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57年。它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现西城区)法源寺前街11号,拥有1200平方米的训练大厅和150余名演职人员,其中专业演员就有100多人。每年,这里都会接待超过20万人次的观众。</p><p class="ql-block">杂技团秉承中国传统杂技精髓,依托北京天桥民俗文化,以高难度技巧与艺术创新闻名,活跃于国内外舞台。</p><p class="ql-block">北京杂技团创作了许多经典节目,并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大奖。例如,《玩空竹的小妞妞》在1995年法国巴黎未来杂技马戏艺术节上荣获金奖;《超越——双爬杆》在2007年莫斯科国际马戏杂技艺术节上夺得最高奖,并登上2008年央视春晚;《晨练—双爬杆》在1995年全国杂技比赛中获得金狮奖;《杯水娇柔》(五人滚杯)在2004年全国杂技比赛中荣获金狮奖。</p><p class="ql-block">自1996年起,北京杂技团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长期合作,演出足迹遍布全球,包括中国上海、香港及多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北京杂技团在传承中国杂技艺术的同时,不断创新,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杂技表演团体。它多次参与国家级演出,如2021年央视春晚的少儿歌舞《听我说》。</p><p class="ql-block">从成立初期以天桥艺人为主,到1970年更名为“北京宣武杂技团”,再到1978年恢复原名,2006年迁至现址(法源寺前街11号),北京杂技团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与繁荣。</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我站在北京杂技团门口,感受着它的历史与魅力。虽然我无法亲眼目睹演员们练功的场景,但那些浮雕和墙饰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我期待着有一天能走进剧场,亲身体验这场视觉与艺术的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