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墨脱,属于雪域高原之孤岛,是秘境莲花,更是隐藏在世界最大峡谷一一雅鲁藏布江深处的,藏传佛教徒心中的一处圣地。正是“佛家净土白马岗,隐密胜地最殊胜”。 </p><p class="ql-block"> 在世人那里除了墨脱的遥远、神秘、奥妙外,还有因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的高温湿热之景色所吸引。这在地处高海拔、高寒区的雪域西藏的确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p><p class="ql-block"> 正象有的网友说的“向往墨脱的人很多,抵达墨脱的人很少。”是的,去墨脱可不是一件“说走就走”的事。虽然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在“路”上呀!</p> <p class="ql-block"> 地处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县,是中国大陆2800多个行政建制县(市区)中,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该县的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边境线。穿越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帕龙藏布峡谷无法通行,进出墨脱县必须要翻过海拔4303米的嘎隆拉雪山隘口。过去各乡镇之间仅靠骡马驿道相通,部分村之间只有羊肠小道。除雨雪、山洪、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外,还有野兽、毒蛇、蚂蟥、蚊虫的伤害和叮咬。墨脱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扎(波密县扎木镇)墨(脱)道路,是1960年开始规划设计、建设的,历经53年的间断修建后,直到2013年才通车。全线117公里的路程,车辆通行限行为40公里(有时有的路段限行20公里),并错时开放,逢双(日)进墨脱,逢单(日)出墨脱,其实应该属于单行线路。况且这条唯一的通道还时常出现雪崩、塌方和泥石流等。当地人从古至今皆是“谈路色变”的哟!</p> <p class="ql-block"> 对,还得说说这条扎墨(也叫墨脱)公路的起始点吧。它的起点是波密县扎木镇,终点为墨脱县好日子莲花广场,所以这条公路也被称为波墨公路。它是在原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的,它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经嘎隆拉寺,以隧道贯穿嘎隆拉雪山,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莲花广场。全长为117公里,现路线比原翻越嘎隆拉山缩短里程22公里,又通过截弯取直和局部改线缩短了2公里。</p> <p class="ql-block"> “真玄,这次去西藏差点没去成墨脱,事后想想,心里还有余悸呢!”。我们谋划几个月的“西藏梦之旅”,是今年3月20日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古城济宁出发的,而且计划行程中墨脱是必去之点。恰恰在3月2日那天,墨脱公路突然发生了一次大雪崩。灾害就发生在嘎隆拉隧道口至新桩号35公里路段上,共发生雪崩现场5处,导致约5公里道路被积雪掩埋,当时有45辆车和115名群众被困。面对极端险情,当地公安民警与公路养护人员迅速行动,经过7小时的生死营救,最终实现了“零伤亡”的奇迹。这次雪崩后整个波密、墨脱境内连续是雨雪天气,至3月24日天气才算有所好转。刚获得信息时,一开始大家从心里感觉“凉凉的”,认为去墨脱没戏了。于是带队的王新先生便准备了预案,一旦去不成墨脱就只好改道去西藏山南等没有雨雪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从川西沿G317进入藏区后,大家就非常关注墨脱方向的天气预报和扎墨公路的路况。3月28日那天6.30分我们一行从然乌湖畔启程去墨脱。上午9.20分到达波密县城后,换乘去墨脱的专用越野车辆,转向扎墨公路(G559)方向行驶。初驶阶段,车子在海拔2900米上下盘旋着。路两旁西藏特有的松、杉等树种挺拔高耸、茂密茁壮。山麓上野草泛青,路边时有不知名的野花冒出来,一片春意之景色。车子越走海拔越高,远峰近山处的雪和冰渐渐多起来。10.10分车子在左右摇晃、上下颠波中,不知道到底转了多少弯,终于盘旋行进到3月2日那场雪崩发生之地。但见道路两侧的山峰仍然白雪皑皑。公路上厚厚的积雪中仅仅挖出一道两三米多厚的雪胡同,车子一辆辆慢慢行驶着,犹如钻入雪的隧道中。人坐在车內,后背都感到阵阵寒意,虽然捆着安全带,但双手仍然紧紧抓着车扶手,双眼盯着那吓人的雪墙不敢有任何活动。 </p> <p class="ql-block"> 当车子到达嗄隆拉寺附近时,似乎这地方的积雪更厚,但清理的的面积也相对较宽阔些的地方,当地开车的司机易师傅将车子慢慢停靠在路旁。领队廖攀先生指挥大家下车,并说在此处作短暂停留打卡拍照。因地处高反之地旅友们不敢造次,慢慢下车,悠悠活动,边欣赏边拍些片子。我转身瞧见被大雪掩埋半截的“墨脱公路通车纪念碑”,深感这条生命线修建的多么艰辛、危险。瞅着近处被积雪覆盖的一栋栋木房和涓涓淌水的河道、木桥。特别是不远处,那座大山拥偎、古树环饰、白雪掩映着的金碧辉煌的“嗄隆拉寺”,恍惚中犹如身不由已的踏进仙境里。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浏览了一阵子,登车后就钻进嘎隆拉隧道。此隧道是进出墨脱县的生命线,它位于嘎隆拉山口下面,长度为3310米,一般情况下汽车约4分钟左右就可以穿越。为了解决墨脱公路在此遇到长达8个月左右的大雪封山问题,国家和西藏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投入精力、财力。交通管理部门和施工人员历尽千难万险,千方百计在此成功开掘隧道后,使季节性通车基本变为全年通车。而且把原来路程缩短了26公里。隧道东方入口的海拔在3700多米(嘎隆拉山口带海拔4100多米),西方出口海拔为3400多米,坡度之大于难以想向。所以隧道内外安装了大量警示牌,要求过往人员、车辆时刻注意行进安全。</p> <p class="ql-block"> 钻出隧道后就进入下坡路,感觉车子又盘旋在雪胡同里,而且左右晃荡、曲里拐弯的完全象似在雪山的夹缝中行进。眼看着远处高耸、陡峭的雪山覆盖的雪被、雪墙阵阵发怵,唯恐会随时垮塌、崩裂下来。车上有的高反者让车颠簸、转游的更加晕乎,行进中大家既高兴又紧张。道路拐弯多,车子车走走停停,时速只能开到二、三十迈的时速。当到达公路旁的公路服务中心时,驾驶员转进去要稍事休息。进场后感觉里整个服务中心里面的房屋是半埋在积雪中的,游人上厕所都踏雪而进、艰难行走的。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继续登程,一路下行。在行进中,偶遇一处大瀑布,领队让大家下车观赏、拍照。看到标志牌,才知道这处高悬大山绝壁上的瀑布叫"亲水叠瀑”。具体位量在扎墨公路约55K处,是整个扎墨公路沿线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也是墨脱旅游景区最具有特色的奇观之一。瀑布共分三级,通过石台阶拾级而上,有专门的观瀑平台,能近距离接触瀑布。站在此处观赏瀑布,感觉中似乎那洒落的瀑布从天而降,顺山势飞流直下。那飞泻下来的银链,于浩浩荡荡、飘飘洒洒之间,大有含天地、吞山河之势。</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原始森林中,路旁满眸的是一处处大自然赐予的罕见美景。徜徉中大家似乎忘记了时间、地点、冷热和自身一切。当到达一处叫“加隆瀑布”的地方,众影友欣欣然,纷纷靠前,隔溪水倚栏杆,欣赏之际又自拍、互拍起来。加隆瀑布位于扎墨公路约99K处,作为整个扎墨公路沿线的几个大型瀑布之一,也是距离墨脱县城最近的一处。高山之雨雪之水汇溪而流,在密林中蜿蜒穿梭时,遇峭壁便倾泻而下,仿佛整个瀑布被撕扯成大小的几绺。远远望去,像是悬空的白练锦带,水花四溅,又似虬龙于空宇中吐沫于绿茵环抱之內,锦练瞬间跌落山脚,顿时水花四溅,犹如砸起千朵万片的梨花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整个墨脱县境内,有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致,共有大大小小的瀑布500余条。条条尽显风骚,个个绽放奇巧!有的如白练似哈达,洒脱、轻柔地从岩石峭壁上飘然而下,缓缓落于幽潭长溪之中;有的在嵯峨的峰端上迴环游动,遇绝壁突然倒悬而下,水帘触壁,猛然崩洒撞得八面开花;有的多水并流,扬扬洒洒,壮观秀丽得让人难以忘怀,久久不忍舍离它;有的隐匿掩蔽于密林深处,幽悠潜流,如果不是那哗哗、隆隆的水鸣声,世人你很难想象它们在世间的存在;有的俏皮的缠挂在静谧的山腰之上,絲絲飘动,滴滴有声。并伴着周围的蕉林、野草、繁花,同生共存,相互依偎,大有悠悠之水天际来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真是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呀!这是进入墨脱翻越嗄隆拉雪山的真实写照。我们一行从海拔近4000米的地方一直行进在下坡路上,直到下到海拔 900多米的墨脱县城。山顶是冰封雪裹、寒气逼人的世界,下到大峡谷底时,又进入热带雨林的气候环境中,所以人的生理受到从冷到热的极度考验。整个嗄隆拉雪山自然环境虽然险恶,其景色却非常壮丽优美,大大的饱了眼福。从远处观到近处瞧,这山上山下都象一幅悬挂在自然界中的水墨画卷。</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看边拍,直到12.40分才赶到“达木边境检查站”,经检查完边防证件后,众旅友在车上赶紧换下冬季服装穿上春装。拥到离检查站不远的“福来喜饭店”就歺。用歺期间有的与饭馆的老板攀谈起来。了解到此地距离墨脱县城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一路上的景点还是比较多的呀!带队的廖攀先生即刻讲到,饭后先去雅鲁藏布江林多大拐弯游览,而后再去墨脱县城博物馆参观。好!一切按原计划行动。(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景区、网络、王新、廖攀两位先生,在此一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写: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摄 影: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配 乐: 高山流水_古筝独奏曲</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西藏扎墨公路途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