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致敬一一参加培训班赴韶山开展党日活动感悟和体会

美友14467531

<p class="ql-block"> 崇高的致敬</p><p class="ql-block">一一参加高科技培训班赴韶山开展党日活动感悟和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韶山,那是一个响誉世界的湖南的一个小山村,是世界伟人伟大领袖毛主席诞生的地方,也是无数革命理想的萌芽之所。这片红色热土,见证了一代伟人的成长,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的奋斗与探索,是我们党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在这里,毛主席走出了最初的人生轨迹,从青涩少年逐渐成长为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伟大领袖,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带领我们的先辈们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新中国的光明大道。2025年4月23日,对于我们培训班的53名同学来说,都是其人生中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怀着对先辈的追思,带着对信仰的坚守,走进韶山,开展一个意义非凡的党日活动,去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前行的力量 ,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党的事业、强军的征程中,不负党员的光荣职责和军人的使命担当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深情的缅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春意渐浓,天高云阔。星城长沙的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芬芳。上午8时,我们准时从培训队南楼登车,车队缓缓经过1号院最耀眼的习主席训词墙,在统帅关注的目光里,向着心中的圣地韶山出发。</p><p class="ql-block">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沿途绿林成萌,车水马龙,耳朵是时刻传唱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旋律,80分钟的路途飞逝,9时20分,我们肃立于韶山铜像广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共同见证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尽管这是我第二次来韶山,但依然是心朝澎湃、激情满怀。眼前,毛主席铜像巍然矗立,那坚毅的目光仿佛正凝视着这片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土地。今天,我们全班将在这里敬献花篮,这不仅是对一代伟人的深切缅怀,更是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的庄重仪式。花篮上的每一朵鲜花,都寄托着我们对领袖的敬仰与追思;每一次鞠躬行礼,都饱含着我们对初心使命的坚定承诺。仪式结束后,全班共同合影留念,将此刻的感动与振奋定格,铭记这一意义非凡的瞬间,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践行入党誓言,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p><p class="ql-block"> 10点20分,走进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在大厅中央,毛泽东同志塑像正稳立于前,高扬着前臂,将前来参观的同学们一一带入那激情澎湃的革命开拓年代。</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生平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专题展览,既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生平介绍,更是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梳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激扬文字,映衬出当时中国复杂多样的思想格局;井冈山时期的乐观昂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茁壮生长;延安时期的运筹帷幄,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进一步走向成熟;西柏坡时期的自我告诫,彰显的是以史为鉴的赶考精神。</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故居位于韶山冲上屋场,那里青山依碧水,绿树掩茅舍,荷花盛开,风景如画。故居是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型的农舍,门额处,“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大字苍劲有力。</p><p class="ql-block">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生于此,在这里生活了17年。1925年,毛泽东回家乡领导农民运动,向农民宣传革命真理,同年毛泽东在韶山自家阁楼上成立了中共韶山支部。</p><p class="ql-block"> 走进毛主席故居,大家仔细聆听导游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老师彭俊的尾尾道来,如数家珍的讲解,观看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仿佛进入了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峥嵘岁月,感受着中国革命血与火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先后为革命事业牺牲的事迹,使大家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革命先烈敢于为理想信念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无数革命先烈义无反顾,前仆后继,才有今日国泰民安的锦绣山河。</p><p class="ql-block">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睹物思人,毛主席《七绝·呈父亲》的诗歌,仿佛在大家脑海里回荡。</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毛泽东走出了偏僻的韶山,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他坚定执着的求索之路由此开始,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幕也随之徐徐拉开。 </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解说,一代伟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跃然眼前,每一件实物、每一张照片,都让大家久久驻足、追思感悟。</p><p class="ql-block"> 深刻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思潮翻滚、泪在眼帘、心潮涌动、激情再燃。</p><p class="ql-block"> 此次聆听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副馆长彭艳“读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做合格党员”的专题授课,让我们深受触动,仿佛穿越时空,与毛主席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精神对话。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在学习中深切感悟到毛主席崇高的精神风范,也更加明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这堂专题讲座,也是这期高科培训班赴韶山开展党日的重要一课。</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廉洁无私的奉献精神,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明灯。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挂念的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唐山大地震时,病榻上的他听闻灾情,悲痛不已,强撑着身体签署抗震救灾通报,派遣人员慰问受灾群众。他不仅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更教育全家投身革命,十几位亲人先后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杨开慧为坚守信仰英勇就义,毛泽建、毛泽潭等亲人也在革命斗争中献出生命。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在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中,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p><p class="ql-block"> 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展现出毛主席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延安时期,他穿补丁衣服、睡土炕,用同一块毛巾洗脸洗脚,还以节约毛巾能助力战役的道理,教育身边工作人员。建国后,一件睡衣他穿了20多年,补丁多达73个;开国大典时,他内穿破羊毛衫,却依然意气风发地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他深知,艰苦朴素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这种作风提醒着我们,即便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也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军队建设的关键领域,为实现强军目标不懈努力。 </p><p class="ql-block"> 慈严并重的亲情关系,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深情与作为领袖的担当。对待亲友,他坚持“三原则”,不为亲徇私、不为旧谋利、不以公济私。堂弟毛泽连生活困难,他用稿费接济,却始终没有利用职权为其安排工作,因为他心中装着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教育子女时,他要求孩子们做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将毛岸英送到农村锻炼,又送他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毛岸英牺牲后,他强忍悲痛,选择让儿子长眠在朝鲜战场。同时,他又默默珍藏岸英的衣物26年,这份深沉的父爱令人动容。这种对待亲情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在军队管理中,既严格要求部属,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和战斗精神,又要关心爱护他们,营造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结合今年全军开展的“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及政治整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毛主席为榜样,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风范。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保持艰苦朴素、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将精力投入到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实际工作中;在管理中,做到严管与厚爱结合,既严格执行军队纪律,又关心官兵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深切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洒向绿意盎然的韶山山脉。云雾在山间缓缓流淌,宛如轻纱笼罩着这片神圣的土地。镜头缓缓推进,露出蜿蜒的山路和掩映在翠色中的滴水洞景区大门,门口“滴水洞”三个苍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怀着崇敬与期待,我们全班踏入了韶山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参观滴水洞和虎歇坪。这片土地,承载着毛泽东主席的往昔,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p><p class="ql-block"> 初入滴水洞,清幽宁静的氛围扑面而来。山谷间,溪水潺潺流淌,四周绿树成荫,鸟鸣婉转。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静谧祥和,很难想象,在风云激荡的历史中,这里曾见证过伟人的思考与抉择。1966年,毛泽东主席在此居住,思索国家的命运走向,那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界限,凝视着未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不禁感慨,伟人的智慧与担当,正是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沉淀与升华,时至今日,究竟有多少人能懂?而王震将军在得知苏联解体后却说:“我们都误会毛主席了,他老人家,至少比我们早看50年”的话至今在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离开滴水洞,我们向着虎歇坪进发。天空却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这突如其来的雨,仿佛是历史的泪水,为这片土地曾经遭受的苦难而哭泣,又像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将我拉回到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站在虎歇坪上,望着眼前的山峦,我想起了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的场景。那是阔别32年后的重逢,故乡的山水依旧,而主席已为国家和人民操劳半生。他与乡亲们亲切交谈,询问着大家的生活,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牵挂。那温暖的画面,至今仍让人感动不已,展现出主席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对故乡的眷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这首诗是毛主席对故乡深情厚爱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思绪纷飞间,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挖毛家祖坟的恶行也涌上心头。1932年,何键指使特务龚澍,妄图通过挖掘毛家祖坟来打击毛主席,破坏革命的希望。他们在虎歇坪一带肆意挖掘,妄图断其“龙脉”,其行径令人发指。然而,他们低估了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与忠诚。当特务们化装前来打探时,韶山人民立刻警觉起来,巧妙地将他们引向错误的方向,保护了毛家祖坟。为了彻底保护祖坟,乡亲们齐心协力,平掉了毛泽东祖父毛翼臣的坟墓,在上面整理出旱土,植上草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着心中的信仰,守护着毛主席的根脉。而毛泽东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介石的祖墓、祖坟却护之一草一木、一砖一石。</p><p class="ql-block"> 从这段历史中,我深刻地感悟到了毛主席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和信仰的力量。毛主席一家为了革命事业,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着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这种信仰,支撑着他们走过了无数艰难险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仰,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都要坚守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 民心所向,是胜利的根本。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不得民心,最终走向失败;而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事业,因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才能够取得胜利。作为军队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 雨渐渐停歇,天边出现了绚丽的彩虹。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与力量。这次韶山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初心的叩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伟大情怀。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悟,回到自己的岗位,传承红色基因,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负先辈的期望,不负人民的重托。 (吴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