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杂杂碎碎

刘雪群

<p class="ql-block">此刻,合上一本书,没有太多的如释重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但夹杂较多的则是磨炼了意志同时也更坚定了阅读的决心与挑战,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现就这本书,毫无章节与顺序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吧。</p><p class="ql-block">首先,这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不知什么时候买的了,这段时间因读书的欲望侵袭,从书架里再次掏出这本书决定好好的功读一番,说“再次”是因为从这本书的折叠痕迹里也从自己的浅薄记忆里,发现自己读过,但,半途而废了,准确说,在开始读的那刻就决定放弃了,因为难读的基础上再加上心不静,无法理喻。这次,最主要是读书的念头来了,尤其是那种迫切的需要知识填充自己的急迫感催使自己必须读书了,就像战士似的征战了。</p><p class="ql-block">读书确实需要心静与状态,再读,能读进文字了,最起码读到文字能联想到自己的教育实例了,就这样又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旅,每天提起了我的小布兜,兜里装着这本书,随时随刻都能掏出一本书来读了,就像昨天丁若彤写的随笔“我们语文老师,最近迷上了读书,我虽不知她读的什么书,但每次老师都特别专注的看书,我要向老师一样爱看书。”哈哈😃!有了爱读书的影子在孩子们心中了。直到今天,这本书不说认认真真吧,统统帅帅的读下来了,虽中间也有偶尔读不下去的煎熬,但,也最终完完整整的可以合上书本了。这点也可以说读书可以磨练自己的耐力与韧劲吧。</p><p class="ql-block">其次,合上书的那刻,就现在,留在我印象中的最多的声音最多的一个执念就是——阅读。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还是家长可以说是社会上的所有人,我们都要阅读,阅读是我们投入成本最少而收获最大的一笔交易。对我最受用的两点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暗自决定陪伴我的孩子多阅读尤其小宝,我以前的意识里还是那样陈腐的落旧的思想,小学之前使劲的玩,但,我错了,看这本书中提倡孩子们在幼儿园之前就要大量的阅读,还有升小学之前的家长学校还有让学前班的孩子提前进入学校感受学校的氛围与环境,真的,让我瞬间的清醒,我立马给小宝买了一年级必读的课外书,提前每天给她读。同时也让儿子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和写随笔,锻炼他的思维。同时我个人也要大量的阅读,接受基本的理念与学科知识,阅读让自己的思维力更活跃。同时,也要有个人的计划,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有理想有信念,把工作当成事业,总之一句话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陶冶性情。</p><p class="ql-block">再次教育它真是有规律可寻的,尤其对待这群活生生的幼小生命,其中有一段文字我特别的有感受又似曾的相识:“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的学生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我突然又想到了作家张晓风的一段文字“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是的,这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当代的教育尤其小学教育真的有点超负荷,小学阶段就是应该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点燃学习的希望和信念。而现在的教育呢?是成绩是分数。是学校卷是家长卷,结果孩子的脊背压弯。那我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学习的内驱力,去呵护孩子这稚嫩的心灵,托举起他们的心智。同时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用心对待,尤其对于学困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方法,让他们每个人都在适合他们的领域里找到自信与希望。</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说,给我点勇气和时间,我想再来重复这本书,因为这就像我教育教学路上的指南针,有方可循有路径可走。佩服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一直在教育的路上躬身践行与实践着。加油加油加油!</p><p class="ql-block">此刻,梳理成文,有一种感受迎面而来——书,还别说,还真是越读越厚!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