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文/图:弓之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苏盐城海滨野鹿荡的鸥鸟有多种,比如红嘴鸥、燕鸥、须浮鸥,西伯利亚银鸥等,有些是候鸟,也有些是留鸟,且种群数量也不少。与其他水鸟相比,鸥鸟头部占比较大,前趾有蹼,善游泳,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和灰色,性较凶猛,主要以捕捉鱼虾蟹等小动物为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这里有一种特殊的鸥鸟却全球数量稀少,曾经只在太平洋西海岸的几处适宜湿地有所发现,但经过有效保护,现在已经摆脱了濒危窘境,并成为了黄渤海海滨湿地的明星之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黑嘴鸥。笔者此番再次春寻野鹿荡,重点亦是希望能拍摄到这种儒雅之鸥换羽之后的风采,有幸此行确有新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几年前笔者开始专注拍鸟时起,黑嘴鸥就是我最希望观察拍摄的海鸟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非常珍稀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且还曾因整体“失踪”无觅,几乎被世人遗忘达一个世纪后,才于1988年春天,在江苏盐城海滨被重新发现并得到确认。这在世界生物领域引起不小的轰动,也因此成为我国20世纪鸟类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几年我拍摄到了不少鸥鸟之图,比如这上下几幅图中,红嘴的黄嘴的,甚至是半黑半红嘴的都有,却没有从中发现有纯黑嘴的。特别是鸥鸟冬羽期,黑嘴鸥除了喙为黑色外,身体体型及羽色与其他红嘴鸥等鸥鸟都差不多,非繁殖期若不通过喙色来辨别,那是很难区分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嘴鸥为中型水鸟,体长31~39厘米。嘴黑色,脚略呈浅红褐色。夏羽头黑色,冬羽则头白色,颈、腰、尾上覆羽、尾和下体白色。初级飞羽末端具黑色斑点,耳区亦有显著黑色斑点。根据上述特征,我曾数次探访世界自然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海滩,在这里首次拍摄到了冬羽的黑嘴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我的第一幅飞版黑嘴鸥鸟图,则是三年前的立冬时节,于东台条子泥海滩半空中所摄。接着又在泥滩上拍摄到了这种鸟啄食招潮蟹的有趣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招潮蟹是一种仅有一只大螯的小海蟹,颜色有点红,行动也比较慢,因此是鸥鹬类水鸟最喜爱捕食的美餐之一,对此,这只黑嘴鸥当然不会放过,立即兴奋地张开了双翅扑了过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在凶猛的鸥鸟面前,小海蟹如同螳臂挡车的举动完全是徒劳的,黑嘴鸥的利喙迅速啄了下去,招潮蟹的抗争随即结束。可我在怜悯它的时候,也对它表示某种敬意,因为它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构成自然生态链一环的光荣使命,特别是此举确实为另一濒危物种的延续做出了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我又在盐城以东的海涂湿地多次拍摄到黑嘴鸥活动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这些鸟儿都是冬羽,而黑头白眼的夏羽才是黑嘴鸥最鲜明的特征。但要想在野外拍摄到,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虽然我又于不同季节多次来海滨湿地拍鸟,并且还拍到了黑嘴鸥幼鸟、以及结伴而飞的亚成鸟等鸟图。但仿佛戴着黑头套的夏羽黑嘴鸥就像是蒙面鸟侠,依然神秘难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凡爱好拍鸟者都知道,拍摄野生鸟类,既需要有恒心和耐心,也离不开鸟运机缘。春天的大丰海堤路野鹿荡一带,这样的机缘让我碰上了,三月底至至四月下旬,我于几处不同生境分别拍摄到了“变脸〞的黑嘴鸥,单只的,成对的,成群的都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这其中也有正在换羽的和准备换羽的成鸟和亚成鸟,碰巧也被我拍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多种野生鸟类到了繁殖期,都会及时换羽,尤其是头部的羽色和羽饰,会自然发生“变脸”、“做头”、“染发”般地特色效果,以使自己的形象更容易得到异性的亲睐。黑嘴鸥自然亦不例外。黑嘴鸥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7月,在这之前,它们必须要使自己换装。笔者觉得,这种鸟换羽变脸戴上黑头套的重要作用,或许就是要让奇特的两片月牙般的白眼圈,显得更为儒雅可爱,为心仪的伴侣相互选择创造靓眼夺目的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嘴鸥生性比较活泼,常与燕鸥、红嘴鸥等鸥鸟混群活动,繁殖期喜欢边飞边叫,叫声也与燕窝相似,声音也可以传得比较远。不同鸟类的不同鸣叫之声,其实都是它们各自逐步进化来的信息传递方式。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春之声”蓝天奏鸣曲,黑嘴鸥或许就是承担了其中雄浑的“男中音”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这些黑嘴鸥在清澈的水域悠闲游弋,与其他水鸟在湿地里和睦相处的生态风情画,不禁让我流连忘返,更让我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希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