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烟花下扬州【2025.4】

mimi

<h1>  三月烟花下扬州,我们一行老伙伴乘高铁两个多小时到达扬州东站,再乘公交40分钟来到了位于东关街旁的民宿。民宿老板很热情,介绍了旅游景点和附近美食。</h1> <h1>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隶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由南京博物院负责运营。</h1> <h1>  大运河博物馆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于一体,馆藏文物超1万件(套),涵盖古籍文献、书画、陶瓷器、金属器等,全面展示大运河从春秋至今的历史脉络。</h1> <h1>  大运河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外观以“巨型船只”为灵感,融合新唐风与现代元素,被誉为大运河的“百科全书”。</h1> <h1>  2021年开放后,博物馆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项目,并成为国际游客体验运河文化的热门目的地。仔细参观的话,需要4个多小时。</h1> <h1>  大运河上行驶的古代船舫:木兰雘/清代</h1> <h1>  大运河上行驶的古代船舫:万历皇帝坐船/明代</h1> <h1>  大运河上行驶的古代船舫:康熙坐船/清代</h1> <h1>  大运河上行驶的古代船舫:康熙战船/清代</h1> <h1>  探访“因运而生”展区,穿越唐宋明清街肆景观</h1> <h1>  双东酒店晚餐价廉物美</h1> <h1>  关东街金围带吃早茶;蟹黄汤包就是这样吃的。</h1> <h1>  关东街夜景</h1> <h1>  关东街美食广场</h1> <h1>  瘦西湖由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基本形成现有格局。瘦西湖是典型的小型浅水湖泊,其源水来自京杭大运河。 瘦西湖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景区充分利用河流、山丘等自然风貌,亭台楼阁依水而建,形成集锦式的“湖上古典园林”群落,是全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其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白塔、徐园、二十四桥、长堤春柳等。</h1> <h1>  由瘦西湖的南门进入,游船码头上船到二十四桥,我们70岁以上的老年人船票半价,30元。</h1> <h1>  正碰上旅游旺季,园中人太多了,少了许多雅兴。</h1> <h1>  1988年,瘦西湖作为“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列为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2010年,作为“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6月22日,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的瘦西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h1> <h1>  藕香桥</h1> <h1>  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白塔塔身白色,又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亭式塔身、硕大的窣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h1> <h1>  瘦西湖园林建筑具有典型的佛教文化特色,例如著名的瘦西湖白塔便是寺庙塔,为典型的喇嘛教寺院的塔制。瘦西湖的莲花桥俗称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桥上建五亭,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莲花是佛教的象征,莲花桥构思精妙,把佛教的意象与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莲花桥从空中俯视,桥上的5座风亭就像5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所以故名莲花桥,与白塔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h1> <h1>  四桥烟雨楼</h1> <h1>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h1> <h1>  瘦西湖北门的对面就是大明寺,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h1> <h1>  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5月25日,扬州大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1> <h1>  鉴真所处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一衣带水的日本,不断派遣使节、留学生到当时的长安学习,吸取唐代的文化。鉴真抱着“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的献身精神毅然发愿赴日,于唐天宝十二年(753)第六次东渡成功。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唐广德元年(763)病故于日本奈良,终年76岁。</h1> <h1>  富春茶社早茶</h1> <h1>  扬州的早茶品种</h1> <h1>  个园原址为明代“寿芝园”,到清代康乾年间归盐业巨子马氏兄弟所有,即“街南书屋”,嘉庆年间被两淮盐总黄至筠购入,并扩展为前宅后院式住宅园林。个园之所以叫“个园”,是因为园主人黄至筠生性爱竹,园中植有万竿绿竹,且竹叶形似“个”字,半个“竹”字便是“个”,故而得名 ;清咸丰时期,个园曾遭兵火之灾,虽未受重创,却日渐衰败,1982年,个园正式对游客开放。</h1> <h1>  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h1> <h1>  主要分为房屋、庭院和竹林三个部分,布局规整,房屋的后面为庭院,也是个园的核心部分,庭院楼阁、湖水和假山石交相辉映 。</h1> <h1>  个园中假山以四种不同的石材展现四时之景:石笋石点缀春山,与春山中的竹林组成春景之山;太湖石装点夏山,以瘦、皱、露、透的山石皴法孤置成峰,既给人婀娜多姿的造型之感,又给人透风清凉之意,展现夏山之景;黄石堆叠成秋,颜色橙黄的细砂岩是扬州盐商普遍存有的山石材料,石料体积较大,易受风化,表面如斧劈,园中黄石堆叠的假山仿秋季万物萧瑟之景;宣石垒砌冬山,旧石表面有如积雪覆盖在灰色石材上的形态,而山后留有听风音洞,用以表达风音冬雪之景。这样形成的带有四时特征的假山遍布园中,是个园最著名之处。</h1> <h1>  个园也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盐商园林,它向我们展示出盐商文化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盐商精致生活的丰富内涵。</h1> <h1>  扬州三把刀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即天下闻名的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 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h1> <h1>  世界遗产个园</h1> <h1>3天2夜的扬州游结束,乘高铁返回。</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