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 敢为天下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守护消费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白沙黎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某茶叶商行侵犯“白沙”注册商标专用权及“白沙绿茶”地理标志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718425号、第12393070号商标“白沙”分别是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第30类“绿茶”、“茶”商品上的注册商标。2004年10月29日,“白沙绿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国营白沙农场所辖区域。白沙黎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对白沙牙叉镇某茶叶商行销售外包装标有“白沙·绿茶”、“白沙·红茶”字样茶叶产品的行为立案调查。经查,当事人从非“白沙绿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企业购进散装茶叶,冒用他人企业信息分别以出品商、生产商的名义制作涉案茶叶产品外包装标签标识,且未经“白沙”商标持有人许可突出使用标注“白沙·绿茶”或“白沙·红茶”字样,产品执行标准GB/T14456.2非白沙绿茶产品执行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未经许可在茶叶上使用“白沙·绿茶”或“白沙·红茶”字样及销售上述商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第三项规定,在绿茶产品上擅自使用与白沙绿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相似“白沙·绿茶”字样的行为违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沙黎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审查认定,当事人在绿茶产品上使用“白沙·绿茶”字样,且产品执行标准不符合白沙绿茶地理标志产品执行标准DB/T46 31-2004《白沙绿茶》,其行为侵犯了地理标志权;未经“白沙”注册商标权利人许可,在茶叶外包装突出标注“白沙·绿茶”或“白沙·红茶”字样,其行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白沙黎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侵权产品及罚款6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沙绿茶是我省特色地理标志名片,本案通过同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实现对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品质特征及关联商标的立体化保护。执法机关通过“标准比对+实地核查”,迅速对违法行为予以定性,为同类案件办理提供可复制的技术判定路径,有效维护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供实践范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查处某建材有限公司销售侵犯“立邦”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5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异地转办案件线索,反映位于美兰区某建材公司涉嫌销售给琼海某装饰商行、某建材行、某建材店等三家门店的部分“立邦”牌乳胶漆产品,经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鉴定系假冒厂名厂址、注册商标“立邦”及“”的产品。3月29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某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现场未查获来函所反映的相关涉案产品,但执法人员从该公司办公台式电脑里提取出货单据6张,与来函提供的证据材料相互印证,经初步认定,该公司销售给琼海某装饰商行、某建材行、某建材店等三家门店的部分“立邦”牌乳胶漆产品涉嫌商标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决定处罚如下:1.没收违法所得2943元;2.罚款35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案是运用“跨区域线索协查+违法事实互认”协同办案模式办理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一方面通过线索转办,实现跨市县执法联动,依托电子出货单证构建完整证据链,有效破解侵权商品溯源难题。另一方面,贯彻“全链条打击”办案理念,通过下游销售商追溯上游供货方,实现侵权网络精准打击。此外,本案充分运用“不知情”不构成免责事由的执法标准,依法认定销售者未尽合理注意义务的侵权责任,对建材行业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起到倒逼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东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某农资店销售侵犯“碧健”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7日,东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人的投诉,在东方八所某农资店仓库内发现50箱汉和生物碧健酶解高浓度海藻营养液化肥。10月8日,经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注册商标专用权权利人对涉案肥料进行鉴定辨认,当事人销售的涉案汉和生物碧健酶解高浓度海藻营养液化肥不是权利人公司所生产,这批产品包装上标识“碧健”字样,侵犯了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碧健”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号为:68786833,名称为“碧健”)。东方八所某农资店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8日,东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对八所某农资店销售侵犯“碧健”注册专用权的肥料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没收涉案侵权商品50箱汉和生物碧健酶解高浓度海藻营养液化肥,罚款8000元。该案件涉刑已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案对农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典型指导意义。一方面贯彻落实“投诉举报-快速响应-行刑衔接”全链条执法机制,通过锁定举报线索、及时进行现场查扣、完整固定违法证据,实现侵权商品快速下架,充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另一方面从严查处涉农商标侵权行为,强化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彰显知识产权“严保护”工作导向,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粮食安全大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某企业恶意申请注册商标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4日,某企业分别在商标国际分类30、32 类申请注册“”商标。7月30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认为该标志中的“中华”“CHINA”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同时含有不完整的国家地图,用作商标易产生不良影响,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相关规定驳回该标志作为商标的申请,并将上述违法线索移送至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处理。9月9日,根据移送线索,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到该公司进行现场核查,随后将该案件线索移送至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李某交代,该企业是2024年6月注册经营,主要是委托其他企业生产饮料进行销售。“”标志是李某从免费在线logo生成的小程序里找来后将该标志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到目前为止该标志未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第三条第(六)项的规定。依据《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案是一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查处商标违法注册行为的典型案件。通过国家局线索移送、省级局业务指导、属地局现场核查的三级联动模式,实现对恶意注册商标行为的精准打击,执法人员严格适用《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准确对案件予以定性,也体现出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较强的理解力。对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的处罚进一步遏制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效地向社会传递让市场竞争回归到以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核心轨道上的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哈尔滨某公司与三亚某建材商行销售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专利侵权纠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求人哈尔滨某公司于2020年10月16日获得名称为“一种建筑用施工围挡”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为“ZL2019XXXXX299.3”。2024年6月,请求人针对被请求人三亚某建材商行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向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法院在征得请求人同意后,将案件委派至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调解。7月1日,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请求人的请求予以立案。请求人认为被请求人未经请求人许可擅自销售使用了涉案专利的围挡产品,侵犯请求人的合法权利并给请求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请求判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销售侵权产品,并销毁库存侵权产品。被请求人辩称,涉案围挡产品是作为废品回收并非生产的。另外涉案围挡与请求人专利在尺寸、文字、logo等方面都不相同,其认为并不侵权。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运用线上审理系统,对当事人双方开展线上口审,保障当事人双方权利的同时,节约请求人维权成本。并向海南省知识产权局申请调派技术调查官,对该案件出具技术调查意见书1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审理并参考技术调查意见、侵权判定意见,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被请求人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第六十五条和《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作出行政裁决如下: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销售涉案产品并销毁涉案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案是“司法+行政”协同保护模式+线上审理+技术调查官的智慧办案模式的实际运用。通过法院诉前调解程序与行政裁决机制有效衔接,实现纠纷化解“关口前移”,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提供实践范例;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审理,运用技术调查官制度开展专业鉴定,有效提升案件办理效率,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经费成本,获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该案件的高效办理,为优化自贸港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益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昌江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某奶茶店侵犯“益禾堂”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14日,昌江黎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收到武汉某公司举报昌江某奶茶店严重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商标侵权投诉书。经调查,某奶茶店于2020年9月30日正式营业后,在未得到授权许可的情况下,在店铺门口标牌、店内悬挂的产品图片、菜单、员工制服上均使用与武汉某公司的注册商标“益禾堂”相同或相似的“益禾堂”字样。提供的与某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等材料,无法证明当事人已取得使用注册商标“益禾堂”授权许可。根据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1)琼0107民初4244号),某奶茶店与武汉某公司均为从事经营餐饮服务行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与注册商标“益禾堂”相同或相似的“益禾堂”字样,容易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且该判决书生效后某奶茶店并未停止侵权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23148222号商标“益禾堂”是武汉某公司在第43类“咖啡馆”、“流动饮食供应”等服务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期限为2028年3月6日,在奶茶等饮品上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昌江某奶茶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与注册商标“益禾堂”相同或相似的“益禾堂”字样,容易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昌江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某奶茶店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相关证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罚款人民币76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正确适用《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针对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的持续侵权行为,加重处罚幅度,实现法律惩戒效果的叠加,形成“严惩一家、警示一片”的执法震慑,进一步达到净化市场环境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七、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三亚天涯某百货商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白酒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2日,根据投诉举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三亚天涯某百货商行进行检查,在该单位仓库内发现涉嫌商标侵权的“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汾酒”等各类白酒550瓶,执法人员对涉案商品予以扣押。经商标权利人鉴定,该550瓶白酒均为商标侵权的白酒。当事人不承认销售过涉案的侵权白酒,且无法提供销售记录,证明实际销售价格,三亚市综合执法局委托三亚市价格认证中心对涉案白酒价格进行认定,经三亚市价格认证中心认定,涉案产品标的总价格929742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白酒的行为,货值金额929742元,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及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将本案线索移交三亚市公安局处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涉案假冒白酒作为直接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高风险食品,其违法销售行为既侵害企业知识产权,更威胁公众食品安全。行政机关在查清违法事实后,严格遵循“涉嫌犯罪必移送”原则,及时启动行刑衔接程序,形成行政监管与刑事打击的治理闭环,有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八、万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某电商行销售侵犯“HONDA”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156862号“HONDA”商标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在第7类“内燃机”等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期限至2032年4月29日。2024年6月5日,万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投诉举报,对位于万宁市万城镇某五金机电商行进行检查,发现标有“HONDA”标识的通用汽油机5台。当事人无法提供涉案商品合法购进的证明材料。经鉴定,上述商品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的规定。2024年10月23日,万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侵权行为,并作出没收侵权通用汽油机5台、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涉案汽油通用机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该案的查处,切实保障春耕秋收关键期农业生产安全。此外,本案中商标权利人为外国企业,执法部门践行同保护、快保护原则,对涉外商标侵权案件实施同等受理、同等查办、快速办结,体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格局,对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九、陵水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某公司擅自使用“龙口粉丝”地理标志名称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5日,某公司从海口市采购了5袋大包装粉丝,包装信息标示品名:冠珠粉丝,制造商:烟台三嘉粉丝有限公司,净含量:7千克,食品生产许可证号:SC12337068501399。某公司将上述粉丝进行拆包,分装成小袋散装称重,并擅自打印标签“龙口粉丝”,粘贴在粉丝上进行销售。经查明,某公司不是龙口粉丝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合法使用人,其在散装粉丝标签上使用“龙口粉丝”的行为属于擅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名称。经立案查明,标签标示名称为“龙口粉丝”散装销售的冠珠粉丝共采购了5袋(7千克/袋)共35千克,销售价为15.96千克,已销售23.9千克,未销售11.1千克。本案违法经营额为381.44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公司擅自标注“龙口粉丝”名称来销售散装粉丝的行为,违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禁止下列侵犯地理标志的行为,在产地范围之外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上使用获得保护的地理标志或其意译、音译、字译,或者同时使用“类”“型”“式”“仿”等表述的”的规定,构成擅自使用“龙口粉丝”地理标志名称的违法行为。陵水黎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知识产权具体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产品和伪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案精准运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一方面通过依法查处擅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名称行为,切实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信誉,有效规范地理标志使用秩序,另一方面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将地理标志侵权行为查处与食品安全监管有机结合,彰显行政执法对食品领域“傍名牌”“搭便车”乱象的整治力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处理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南某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专利号为“ZL20182XXXX084.7”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人,该专利在争议期间持续有效。2023年底,甲公司发现海南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为其中标于海南省三亚市某项目供应PC构件,该PC构件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范围,涉嫌构成专利侵权。甲公司向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请求,请求裁决乙公司侵权行为成立并立即停止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理结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0日,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受理此案,并成立合议组对相关案件开展调查。合议组查明基本事实后,向双方当事人阐明了法律事实和侵权责任,并促成双方进行了友好协商。1月25日,在省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签署了调解协议。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第8号全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指导案例的指引,省知识产权局引导当事人就调解协议向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双方当事人随后履行了调解协议的全部条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案根据当事人意愿,采用"行政裁决转调解"的机制,满足了权利人的合法合理诉求。运用了“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协同机制,强化行政调解的公信力,为调解协议的履行提供司法保障。该案在15日内高效办结,充分彰显专利行政保护程序简、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黄山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现公布部分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徽州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徽州区某服装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摘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62951889号LV商标是路易威登马利蒂在第18类包、背包、手提包、旅行包等商品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期限至2032年8月2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当事人徽州区某服装店于2024年初从杭州某商品交易市场商户处购进29只带有LV标识的包对外销售,购进时对商品非正品知情。2024年5月4日,徽州区市场监管局接举报依法对该当事人进行现场检查,现店铺内货架上待售的LOUIS VUITTON包26只,标价为280元至680元不等。徽州区市场监管局对上述物品采取了查封的行政强制措施。经LV、LOUIS VUITTON等注册商标的权利人路易威登马利蒂公司辨别,涉案商品均未经商标权利人授权或许可,系擅自使用权利人LV、LOUIS VUITTON等注册商标的商品。截止检查时已售出3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规定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违法行为。2024年6月6日,徽州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侵权商品、没收违法所得390元、罚款136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评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营者明知商品为假冒侵权商品,仍然购进并公开摆放在店铺货架进行销售,而且侵权商品做到了明码标价,价格明显低于正品的价格。经营者的行为正是迎合了部分消费者购买便宜假冒名牌商品的心理,既有面子又省金钱。抵制侵权假冒行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保护知识产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 :歙县市场监管局查处歙县某商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情摘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47617300号“ANNWA”商标是佛山市高明安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在第11类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期限至2031年3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当事人歙县某商行是歙县某建设项目卫生洁具产品的供货商,项目确认使用的洁具品牌为安华。2024年3月,当事人联系朋友从某网络平台上采购了62个标有“ANNWA”标识的蹲便器。8月,当事人又从同一渠道采购了22个标有“ANNWA”标识的台上盆。涉案商品经“ANNWA”商标注册人协助辨认,不是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当事人采购上述商品时未查验供货商资质,未索要发票,仅能提供网络平台的支付记录截图,不能提供供货商联系方式和购进票据。2024年11月13日,歙县市场监管局根据投诉,依法开展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规定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违法行为。2025年2月11日,歙县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4180元、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件评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工地建设项目中使用侵权商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一方面,侵权商品以较低价格进入市场,不公平地抢占了正版商品的市场份额,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查处此类案件,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通过查处案件并进行宣传曝光,能起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的作用,在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导企业和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三:中石化商标纠纷人民调解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案例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石化华中润滑油有限公司注册的“长城”“普力”“”商标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鲍某在某网络平台开设润滑油网店,未经许可擅自将涉案图形商标及文字商标标识在其经营活动中使用,中石化华中润滑油有限公司认为此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品牌权益,干扰了市场正常竞争秩序,遂向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鲍某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徽州区人民法院转派歙县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承办本次诉前调解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调解过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理与调查:歙县人民调解委员会承接案件后,迅速启动调解程序,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深入研究中石化公司商标的注册信息、使用情况以及品牌影响力,同时全面了解鲍某使用争议标识的具体场景、范围及商业目的。调解与协商:在掌握充分事实依据后,歙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分别与当事人沟通调解。调解员向鲍某阐明其确实存在侵权行为,强调商标受法律严格保护。鲍某意识到未获授权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行为确实存在问题。调解员抓住时机,引导双方围绕停止侵权及赔偿事宜展开深入协商。达成协议与司法确认:在调解员的耐心斡旋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协议。鲍某承诺立即停止侵权并销毁库存,且保证不再实施侵害中石化公司商标侵权行为,并向中石化公司支付6000元赔偿金。为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双方共同向徽州区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司法确认裁定。该商标侵权纠纷通过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有效衔接,得到妥善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传统诉讼程序相比,人民调解具有灵活性、高效性的显著优势。通过调解方式,双方当事人在较短时间内达成调解协议,避免了冗长的诉讼流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诉讼成本,实现了纠纷的快速化解,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一方面,向社会传递了尊重知识产权、依法经营的强烈信号,促使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规范自身品牌建设与市场竞争行为;另一方面,展示了人民调解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为类似纠纷的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推动了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格局的构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亚市发布五宗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震慑和制止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发布5宗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恶意申请商标注册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4日,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在商标国际分类30、32类申请注册“”商标。7月30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认为该标志中的“中华”“CHINA”与我国国家名称相同,同时含有不完整的国家地图,用作商标易产生不良影响,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驳回该申请,并将上述违法线索移送至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将线索转送至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接到线索后,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核查,并将该线索移送至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经查,该公司2024年6月至9月已申请注册222个商标,主要在32类。“”标志目前为止并未使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第三条第(六)项的规定,构成恶意申请商标注册的行为,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对当事人处罚款人民币2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案是一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查处商标违法注册行为的典型案件。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上级转送线索后,迅速核查后及时移送至综合执法局,高效推进案件。在案件定性过程中,执法人员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恶意,正确适用法律法规予以定性和处罚,体现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较强理解力。通过对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的处罚,向社会传递了让市场竞争回归到以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核心轨道上的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三亚天涯区某服饰店实施商标混淆行为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举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三亚天涯区某服饰店进行检查,现场发现该服饰店在其招牌及销售的部分产品上,故意缩小及淡化该商标“”的外围图形,强化突出其中间图形“”,该图形与棒球主盟资产公司的“”注册商标高度相近似,存在商标混淆行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构成实施混淆的行为,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没收涉案商品209件,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57万元,并处罚款人民币7.72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混淆行为不仅侵犯了品牌方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非正品,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通过打击此类行为,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三亚某超市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三亚某超市进行检查,现场发现侵犯“剑南春”“国窖”“五粮液”注册商标专用权三款白酒,货值金额33168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销售上述白酒,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构成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没收商标侵权白酒,并处罚款人民币11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不仅侵犯了品牌方的权益,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通过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更是对整个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法律遵守意识以及市场秩序维护的一次重要教育和警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三亚某商行销售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专利侵权纠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请求人哈尔滨某公司针对被请求人三亚某商行侵犯其专利权(专利号ZL201921043299.3)的行为,诉至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法院将案件推送至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立案并联系双方处理。处理中得知请求人不在三亚,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邮寄收取材料、线上联系等方式办案,并依托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的线上审理系统,开展线上口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审理,参考技术调查意见以及保护中心出具的侵权判定意见,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被请求人侵权,作出行政裁决如下: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销售涉案产品并销毁涉案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案中,法院及行政部门高效协作,通过诉讼、行政裁决的衔接,有效避免当事人诉累。行政部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纠纷的线上快速处置,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技术调查官的专业意见获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该案件的高效办理,为当事人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维权服务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路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董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初,陈某某联系王某(因该案已被判刑),约定购买20箱贵州茅台酒发给三亚市俞某。同月,王某某联系王某,让其发1箱贵州茅台酒给成都的韩某某。2020年12月8日,王某找到董某给其1500元现金(包括收取的好处费316元),将这两批假酒分别发货到三亚、成都。董某明知是假酒仍为其发货,并用红酒图案的外包装以规避检查。公安干警根据线索,经快递公司配合,在俞某家中查获该批白酒20箱,在韩某某家中查获该批白酒1箱。经鉴定,被查获的白酒均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涉案金额为183880元。三亚市城郊人民检察院于2024年3月12日向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提起公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审理,法院作出如下判决:一审判决被告人董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五百元;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2021)鲁0212刑初576号之一刑事判决书对董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五千元进行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五百元。对被告人董某退缴的违法所得人民币316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典型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物流环节的刑事追责,展现了知识产权保护从生产端到流通端的全链条治理;在司法裁量层面,既坚持对商标犯罪的严厉打击,又通过缓刑适用实现特殊预防与社会效果平衡,为同类案件办理提供了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知识产权宣传周】2025年达州市第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发布!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发展的核心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部署,达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等部门,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新格局,通过强化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双轨并行机制,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专项行动期间,依法查处一批社会影响大、侵权性质恶劣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现公布第一批典型案例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陈某等假冒注册商标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被告人陈某纠集陈某某、倪某等11人,在成都等地组织生产假冒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档白酒。陈某提供包装材料和低档基酒,陈某某等人负责灌装、包装,倪某等人制作防伪标识并完成订单化生产,侯某、黄某甲等人在达州多地烟酒门店销售,金额达226.51万元,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犯罪团伙。后查获的白酒经鉴定,均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6日,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分别判处被告人陈某等人有期徒刑5年至6个月不等,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60万元至2万元不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陈某甲等5人假冒注册商标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陈某甲购买食用油生产设备、成品油及“鹰唛”牌花生油空瓶、纸箱等外包装材料,在未取得商标权人授权的情况下,生产假冒的鹰唛牌花生油,并雇佣李某、陈某乙等4人,在抖音电商、拼多多等平台上开设网店,生产、销售假冒“鹰唛”牌花生油,非法经营数额164万余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1万余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0日,渠县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陈某甲提起公诉;对李某、陈某乙等4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2024年11月26日,渠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陈某甲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30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三:罗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大竹县居民蒲某通过某网络销售平台购买一台某品牌燃气灶,使用时发现该燃气灶火力不足且无熄火保护装置。通过联系官方品牌鉴定,该燃气灶系假冒品牌,不是该公司生产或授权生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竹县公安局获取该线索后,立即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2024年3月23日,专案组在广西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捣毁生产窝点、储存仓库各1处,查获假冒某品牌燃气灶235台,扣押某品牌标识550套,包材若干,货值金额8万余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0日,大竹县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罗某、黄某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移送至大竹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四:冷某甲等3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大竹县市场监管局接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线索。经查,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冷某乙、袁某明知冷某甲在未取得丰田汽车公司、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株式会社电装等权利人依法授权的情况下,为谋取非法利益,协助冷某甲非法生产、销售假冒博士(BOSCH)、福特(Ford)、电装(DENSO)、丰田(TOYOTA)等品牌注册商标的燃油泵。冷某甲等人通过重庆渝北区空港物流中心韵达和壹米滴答重庆分拨中心将上述假冒燃油泵销售给代某等人,获取违法经营额459741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冷某甲等3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大竹县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处罚款2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五:曹某甲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开江县市场监管局接开江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线索。经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曹某甲从成都市康泽润滑油有限公司监事曹某乙(汉源县公安局已侦查起诉)处购进51585元的假冒注册商标“长城牌”润滑油,并以进价加价20%左右的价格对外销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审计,曹某甲从曹某乙处购买假冒“长城牌”润滑油共计51585元,取得销售收入58385元,非法获利6800元。曹某甲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明知涉案“长城牌”润滑油系假冒侵权商品的情况下,仍购进并销售,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开江县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款87577.5元的行政处罚决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濮阳市2024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拳整治,查处了一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规范市场秩序,震慑了违法分子,进一步营造激励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现发布濮阳市2024年度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一起专利侵权纠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专利权人辛某就其外观设计专利与濮阳市A公司向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经市场监督管理(知识产权)局审查认为:A公司的涉案产品落入了请求人辛某专利权保护范围,但A公司提供了生产销售涉案产品早于专利权公告日的证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据《专利法》第六十七条“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的规定,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请求人现有技术抗辩成立,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南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龙口粉丝”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07月,南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投诉称:在南乐县某中心购买的龙口粉丝,疑不是真正的“龙口粉丝”。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在该购物中心待售的“怡香龙®龙口宴粉丝”,产地为安徽阜阳,执行标准GB 2713,不在“龙口粉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在收银小票和价格标签上使用“怡香龙龙口粉丝”销售“怡香龙®龙口宴粉丝”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南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三: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销售侵犯“贵州茅台酒”等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华龙区某烟酒店进行日常执法检查发现,其库房存放有汉酱酒、汉酱酒(蓝色铂金)、茅台王子酒、贵州茅台酒等 。同日,经生产厂家工作人员现场鉴定,确定以上商品非标识生产厂家生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经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未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的行为,违反了《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没收侵权产品及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四: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六神花露水”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举报称怀疑其在濮阳县某药房购买的六神花露水不是正品。经向六神花露水生产商协查,该药房销售的六神花露水非该公司生产的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权产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其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责令改正及罚款的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五: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冰墩墩”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底,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监督检查时发现,辖区内某烟酒百货超市正在售卖“冰墩墩”形象的头饰若干个,现场未能提供授权文件,涉嫌侵犯奥林匹克标志“冰墩墩”专用权。经查,冰墩墩头饰来源是收购的其他店铺的产品,没有相关进货手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销售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业权商品的行为,违反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侵权产品和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六:华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雅鹿”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华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雅鹿”羽绒服厂家举报,对辖区内某服装销售商家进行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当事人销售的“雅鹿”牌羽绒服非权利人公司所生产或销售,权利人公司也从未授权其使用该商标从事生产或销售行为。当事人销售上述商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办案单位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侵权产品和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七: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查处“豫珠”牌尿素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接到投诉称某农资门市销售假冒豫珠尿素产品。安阳豫珠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该农资门市正在销售的“豫珠”牌尿素出具了《鉴定书》,确认该批次产品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办案单位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侵权产品和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八:南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冰墩墩”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南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辖区内某超市日常检查中发现,其货架上待销售的两瓶小洋人乳味饮料瓶颈上挂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标志”的挂件,当事人未能提供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使用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为商业目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行为,违反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南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侵权产品和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九: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舍得、海之蓝”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底,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范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遂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相关门市部进行执法检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查,某门市部销售的“舍得、海之蓝”酒,经商标权利人鉴别,均系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案例十:华龙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始祖鸟”牌商标专用权案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华龙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依法对辖区某服装店的经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现场发现当事人货架上有待售的“始祖鸟”牌冲锋衣、“始祖鸟”牌T恤、“迪桑特”牌T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当事人销售的上述“始祖鸟”牌冲锋衣、T恤,被亚玛芬体育用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鉴定为商标侵权商品;当事人销售的“迪桑特”牌T恤,被“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鉴定为商标侵权商品。办案单位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宁德发布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宁德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查办了一批有影响力、震慑力的案件。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作用,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宁德市市场监管局特发布一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1、柘荣县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南孚”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3日,柘荣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投诉举报依法对柘荣县某食品店进行检查。经查明,当事人购入“7号南孚聚能环4”电池72粒,进货价2元/粒、销售价2.5元/粒,剩42粒待售;购进“5号南孚聚能环4”电池72粒,进货价2元/粒,销售价2.5元/粒,剩43粒待售。经鉴定,均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且当事人因销售侵权商品案于2023年被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2024年4月,柘荣县市场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29.5元、没收侵权的电池(“7号南孚聚能环4”42粒、“5号南孚聚能环4”43粒)、并作出罚款人民币35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2、福安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奥克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2日,福安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依法对福安市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明,2024年3月6日当事人生产了BR-K59型号按摩器100台;其中已对外销售70台,剩余30台待售;按摩器正面标识信息:“AUX奥克斯”峰米按摩器,BR-K59,背面标标识信息为:品牌名称:奥克斯,产品名称:峰米按摩器等内容。上述按摩器生产成本每台50元,销售价每台55元。且当事人未经商标注册人授权许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的规定。2024年4月,福安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30台BR-K59型号“AUX奥克斯”按摩器,并作出罚款人民币16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3、霞浦县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天之蓝”“海之蓝”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9日,霞浦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投诉举报依法对霞浦县某食品店进行检查。经查明,2023年12月,当事人以150元/瓶的价格购入“洋河海之蓝白酒”1瓶,以310元/瓶的价格购入“洋河天之蓝白酒”5瓶,分别以180元/瓶、380元/瓶的价格置于店内对外销售,至案发之日上述白酒均未售出。经鉴定,均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2024年8月,霞浦县市场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违法行为,没收侵权的 “洋河天之蓝白酒”5瓶、“洋河海之蓝白酒”1瓶,并作出罚款人民币5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4、福鼎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0日,福鼎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依法对福鼎市某茶叶店进行检查。经查明,2024年8月18日当事人自行制作并打印含有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的不干胶贴纸粘贴到所经营的2罐“2024年巴黎奥运会纪念茶”罐体上对外销售,其中已售1罐,未售1罐,销售价格为9.9元/罐,违法经营额9.9元。且当事人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授权许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四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2024年9月,福鼎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2024年巴黎奥运会纪念茶”1罐,并作出罚款人民币5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5、福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处理“线面包装袋(4)”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请求人福安市苏堤华盛线面专业合作社系名称为“线面包装袋(4)”、专利号为ZL201930166568.4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该专利权在请求人提起侵权纠纷处理请求时合法有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9日,请求人以福安市某食品店生产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其外观设计专利权为由,向福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件受理后,福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迅速成立合议组,依据专利行政执法相关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向宁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请出具《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在作出被控侵权产品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初步判定的基础上,福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引导当事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于2024年5月23日签署调解协议,承诺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次日,被请求人在执法人员见证下现场销毁库存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6、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处理“板鞋鞋垫”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请求人福建省宁德依宝科技有限公司系名称为“板鞋鞋垫”、专利号为 ZL202030208510.4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该专利权在请求人提起侵权纠纷处理请求时合法有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4日,请求人以宁德某购物广场有限公司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其外观设计专利权为由,向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件受理后,为高效率、低成本化解专利侵权纠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迅速启动 “人民调委会 + 行政调解 + 保护中心” 协同保护机制。由人民调委会率先介入,引导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缓和对立气氛;办案单位联合保护中心同步开展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技术方案的比对工作。经综合研判,认定涉嫌侵权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侵权。2024年11月12日,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作出行政裁决,驳回请求人的全部请求。案件办理仅用时9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7、蕉城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处理“拉杆箱包(B)”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请求人林国辉系名称为“拉杆箱包(B)”、专利号为ZL202130634963.8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该专利权在请求人提起侵权纠纷处理请求时合法有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4日,请求人以宁德市蕉城区某电子商务商行网络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其外观设计专利权为由,向蕉城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件受理后,蕉城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依据专利行政执法相关程序迅速开展调查取证。经审理查明,被请求人在抖音平台注册名为“某商行”的网店,通过“店管家”软件以绑定厂家分销代发形式销售涉案产品。参考宁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出具的《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合议组根据“整体观察、综合判断”原则,认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构成侵权。2024年9月11日蕉城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作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4年岳阳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岳阳市市场监管系统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持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针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和影响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查办一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现将部分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公布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临湘市某家纺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7日,临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凯盛家纺股份有限公司举报,称临湘市某家纺店销售有假冒标注“凯盛家纺”的商品。经查,当事人在江苏省南通市通过一名陌生人以比较便宜的价格购进了品名包装、标签标注“凯盛家纺+KAISHENG”文字、拼音字母及图案内容的睡眠大豆春秋被、步步高大豆冬被48床,置于店内活动销售。上述商品经注册商标权利人凯盛家纺股份有限公司鉴定均为假冒其注册商标的商品,当事人违法经营额8376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之规定,属于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违法行为。临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参照《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三项的规定,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华容县某配送中心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2日,华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不凡帝范梅勒(中国)有限公司举报,称华容县某配送中心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阿尔卑斯糖果。经查,在当事人经营场所仓库和送货车上发现有“阿尔卑斯”高级牛奶味硬糖棒棒糖,经注册商标权利人不凡帝范梅勒(中国)有限公司现场鉴定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当事人共采购“阿尔卑斯”高级牛奶味硬糖棒棒糖48袋,违法经营额336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属于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违法行为。华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参照《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三项的规定,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三、平江县某生活超市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0日,平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平江县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称平江县某生活超市现库存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请求协助予以收缴并进行销毁。经查,当事人从河南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处购进“舒肤佳”洗衣液、洗衣粉,并对外销售。根据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及《公证书》确认,河南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舒肤佳”洗衣液和洗衣粉存在明显的“傍名牌”行为,侵犯了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当事人共购进侵权洗衣粉279袋、洗衣液152瓶,违法经营额9713.2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属于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违法行为。平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参照《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三项的规定,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四、南湖新区某百货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0日,南湖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南湖新区某百货店销售的“海之蓝”52度白酒经查询防伪标识后,发现可能是假酒。经查,2024年2月13日,当事人以礼品回收的形式从他人手中回购7瓶“海之蓝”52度白酒,以158元/瓶的价格对外销售。上述商品经注册商标权利人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鉴定均为假冒其注册商标的商品,当事人违法经营额1106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属于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违法行为。南湖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参照《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第十二章一节第三项的规定,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人民币5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丨汉中市市场监管系统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近年来</b></p><p class="ql-block">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汉中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同时打击侵权假冒执法力度也不断加大。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63件,罚没款34.2万元。商标、专利、地理标志是法律赋予注册人和申请人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个人、企业、地方和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保障权益,激励创新,健全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水平,更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1、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汉台区某汽车配件部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3年12月,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汉台区某汽车配件部进行检查,在当事人店铺商品销售区货架上现场查获标注品名为“潍柴”汽车配件262个,“重汽”汽车配件75个,经商标权利人鉴定,涉案汽车配件均为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涉案侵权汽车配件、罚没款410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产品依法予以销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该案是近年来汉中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汽车配件领域商标侵权的典型案件,在案件调查过程中,执法部门与多个商标权利人建立了联系,在商标权利人的积极配合下,又相继查处了3件汽车配件侵权案,规范了我市汽车配件市场秩序,维护了商标注册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2、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李某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6月,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汉台区人民路李某经营的手机配件批发店进行检查,现场查获标注有“HONOR”“VIVO”“iQOO”商标标识的手机壳共572个。当事人现场未提供手机壳的进货票据、合法来源证明材料和“HONOR”“VIVO”“iQOO”注册商标持有人授权许可使用的相关证明材料。经商标权利人鉴定,上述手机壳均为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侵权手机壳572个,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产品依法予以销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本案是我市查处侵权手机壳的典型案件,对规范手机配件市场具有重要警示作用。本案的查处有效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和手机配件市场秩序,对打击“山寨”手机壳、“傍名牌”等侵权行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同时,此案也警示手机配件经营者必须严守法律底线,规范进货渠道,杜绝生产销售假冒产品,也提醒消费者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配件,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03、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汉中某汽车服务公司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4月,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汉中某汽车服务公司进行检查,现场查获涉嫌侵权的标称品名为“美孚1号经典表现”的汽车发动机机油62桶。当事人陈述上述油品是从他人处购进并对外销售。经商标权利人鉴定,上述油品中61桶为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涉案机油61桶,没收违法所得669元,罚款160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产品依法予以销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该案是一起典型的驰名商标侵权案件,体现了监管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对汽车服务行业的重点关注。销售假冒伪劣或质量不合格的机油产品,势必会给广大车主带来不小的损失和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将持续对相关领域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处罚力度,保证民众在日常消费中的合法权益。消费者遇到假冒商品应第一时间保存证据进行举报,形成共同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合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4、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汉台区某建材经营部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 2024年8月,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汉台区某建材经营部进行执法检查。现场发现当事人店铺的正门橱窗、正门左侧设置的广告牌,侧门上方店招牌及侧门内右侧墙面上突出显著地标示有或粘贴有“JOMOO”“九牧”“JOMOO九牧”等标识字样。经商标权利人证明,当事人未得到商标权利人授权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建材行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例。“九牧”作为知名卫浴建材品牌,在市场上得到了消费者一定认可,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侵权行为,既维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警示建材行业经营者必须规范使用商标,杜绝“搭名牌、傍名牌”行为。该案的办理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对民生领域的重视,有助于净化建材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对同类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促进经营者增强法律意识,诚信经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5、南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肖某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4月,南郑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在肖某经营的某商行处购买的白酒口感异常,疑似假冒白酒。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为防止“打草惊蛇”,没有立即对该商行进行突击检查,而是通过40多天蹲守、侦查,摸排运输车辆及窝点,最终锁定了运输假冒白酒的车辆和库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南郑区市场监管局联系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制定了详细的收网行动方案。三组执法人员同时出动,在其送货的车辆和库房内发现涉嫌假冒“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等9个品牌的白酒130箱,共计710瓶。执法人员立即对涉嫌假冒白酒依法查扣,并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处理。经鉴定,查扣的白酒均为假冒伪劣产品,涉案金额高达68.8万元。因涉案金额较大,经南郑区市场监管局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研究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将案件移送至公安机关,目前进入检察院提起公诉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该案涉案金额大、违法行为恶劣,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此次行动,南郑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争取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和技术支持,深入推进行刑衔接,有力地打击了区域内销售假冒白酒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打击假冒伪劣违法犯罪高压态势,为构建公平、公正、安全的市场经济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6、城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城固县某文具批发部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5月,城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城固县某文具批发部进行检查,发现当事人经他人上门推销并销售的“饶冀”“枪手”等杀虫气雾剂涉嫌侵权假冒,经核查认定为侵犯河北康达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城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侵权商品,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产品依法予以销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该案当事人的商标侵权行为是典型的“傍名牌”现象。经营者违反了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原则,扰乱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认误购,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案的查处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对民生产品的关注,对涉及民生领域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的重拳出击和高压态势,进一步提升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7、西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西乡县某购物广场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6月,西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西乡县某购物广场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购物广场销售的短袖T恤、长袖、休闲裤和防晒服饰标识有“迪桑特”“ARCTERYX始祖鸟”图标,涉嫌商标侵权。经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亚玛芬体育用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鉴定,上述服饰非该公司生产,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西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作出没收涉案侵权服饰32件、违法所得2827元,罚款40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产品依法予以销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该案是一起典型服饰类商标侵权案件,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了假冒服饰销售行为,保障权利人的市场形象及名誉,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商品的可信度,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品牌商品。案件当事人未经许可擅自销售极具影响力的假冒品牌服饰,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得到惩处,有力地保护了品牌方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警示了服装经营主体在经营中提高对品牌的保护和守法经营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8、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勉县汤某、邓某地理标志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5月,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组织开展了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在检查汤某、邓某两家个体茶叶外包装经营部时,发现两家经营部销售的茶叶包装盒上印制有“汉中仙毫、汉中炒青、汉中毛尖、汉中红”等地理标志标识,但双方均未提供地理标志商标持有人汉中市茶业协会颁发的授权证书,也不是协会集体成员。经汉中市茶业协会商标权利人鉴定,其所售茶叶包装盒(袋)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分别作出罚款25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产品依法予以销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汉中仙毫”是汉中市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综合效益最好、带动能力最强、品牌价值最高的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我市每年春季开展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侵犯“汉中仙毫”等商标专用权、擅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并公开发布了《倡议书》,倡导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倡议广大群众积极监督举报商家违法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案的查处,为广大体及消费者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有效遏制了春茶市场侵权假冒违法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9、宁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宁强某百货店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5月,宁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线索,称宁强县某百货店涉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南孚电池。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该百货店进行检查,在当事人经营场所货架上及库房内发现南孚碱性电池(5号)685粒、南孚聚能环4(7号)714粒、丰蓝1号燃气灶电池169粒。上述产品经商标持有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现场鉴定,确定不是该公司生产以及授权单位生产的产品,经确认为侵犯该公司商标“南孚”“丰蓝”专用权的产品。宁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上述违法行为,作出没收涉案产品,罚款110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产品依法予以销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南孚”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其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对民生用品的关注,有效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推动商户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正规渠道进货。更避免了消费者因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对相关领域进行重点监管,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0、留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留坝某住宿经营部商标侵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情简介】2024年4月,留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线索对留坝某住宿经营部进行检查,发现该住宿经营部在美团民宿平台经营中使用“山坡上文创集群”注册商标标识进行经营宣传。经调查,住宿经营部开展经营活动却未进行设立登记;经“山坡上文创集群”商标权利人鉴定,未授权其使用该注册商标。留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型意义】该案是典型的文旅行业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案件,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对线上商标侵权的精准打击。通过“线上线索+线下核查”的立体化监管模式,有效破解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过罚相当原则,贯穿包容审慎执法柔性执法,推行服务型执法理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4年度鹰潭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五起典型案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强化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公布2024年度鹰潭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起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鹰潭市信江新区XX文具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无厂名厂址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9日,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现场检查。现场发现24入香烟呸呸卡(产品规格:356×580mm),数量24包;20入香烟呸呸卡(产品规格:368mm×530mm),数量16包;折烟卡系列,数量8张;24入香烟呸呸卡(产品规格:265mm× 279mm×63mm),数量13包。上述4款产品均印刷有“南京”“双喜”“牡丹”“黄鹤楼”“中华”等众多知名香烟商标。经查,上述4款“香烟呸呸卡”涉及的所有香烟商标均为注册商标,商标持有人合法拥有商标注册权。根据当事人陈述,上述4款“香烟呸呸卡”均是从一名流动业务员处购入。当事人未能提供进货商资质证明、进货凭证等相关材料,且无法提供注册商标专用权授权使用证明材料。因涉案商品违法经营额小。最终,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当事人的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三)规定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的商标侵权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决定处罚如下:1.没收涉案侵犯香烟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2.罚款1000元。涉案商品源头的违法行为线索移送生产商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评:近期,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悄然出现了一股“烟卡”风潮,并以此为炫耀资本。“烟卡”在无形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群体对香烟及其品牌的认识,甚至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成为烟民的隐忧。通过查处销售“烟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并对当事人进行了行政处罚,通过行政处罚对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商标监管,保护商标专用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法律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贵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贵溪市XX水电五金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7日,贵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武汉市XX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举报,执法人员对位于贵溪市建设路的贵溪市XX水电五金店进行现场检查,在现场发现其经营销售的“PHILIPS”筒灯630只,“PHILIPS”内面标有“顺冠照明”的标识。2024年5月20日,经查,该“顺冠照明”筒灯是由其在鹰潭xx灯饰购进,购进价格为2.9元/个,应购买人“李X”要求,在外面粘贴“PHILIPS”标志,“PHILIPS”标志由“李X”网上购买邮寄过来,双方约定按4.7元/个进行结算,另收取400元贴牌费用。该产品经“PHILIPS”/飞利浦注册商标在中国代理人Signify Holding B.V.(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的鉴定,系假冒注册商标的侵权产品。当事人销售涉案商标侵权的筒灯违法经营额3361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贵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决定处罚如下:1.没收涉案的筒灯630只;2.罚款6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评:商标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侵权行为的制裁,能保护商标所有者的创新成果和品牌价值,激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本案中,保护飞利浦的商标权,有助于其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同时,公开此类案件能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商标侵权的违法性和危害性,提高商家的守法意识,促使其在经营活动中尊重知识产权,合法经营,也让消费者增强对商标保护的认知,共同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三、 余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余江区XX烟酒茶叶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9日,余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投诉举报,投诉人称从余江区XX烟酒茶叶店买到疑似假冒的“五粮液”白酒。经查:余江区XX烟酒茶叶店收购了两瓶“五粮液”白酒(规格:52%vol、500m1),销售给投诉人,销售价每瓶1100元,共两瓶。经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鉴定,涉案两瓶“五粮液”白酒系假冒注册商标的侵权产品。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余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之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决定处罚如下:1.没收涉案的2瓶“五粮液”白酒;2.罚款33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评:酒与民生息息相关,酒类企业数量多、品牌多、商标多、社会关注度高且影响力大。“五粮液”系国内家喻户晓的著名白酒品牌,享有较高的商誉和知名度,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品牌酒类商标侵权案件。普通消费者对白酒的真假难以分辨,商标侵权违法行为较为隐蔽。对该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及时制止了违法行为,以期净化商标秩序,并对其他经营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保障了商标持有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鹰潭市XX建材有限公司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3日,接到广东XX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授权委托人的投诉举报,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鹰潭市XX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现场发现①LESSO联塑内螺纹三通I,规格25×3/4,生产日期:2020年4月8日,数量300只;②LESSO联塑内螺纹三通I,规格20×1/2,生产日期:2020年2月12日,数量62只。经厂家鉴定,以上产品均属假冒注册商标“LESSO联塑”的产品。执法人员依法对上述产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进行扣押。参考市场价,认定涉案违法经营额共计2453.48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构成了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违法行为。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决定处罚如下:1.没收涉案二种规格的LESSO联塑内螺纹三通I362只;2.罚款2453.48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评:在市场经营中,商标是企业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一种产品标识,更是该品牌品质、工艺、文化以及信誉的集中展现,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承载着企业长期积累的品牌价值与市场声誉 。这一案件中对侵权行为的有力打击,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从市场角度来看,有效肃清了市场中充斥的不良侵权现象,为正规品牌企业开辟出更为广阔、健康的发展天地,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为整个行业稳健、有序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站在消费者立场,能切实帮助消费者规避购买到假冒伪劣品牌产品的风险,全方位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充分尊重并维护了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切实守护住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鹰潭市信江新区XX商行销售假冒专利食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8日,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执法检查,现场发现“万幸”牌鱼酷(调味面制品),外包装上印有“本产品已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20 1330504298.6”字样,生产日期:20240227,保质期:180天,制造商:河南省XX食品有限公司。经查询,该专利已于2023年11月7日终止。货值金额10元。当事人的行为构成了销售假冒专利食品的违法行为。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给予警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评:目前,市场上多发的假冒专利行为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未取得专利,却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专利号等标识,另一种则是专利已经失效,却仍在使用。本案是较为典型的第二种类型,打击假冒专利具有维护专利制度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这不仅是对违法者的惩罚和警示,更是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发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曹某甲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开江县市场监管局接开江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线索。经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曹某甲从成都市康泽润滑油有限公司监事曹某乙(汉源县公安局已侦查起诉)处购进51585元的假冒注册商标“长城牌”润滑油,并以进价加价20%左右的价格对外销售,经审计:曹某甲从曹某乙处购买假冒“长城牌”润滑油共计51585元,取得销售收入58385元,非法获利68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某甲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明知涉案“长城牌”润滑油系假冒侵权商品的情况下,仍购进并销售,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开江县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款87577.5元的行政处罚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某餐饮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冒充注册商标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开江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某餐饮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有“宴®”标识字样的商标,当事人不能提供该商标的《商标注册证》及商标授权使用合同。经查,该商标的申请状态为“无效”,且与权利人洛阳餐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准注册在第43类服务项目上的注册商标近似,该公司不能提供洛阳餐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授权使用合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当事人处罚款10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三:某卫生室涉嫌经营假冒专利的保健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我局执法人员在某卫生室检查时,在其经营场所发现2盒名称为“通痹化结黑愈散保健粉”(其上标注有专利申请号:202310081071.8),其中1盒(30瓶/盒)未开封,另1盒已开封使用,下剩保健粉15瓶(1g/瓶)。经查,该专利号无数据显示,当事人也不能提供上述专利号的申请文件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仅提供了购进票据及上家资质文件。至现场检查时,当事人共销售了15瓶上述产品,违法所得为42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涉嫌经营假冒专利的保健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现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案例四、某玩具有限责任公司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2025年2月,我局接12315平台投诉,称某玩具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星黛露公仔毛绒玩具无正版授权。经查,该公司通过阿里巴巴从保定白沟新城某某毛绒玩具制造厂购进名称为“卡通星黛露公仔史黛啦兔毛绒玩具星黛露玩偶兔子布娃娃饰品礼品”的星黛露公仔毛绒玩具,并通过1688商家版对外以上述名称销售赚取差价及流量,销售额为37137元(包含3452.8快递费及1856.85元1688平台佣金)。该玩具上附有的标识与第5997407号注册商标相似,以及使用“星黛露”字样的行为均侵犯了注册商标专用权。后因利润较低,该公司自行购进生产设备对上述玩具进行仿制,仿制了543个星黛露公仔毛绒玩具半成品,未流入市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公司购进并销售及生产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现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p>